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陸家嘴的"決定性時刻":世界金融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海峽網絡

2019年9月20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緻敬影片《制勝時刻》将在全國影院上映。這部電影以其大氣的筆觸,描繪了1949年的輝煌歲月,當時共和國的創始人進行了準備,并開啟了這個時代的新篇章。

上海陸家嘴的"決定性時刻":世界金融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20世紀90年代,上海陸家嘴也面臨着一個"決定性時刻"。

陸家嘴位于上海黃浦江以東的浦東地區。為什麼叫陸家嘴?這與明朝的一位大臣有關。明朝大臣叫陸申。魯申是明朝南面松江省(今上海)人,28歲,考兵,上路,官員到四川離政府特使詹世福湛事。死後,盧被安葬在黃浦江東岸。後來,人們根據陸神的故居和祖居,那一代人稱"陸家嘴"。

清末,英國、美國、法國等在外灘對面陸家嘴地區,設立特許權,從事貿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外灘地區已成為一個欣欣向榮的"十裡大洋場"。相比之下,陸家嘴雖然隻隔着黃浦江,但卻顯得格外荒涼。後來,李鴻章成立了船舶商局,在泥輪渡中建造了北碼頭,并在陸家嘴設立了南棧屋。在此推動下,一批外資企業和民族工商企業落戶陸家嘴,形成了陸家嘴最初的工商業基礎。

上海陸家嘴的"決定性時刻":世界金融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19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号角。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設立經濟特區,發展迅速,已成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一線軍人的突破口。與如火如荼的五大經濟特區相比,曾經輝煌的大上海有些"孤獨"。

1990年,國家決定開發浦東。陸家嘴因其優越的地理條件而成為浦東發展的重中之重。

1991年7月,陸家嘴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開工建設。經過3年緊張而繁忙的建設,1994年10月1日,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主體工程竣工。它于1995年5月1日正式開放。高約468米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不僅成為上海一張璀璨的名片,也開啟了浦東崛起的開端。

上海陸家嘴的"決定性時刻":世界金融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在此之前,中國人感受到了深圳的速度,即"三天建一層樓"。現在,人們将體驗到"上海速度"。

橫跨黃浦江的8,354米長的楊浦大橋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建成了。黃浦江上第一座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奉浦大橋,僅用了19個月,不到兩年就完工了。這座88層高的上海金茂大廈,當時以420米的高度排名世界第三,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上海中心大廈被授予中國最高摩天大樓的稱号,高度為632米,從開始到結束僅用了8年時間...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上海人對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浦東新區的發展建設中,陸家嘴的地位是"金融中心"。1990年6月,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成立,這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個名為"金融貿易區"的開發區。

上海陸家嘴的"決定性時刻":世界金融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19年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吸引了包括彙豐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星展銀行、東亞銀行、富士銀行和三菱銀行在内的跨國銀行。越來越多的跨國金融機構将陸家嘴作為其在中國和東亞的總部。

金融機構來了,金融市場也随之而來。

1997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遷入陸家嘴。上海期貨交易所、房地産交易中心、煤炭交易中心、鑽石交易中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因素市場緊随其後。目前,陸家嘴共有13個國家保理市場和功能性金融基礎設施機構。

上海陸家嘴的"決定性時刻":世界金融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陸家嘴的每一座摩天大樓都是垂直的金融街。世界金融中心的形象是呼喚的呼聲。

據一資料顯示,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擁有8層以上的高端寫字樓250餘座,這些高端寫字樓共有白領50多萬人,其中23萬人直接從事金融行業相關工作。

這個數字與被稱為世界金融中心的香港中環一樣令人印象深刻。不同的是,在香港中環建造花了數百年的時間,但陸家嘴不到30年。

參考文獻:《中國傳奇——浦東發展史》《浦東奇迹》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