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秒産生1 GB資料 無人駕駛汽車令資料中心棘手

如果資料中心管理人員認為虛拟化和雲計算在架構上的巨大變化方面具有一定挑戰性的話,那麼他們最好為下一件大事做好準備——物聯網可能會在資料存儲量、裝置連接配接和系統內建等方面帶來更多的麻煩。

e4770416fd9c0d89f2d9a26e6f0af694

有着長期工作經驗的資料中心管理人員一定見證了近幾十年來的巨大變化,資料中心技術從大型機到小型機,再發展到用戶端/伺服器,然後發展到虛拟化和雲計算。其模式似乎總是如此反複:首先,他們的整個運作模式得到挑戰和改變,經過幾年緊張忙碌之後,終于适應,然後,又一次創新浪潮席卷了資料中心的世界。

人們對于使用物聯網(iot)一般的想法是将傳感器和微晶片放置在任何地方,并進行進階分析,為業務提供競争優勢,并為資料中心提供更大的基礎設施管理和安全性能。

sas公司的前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目前就職于informatica公司的 jim davis表示:"物聯網意味着一切都将擁有一個ip位址。"據英特爾公司資料中心集團的機器學習解決方案總監vin sharma介紹,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分布式資料中心,也許是由巨大的集中式樞紐,或是規模更小、更加本地化的資料中心組成的網絡。一些資料中心可能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而其他資料中心也必須進行改造才能生存發展。

物聯網的含義

近年來,人們對于物聯網的興趣和争議一直在增長,但這一承諾日益接近現實。根據調研機構idc(國際資料公司)的資料,目前物聯網正在進行轉型,2020年,物聯網解決方案的全球市場規模将達到7.1萬億美元。

根據idc的資料顯示,僅在2013年就售出了15億部智能手機、平闆電腦、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等可以将人們連接配接到網際網路的智能裝置。到2020年,這個數字将達到驚人的320億。

絕大多數這些裝置在沒有人工互動的情況下運作。例如,在資料中心,許多高端伺服器和儲存設備自動收集傳感器資料并将其報告給制造商。制造商可以遠端調整設定以獲得更好的性能,或者在發生故障之前通知技術人員更換故障元件。

ge(通用電氣)公司位于物聯網競争的市場前沿。其産品組合涵蓋了大量的工業和消費類裝置項目,這些将成為物聯網的骨幹。ge公司數字軟體總監rachel trombetta預計許多資料中心功能将消失在雲端。但她承認,一些制造業活動将不得不遠離雲端,并繼續在傳統的資料中心運作。人們仍然需要更好的安全性和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更有可能的是,ge公司将采用混合模式,它建立了兩個雲,一個用于自己的企業業務,一個用于客戶資料。某些功能放在公共雲中,而其他功能将由ge公司自有的私有雲托管,由ge公司公司擁有和營運的資料中心提供支援。

"我們目前正在檢視每一個業務的所有應用程式,以發現我們實際需要哪些應用程式,哪些可以移動到雲端。"在trombetta設想中,希望ge公司将能夠啟動整個制造執行系統,滿足資料中心内部業務部門以及客戶的需求。

trombetta問道:"如果使用者可以按一下按鈕一分鐘内就能上網的話,那為什麼要花六個月的時間建立自己的資料中心呢?"

資料存儲的麻煩

已經有很多關于物聯網裝置的故事,而其生成的資料量可能是資料中心面臨的最可怕的麻煩。

以下是一些例子:石油鑽機每天能夠生成8 tb的資料。民航飛機在飛行時,平均每個引擎将會無線傳輸0.5tb的資料,着陸之後需要下載下傳額外的200 tb資料。google自主駕駛汽車每秒産生1 gb的資料。

思科公司智能連接配接車輛總監andreas mai表示:"大資料是連接配接車輛的燃料。而資料分析才是所提供的真正價值。"谷歌公司一直在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但是将其技術擴充到每輛車輛時,那麼交通堵塞将會從道路轉移到無線電波上。

通過衛星,蜂窩或基于雲計算的網絡能夠應對這些資料是不切實際的。不僅現有的資料中心将陷入資料的泥潭,也超出了目前所采用的技術能夠存儲該資訊的能力。那麼這些資料将去哪裡呢?

"物聯網需要更多的計算能力。"mai表示可以從所謂的"霧計算"中獲得額外的網絡計算能力。

好消息是,隻有一些資料具有長期儲存的價值。大部分資料的價值可能是非常短暫的,并且沒有什麼長期的價值。

storageio 集團分析師greg schulz表示:"物聯網産生的大量資料都很短暫。必須對其進行分析,總結,然後在一段時間後抛棄。"是以,資料中心管理人員不會被要求找到足夠的存儲容量來容納所有這些資料。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