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融合基礎設施主流應用案例

在我們連續4期關于超融合平台文章的第2部分中,我們覆寫了超融合技術基礎設施應用的主流案例。第1部分解釋了超融合架構的工作原理,第3部分着重讨論購買裝置的标準,而第四部分中将引用這些标準橫向比較市場上主要供應商(的産品)。

超融合将計算、存儲、網絡和虛拟化等關鍵的正常元素整合到一座資料中心中,成為一體化和子產品化的裝置。本文探讨了應用超融合平台的使用案例和優勢,進而幫助組織決定該項技術是否是适合他們的正确選擇。

內建與管理的簡化

集合必要的元素來組成資料中心,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認真留意互動性和內建性。這也需要進一步探究伺服器,網絡裝置,儲存設備和其他裝置,然後把所有的裝置集中起來建立一套可運作的環境。

部署一套超融合裝置僅僅需要購買最少數量的配置節點,将它們放置在裝置機架上并用網絡進行連接配接。因為不需要不同供應商和不同産品間的內建操作,使得支援和運維的工作量得以減輕。

超融合平台的單一來源的優勢也延伸到管理和監控方面。這些包括一組單獨用于管理虛拟機、網絡、存儲和負載配置設定和平衡的窗格玻璃。此外,部分供應商,如scale computing,提供着重用于存儲或計算的節點服務,允許使用者以更高的靈活性來調整他們的基礎設施。大部分超融合系統随着節點被加入到叢集中,可以立即識别出新的節點,并自動配置設定他們的資源用于使用者的計算、存儲和網絡需求。

虛拟桌面基礎架構(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vdi)和遠端辦公是最早應用超融合平台的應用,因為它們與存儲具有緊密的內建關系,通常這也是一個應用計算的vdi的瓶頸。單箱方法優化vdi虛拟機管理程式友善使用者大規模擴充虛拟桌面。

對于遠端和分支機構的辦公,超融合平台減少了所需的裝置數量以及實施的難度,能夠借助更少甚至是不需要it從業人員來完成擴容或管理工作。

比雲部署更加節省成本

超融合可作為一個私有雲的區塊。部分供應商聲稱,通過使用公共雲服務,如amazon web services,降低capex和opex成本,他們的裝置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總成本。這些超融合裝置供應商的大多數聲稱借助單一的控制台,使用一套安裝、配置、管理和監控設施,能夠降低管理成本。所有這些因素有助于降低成本,特别能降低這些内部裝置使用中的最昂貴的成本之一:即安裝,操作和維護這樣的裝置所需的人工成本。

規模化和擴充更加容易

為提供故障轉移和容錯操作,超融合裝置叢集通常不少于三個節點,它們可以是相同的,或包括計算和存儲型節點。要完成這些環境的擴容,要面向不同供應商的不同市場。目标為小型到中等規模的企業(smb)的一些這樣的平台,每個實體或邏輯叢集支援多達16個節點,而另一些則支援數百或數千個節點。在這些限制之内,擴容的設計是簡單和易行的,每當新的節點添加,都可以實作即插即用。

建構商業案例

最佳商業案例來自于一線的應用。在很多案例中,在capex和opex的問題上,超融合平台在經濟性層面非常有利。

部分超融合産品供應商更注重smb市場,這些使用者的it預算和資源都明顯相對緊張。在這些情況下,采購、安裝、營運和維護的簡化展現在需要較少的時間來關注it資源,花費更少的直接人工成本。盡管這一特性與大型的資料中心更加比對,企業可能更喜歡圍繞如開放計算這樣的技術所建立的更高成本的平台。無獨有偶,這些架構擁有很高的可擴充性和最大的全局容量和計算能力。是以,當考慮任意超融合平台時,商業企業群組織必須詳細了解他們願意以什麼方式進行交易最友善。

無論企業選擇哪一條路,要将超融合應用到商業中,都需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伴随超融合技術的實施應用,你必須将與現有的計算、存儲和網絡設施的遷移或內建成本考慮進來,還需要考慮将如何處置或再利用可能被釋放資産的成本。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