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魚會以這方式呼喚主人來喂食,魚類沒耳朵卻能聽聲音,也會發聲魚類不單有聽覺,而且還善于制造各種聲音那麼問題來了,魚類如何擷取聲音資訊?有趣的操作:訓練自己的鬥魚金魚為了吃東西會用聲音和主人交流

一直以來,我們大部分正常的認知裡面,都會覺得魚類是沒有聽覺的,因為我們從外觀看不到魚類跟人類一樣擁有耳朵的身體結構。可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魚類的聽力不會比人類差,因為我們習慣以我們所能認知的事物去看待周圍的事物,是以也理所當然地認為沒有耳朵的生物就是缺乏聽力的。我們的耳朵是進化出來聽在空氣裡傳播的聲音的,可是别忘了,聲音的傳播并不隻有空氣這種媒體。不同的固體同樣也能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傳遞聲音的資訊。正因為魚類生活在水裡,而我們本身不具備聽到從水下傳遞過來的聲音的能力,是以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很難聽到大部分魚類發出的聲音,是以才會認為它們也沒有聽覺。直到20世紀,水下聲音探測技術的成熟,我們才漸漸了解到原來魚類是會發出自己的聲音,也有自己的收音方式。

魚類發出聲音是通過快速收縮肌肉,振動魚鳔來達到目的,這和陸地上的動物通過利用空氣振動薄膜發聲的方式不同。除此之外,魚類還有各種有趣的發聲方式:摩擦牙齒或者喉嚨齒,摩擦骨骼或者鰓蓋,甚至從肛門排出泡泡也能發聲。而且這些聲音還有不同的音調和音色,類似于我們聽到的咕噜聲,敲擊聲,哈氣聲,嗡嗡聲等等,以至于有些魚類的命名直接就是和它們的發聲有關,例如管口魚。

金魚會以這方式呼喚主人來喂食,魚類沒耳朵卻能聽聲音,也會發聲魚類不單有聽覺,而且還善于制造各種聲音那麼問題來了,魚類如何擷取聲音資訊?有趣的操作:訓練自己的鬥魚金魚為了吃東西會用聲音和主人交流

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一位奧地利生物學家卡爾·馮·弗裡釋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把一條失明的鲈魚作為實驗對象,先是把食物用繩子拴着放到它的住所附近,敏銳的嗅覺讓這條鲈魚出來吃東西了,這個操作了幾天之後,他再加了一個動作:每次喂魚之前,都會吹一下口哨,連續6天之後,這條鲈魚聽到口哨聲,就會自己遊出來。通過這個實驗,證明了鲈魚能聽到他發出的聲音。

再随着後來的研究,鲈魚之是以能聽到聲音,是因為它們進化出了獨特的聽覺器官:韋氏小骨。韋氏小骨位于魚頭骨後面的前四塊椎骨兩側,與椎骨分離,像鍊條一樣連接配接充滿氣體的魚鳔和内耳周圍滿是液體的區域。韋氏小骨的作用是能增強聽力,作為聲波的導體和擴音器,工作原理和人類的聽小骨類似。同樣進化出這樣神奇功能的約有8000個物種,我們熟悉的鯉魚,脂鯉(燈魚和食人魚),電鳗,刀魚等都具備這樣的進化屬性。

這裡我們插入一個有趣的實操案例,我們平時養鬥魚比較多,在訓練鬥魚的時候,其實也是利用了類似的原理。鬥魚看到同類雄魚的時候,都會表現出非常具有展示性的戰鬥狀态,這種狀态隻要給一面鏡子它就能激發。是以在訓練鬥魚的時候,我們會先做類似于上面的實驗裡提到吹口哨的操作,要麼用手指給鬥魚看一下,要麼用其他的物品代替,然後再用鏡子給鬥魚看,激發戰鬥狀态後,給一點食物作為獎勵。以後,當鬥魚看到這些熟悉的東西出現了,就會知道要進入戰鬥狀态了,然後就會有東西吃。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可以試試。

金魚會以這方式呼喚主人來喂食,魚類沒耳朵卻能聽聲音,也會發聲魚類不單有聽覺,而且還善于制造各種聲音那麼問題來了,魚類如何擷取聲音資訊?有趣的操作:訓練自己的鬥魚金魚為了吃東西會用聲音和主人交流

大部分魚類的接收聲波範圍在50~3000赫茲,處于人類50~20000赫茲的範圍裡,可也有一些魚類的聽力範圍可以達到180000赫茲,遠遠高于人類的上限,屬于超音波的範疇了,有研究指出是為了更好地聽到海豚發出超音波,而能更好地躲避敵害進化出來的本領。

另外也有一些魚類能聽到非常低的次聲波,例如比目魚,鲈魚。不過目前還沒具體研究表明為何它們能進化出這樣的能力,不過可以确定的是,那和它們的原生水域環境是離不開關系的。現在隻能推測可能是由于洋流或者是氣候變化等因素,一些力量互相結合會産生一些次聲環境,這些魚類需要通過借助這些資訊來完成遷徙等目的。是以對于這些聽力非常敏感的魚類,當我們人類的一些活動會産生巨大聲音的時候,例如海洋石油開采使用的氣槍,會讓它們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喜歡釣魚的朋友應該知道,如果在岸邊能接觸到水裡面的物體,通過它發出的聲音,是會影響到周邊的魚類的,這樣基本沒有魚會上鈎。尤其是在船上的海釣,需要保持很安靜的環境,才會增加魚兒上鈎的機率。

最後,分享一個和我們生活比較近的有趣實驗:金魚為了吃東西會千方百計發聲引起主人的注意。說是實驗,其實在飼養觀賞魚的日常裡面,也經常會碰到,隻要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如果家裡養了一缸金魚,每天我們在固定的時間給它們喂東西,持續幾天之後,一到那個時間點,金魚就會在那個地方等着吃東西。

假如剛好某天你因為忙其他的事,耽擱了喂食的時間點,那麼金魚也會想方設法發出聲音引起你的注意。最常見的就是把嘴巴伸到水面,然後一開一合發出聲音來讓你注意,如果還沒足夠引起注意,那麼就會用尾巴反複拍打水面發出聲音來引起你的注意。等到你走近魚缸,喂東西給它們吃了之後,它們就不會有這樣的行為動作了。這是不是很有趣?同樣的,一些看上去比較聰明的魚,例如狗頭魚,也會有類似的發聲行為來引起主人的注意,比如用尾巴甩打玻璃魚缸缸壁,或者是用嘴巴咬石頭去敲打。

金魚會以這方式呼喚主人來喂食,魚類沒耳朵卻能聽聲音,也會發聲魚類不單有聽覺,而且還善于制造各種聲音那麼問題來了,魚類如何擷取聲音資訊?有趣的操作:訓練自己的鬥魚金魚為了吃東西會用聲音和主人交流

關于魚類的聽覺,其實還有非常多有趣的事情等着我們去發現,例如魚兒比人類更能分辨出聲音來源的方向,等等。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