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房地産大資料催生新商業藍海 提供決策支援是核心

正被大資料改變的房地産行業,也會面臨瓶頸,日前多家房地産相關企業釋出大資料職能産品,宣稱挑戰房地産資訊不對稱。

國内首款房地産大資料人工智能産品“masa-慧赢銷”(簡稱masa) 團隊負責人陳焱指出,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技術引入房地産行業,形成“網際網路+房地産”大循環,将最終解決房地産交易資訊不對稱瓶頸。

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指出,打通、連接配接、提升商業台前台後所有場景,以資産資料化為目标,為客戶規劃技術路徑,以“技術+服務”為基礎,從網際網路建設開始,一步步實作管控,一方面解決了房地産資訊不對稱的瓶頸,另一方面也為房地産資産證券化積累基礎資料,将對全行業轉型産生影響。

知名科技作家陳根則指出,“網際網路+”浪潮對房地産業帶來的影響,一方面是在硬體設施方面,借助網際網路技術将物業、住宅内外的控制設施與手機之間建立連接配接;另外是軟體方面,借助手機app實作物業服務無人化管理。

陳根認為,随着“網際網路+房地産”的不斷深入,房地産領域的大資料價值将會成為新的商業藍海。

資訊不對稱難題

房地産産業鍊對于資訊透明的需求已經很迫切,平台服務商應運而生。

比如房企拿地前需要大量市場調研,但缺乏有效的調研工具和依據;房産中介經紀人在服務時,隻能根據與客戶見面時獲得的資訊,猜測客戶對房源地段的偏好。可很多經紀人隻能用一通又一通的電話擷取資訊。

對房屋買賣雙方而言,他們需要的則是更加明确的資訊,希望壓縮看房與談判時間,盡快解決問題。

陳焱将這些問題歸結于房産交易的三大瓶頸:“沉默資料+經驗判斷”;缺乏對客戶的把握性;缺乏有效工具來評價營銷效果。

目前的“網際網路+房地産”大多局限于服務模式的改變,包括從原先的線下交易向o2o轉變、利用共享經濟提倡互助交易等;但缺乏從技術上解決資訊不對稱的根本問題。

“masa-慧赢銷希望在這些問題上有所突破”。陳焱說,由同策咨詢、talkingdata和脈策資料聯合研發的masa,提出了對全面解決房地産交易各個環節和環節中各方對資訊的需求滿足。

要把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技術引入“網際網路+房地産”,以解決房地産交易在資訊不對稱上的瓶頸,關鍵是線下樓盤資料的鋪點和采集。這也催生了各種大資料公司。比如容易網專為零售業提供全管道整合營銷方案及配套裝置及商業圈媒體營運,從2012年成立至今,已超過300家商場結盟。

核心在對決策的支援

在日前舉行的一個大資料論壇上,香港科大計算機系主任楊強教授在演講中指出,少量公開資料的擷取難度不大,但是真正對于商業決策有幫助的大量公開資料的收集難度是很大的,搜尋、整理、挖掘、呈現出其中的關聯關系,并呈現出一個具象化的結果,難度就更大,是以各個行業均需要一個更加高效、直接的方法幫助企業與個人把雜亂資訊轉換為決策支援。

悅商科技總經理吳弼川認為,商業+網際網路的核心,關鍵在全面行為資料化和經營空間擴充,實作每一個場景和消費者都與前背景資料庫無縫對接。

據陳焱介紹,masa團隊建構了房地産行業、客戶、城市三個方面的底層資料庫,整合了talkingdata和銀聯智惠兩大資料營運商,為産品核心算法提供資料源。據悉,masa團隊用了近一年的時間進行線下樓盤資料的鋪點和采集,建立了首個可用于分析算法模組化的樓盤字典資訊庫。

他舉例說:“masa根據人們對房源的了解需求,建立了豐富的樓盤字典,在定義一套房源的屬性時,需要收集60個大項、300多個小項的資料。”

這隻是masa對房源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時還有針對客戶資料的整理和分析。最終目标是實作對房産交易的精準洞察,進而能同時幫助買賣雙方。

在同策咨詢董事長孫益功看來,随着大資料的應用,未來有三類公司可以從中受益:産生資料的公司,比如谷歌等制造資料的企業,通過整理、分析,可以創造價值;具備資料能力的公司,比如那些利用資料能對人的決策、對商業流程以及商業判斷産生本質影響的企業;具有資料思維的公司,即将大資料思維應用到公司決策、生産和服務中。

顯然,上述多個大資料産品隻是一種工具和探索,希望讓更多處在房地産産業鍊上的企業和個人從中受益。

陳根指出,可以預見不久的将來房地産銷售領域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也即具有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人,不過這一切實作的基礎是基于大資料。而機器人銷售成交率的高低,一方面除了人工智能技術本身的“智能”程度以外;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大資料的品質。

綜合業内人士評價指出,值得關注的是在大資料時代如何保護使用者隐私,或者可以了解為使用者資料在商業挖掘過程中的商業邊界問題。當然,對于房地産企業而言,除了網際網路+房地産之外,大資料+房地産或許是個更具有潛力的價值點。不論是網際網路+房地産,或是房地産大資料營銷,除了看到資料的商業價值之外,或許我們需要更多的思考大資料時代使用者的隐私權。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