牙齒不黑不高雅,古代日本貴族“染黑齒”的習慣是怎麼來的?
現代人和古人的審美是有一些差異的,這一點 也都能了解,不過,即便如此,古人有些特殊的審美仍然令現代人很費解,以日本為例吧,日本因為經濟比較發達,是以也算走在東亞流行前線的一個國家,比較潮,但是古代的日本人卻有這麼一套很怪異的審美觀,這個審美觀東亞的中國和北韓可絕對不敢恭維,就是:女子以染黑齒為美。
啥意思?就是,女子把自己牙齒染成黑色是美麗的展現。
這個習俗如果讓現代人來看,已經不能說是令人匪夷所思了,簡直就是驚悚。大家可以看看下圖,你會覺得這種形象很美嗎?估計是絕對不會吧。

日本人古代真的有這種詭異的習俗嗎?是有的,古代日本的這種習俗被稱為“お歯黒”、“歯黒め”,在日本古墳時代墓葬中發現的人骨和埴輪都有染黑牙齒的迹象,《古事記》也有記載武尊天皇和應神天皇時期的美女是染黑齒的。最初是以果實染齒。到了7世紀,日本吸收了隋唐文明後,這種詭異的習俗仍然沒有被抛棄,鑒真和尚從中國引進制鐵技術至日本出雲國一帶,使當地發展出一種稱為“香登黑齒方”的染黑齒技術,《古事記》算是傳說和神話,不過即使是在文學作品中,比如在《源氏物語》、《堤中納言物語》中,都有對日本貴族染黑齒的描述。
這種習俗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這個習俗不是日本獨有的,越南也有,而且一直到今天越南部分地方仍然有染黑齒的習俗,北韓王朝文獻《北轅錄》記載北韓使節看到越南官員染黑齒。北韓另一文獻《趙完璧傳》亦有描述越南長者漆齒,此外台灣原住民、南島地區以及印度部分地區,也有這個情況。
除了繩文人外,東北亞民族中的小部分也有染黑齒的習慣,比如北韓半島上和日本淵源頗深的百濟人,這裡甚至有部落以“黑齒”為姓,中國唐朝著名規劃将領黑齒常之便是來自此部落,故也有人猜測,日本上流社會染黑齒的習慣,可能是從北韓半島流入的
中國古代文獻也有類似記載,,戰國時期的《山海經》記載有“黑齒之國”,郭璞引《東夷傳》指黑齒國在裸國東南,而裸國在倭國東面四十餘裡,後人推測即日本。《逸周書》、《楚辭》、《戰國策》、《異物志》等都有黑齒、漆齒的記載。唐代以後的文獻如《雲南志》、《南诏德化碑》、《五雜俎》、《粵西文載》中,亦有關于嶺南、西南地區人們染黑齒的描述,明代及之前染黑齒不限于少數民族,一些嶺南漢人亦有染黑齒,一直到清代,這種習俗都被士人視為“蠻俗”而加以貶抑。
染黑齒的越南老婦人
從這些記載,我們能發現部分線索,首先能确定有“染黑齒”習俗的國度,在南亞——東南亞——中國台灣——日本這一線,而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染黑齒的習俗,也都在中土的西方、南方的民族,而中土北方的遊牧民族,以及中原民族,都沒有過這個習慣。
南亞、東南亞、台灣原住民這些居民在民系上有一定親緣關系,而日本人呢?日本本島最早的原住民是繩文人,這些人很可能也是從南亞和東南亞過來的,即便後來來自北韓和中國的。更強大的彌生人征服了繩文人,建構了基本的日本文明,但繩文人的部分習慣仍然被延續下來,比如染黑齒。
日本的染黑齒習慣俗始于四五世紀,以古墳時代為中心的原史時代,染黑齒的材料是五倍子和鐵,早期染黑齒的多為已婚婦女,從平安時代起,日本貴族在元服或裳着成人禮前會把牙齒染成黑色,這種習俗在貴族、平家武士、大量寺院中存在,皇族成員或進階貴族的少男少女還會進行引眉(把眉毛剃去,并用墨在眉毛處描上細長弓形的眉毛狀),室町時代起,日本貴族13-14歲即開始染齒,并産生“十三鐵漿”之說。至戰國時代,由于戰亂,男性的染齒風俗漸行衰退,武家女性則為了提早出嫁,在8、9歲即開始染齒。江戶時代染齒普及至庶民階層,元祿時期更達巅峰,每年十一月十五成為“禦染黑齒日”,足13歲的少女都會在這天染黑齒,這種怪異習俗,一直到明治維新之後,才被新的明治政府認為是野蠻的象征,而被官令禁止。
染黑齒的日本貴族,不過日本武士階級是不習慣染黑齒的
那麼,對于古代這些南島民族來說,“染黑齒”這個習慣是怎麼形成的?根據考究,這也許是源于原始時代人類的一種裝飾習俗,之後久而久之,這種習俗便有了文化内涵;至于這個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形成原因,仍然衆說紛纭。據考古研究,距今1萬6千年前的繩文時代,日本曾盛行在成人儀式、婚喪儀式等時拔牙的習俗,被拔牙的位置因部落而異,據此可以分辨外來嫁入者。後來出現的染黑齒習俗或許便是上述儀式的遺風,以黑蔽齒是為減輕拔牙的疼痛;也有人猜測,這種情況的根源應該是熱帶民族一開始有嚼槟榔的習慣,這樣牙齒會變黑。甚至有人猜測,這也許是原始時代,人類狩獵之時為隐蔽自己,而故意染黑;也有人認為是防止蛀牙;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從原始宗教(巫術)流傳下來的習慣。
不過,不管怎樣,染黑齒這麼一個怪異的習俗的确在很長時間、在一個非常廣的地方流傳,而日本算是這個文化圈的最後一站。
作者: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