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部委提智能硬體産業目标:2018年破5000億

為深入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我國智能硬體共性技術和高端産品的供給能力,根據《“網際網路+”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制定《智能硬體産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

智能硬體是指具備資訊采集、處理和連接配接能力,并可實作智能感覺、互動、大資料服務等功能的新興網際網路終端産品,是 “網際網路+” 人工智能的重要載體。在手機、電視等終端産品實作智能化之後,新一代資訊技術正加速與個人穿戴、交通出行、醫療健康、生産制造等領域內建融合,催生智能硬體産業蓬勃發展,帶動模式創新和效率提升。

智能硬體機遇挑戰并存 三大思路破局

目前,我國智能硬體産業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我國是電子資訊産品生産大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使用者群體,智能硬體市場空間廣闊。另一方面,關鍵技術和高端産品供給不足、創新支撐體系不健全、産用互動不緊密、生态碎片化等問題和風險不容忽視。

《行動》提出,要以推動終端産品及應用系統智能化為主線,提高智能硬體創新能力;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智能硬體應用普及程序,加強行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夯實智能硬體發展基礎。同時,繁榮産業生态,建立标準、知識産權、創業創新平台、應用示範間的關聯機制,培育新模式新業态。并提出創新驅動、融合協同、因地制宜的三大總體思路。

創新驅動: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強研發投入,在全球範圍内優化資源配置,吸引高端人才,掌握先進技術,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提升高端有效供給,提高産業核心競争力;融合協同:産業鍊提升和生态鍊建設并舉,圍繞重大市場需求,加強産業鍊上下遊資源的組織協調,促進産用結合與産融對接,完善産業發展生态環境;因地制宜:發揮地方積極性和主動性,支援各地結合産業發展實際,出台适宜本地區的政策措施,完善公共服務,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徑,促進區域間協同,引導産業高端集聚。

兩年後産業規模5000億 智能硬體迎産業藍海

按《行動》要求,到2018年,中國智能硬體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産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在低功耗輕量級系統設計、低功耗廣域智能物聯、虛拟現實、智能人機互動、高性能運動與姿态控制等關鍵技術環節取得明顯突破,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上市企業。在國際主流生态中的參與度、貢獻度和影響力明顯提升,海外專利占比超過10%。建成标準開發、産品及應用檢測、産業供給能力監測三大支撐平台,智能硬體标準化及公共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為此,《行動》提出三大重點任務,即提升高端智能硬體産品有效供給、加強智能硬體核心關鍵技術創新、推動重點領域智能化提升。在提升高端智能硬體産品有效供給方面,《行動》确定五大領域重點任務,主要在智能穿戴裝置、智能車載裝置、智能醫療健康裝置、智能服務機器人、工業級智能硬體裝置。

對于《行動》的出台,許多内人士表示,《行動》确定的發展目标和重點任務,為未來産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企業具體的産品研發及生産具有前瞻性的指導意義。更為重要的是,目前我國智能硬體産業發展勢頭良好,随着《行動》的出台,勢必會進一步促進産業發展,并有望使這智能硬體産業成為未來創業和投資的新熱點,吸引大量資本進入,智能硬體産業将迎來一片藍海。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