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作者:蘭陵新語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往莅粵,

會端溪書院,

有廣甯尹葉壽春者,傑士也,

舉二《典》三《谟》為問……”

——李材《與洪用章書》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衆所 周知,端溪書院是嶺南四大書院之首,也是其中建立最早的一所書院。

作為一所綿延數百年古老書院的建立者和首任山長,李材又是最繞不過去的一個人。

李材不僅創辦了端溪書院,同時也給這所書院注入别樣的底色與發展的基因。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dna 1

首創書院,崇祀真儒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在嶺西短短的4年時間裡(1571--1574),李材建立了衆多書院,而端溪書院是其建立與講學的衆多書院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所書院,而且書院本身就是其文治事功中耀眼的一筆。

萬曆元年(1573年),李材在肇慶府學宮西側的鼓鑄局舊址(今端州城中路167号的廣東肇慶中學西北角),即分巡嶺西道署的左側,創辦端溪書院。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古端州

當是時,“府、縣二學生員呈議将本道空閑私暑改立書院,呈蒙兩院批允(肇慶府)修葺”。

這些文字及記載,除了出現在李材自己的公移中,也出現在萬曆二年胡直的《端溪書院記》裡,它們都确切表明:李材建立端溪書院,那是取得了官方和總督殷正茂許可甚至是支援的。

如胡直在《端溪書院記》是這麼說的:

“今少司馬古歙殷公(殷正茂)兼大中丞,秉钺南來,遂移鎮端州,督師讨平,甫二期而殲夷凡數十窟,民複安堵。公乃奮然谕諸群屬,以講求刊亂之原。

于是兵憲豐城李君(李材)承公意旨,将遂營分司廢宇以大興于教化請于公,允焉。

乃顔其堂曰某堂,以專會講;稍益其旁為房舍,以居多士;有池亭以寓遊息,下至庖廪廄有所,題曰端溪書院。既(峻)[竣],走使數千裡,委記于某…古人敷文于經武之後,何其汲汲也。今公之功視江漢既烈,乃又以興文屬之李君,君不假官帑,因仍舊貫,咄嗟告成,其事皆追蹤于古人。”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清光緒年間端溪書院平面圖(圖源自網絡)

“然則《大學》之本,即刊亂之原矣。某昔仕粵臬,與聞公指,退而共勖于李君者也”。

胡直筆下的“李君”就是李材,胡直在這裡說他在隆慶六年廣東按察使任上,曾與殷正茂論學而得聞其《大學》之旨,故退而與李材“共勖”。

通讀胡直所記,有助于我們了解端溪書院建立的曆史背景。當時李材幫助殷正茂在軍事上平叛抗倭并取得了重大進展,此刻的殷正茂對興起文教的需求已成為一種客觀需要。

是以,李材此時呈請建立書院,也未必不是一種投其所好之舉。就這樣,有了殷正茂的支援,加上本地士人生員等多方努力,李材的端溪書院終于得以創辦。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古代書院内部陳設(圖源自網絡)

對于初創的端溪書院,李材一開始就确立了很多影響深遠的好傳統,其中之一就是确立“崇祀真儒”制度,所謂“念系士子所依,必得表祀真儒,俾知宗範”。

在端溪書院修建期間,李材就建議在書院中崇祀周敦頤和王陽明。據劉勇《中晚明士人的講學活動與流派建構》博士論文中提到——(李材)

“查得府廂舊有濂溪祠,僻在廂隅,瞰臨江岸,且複規模淺窄,逼近市喧,原為天妃神廟改建,故今門屏之間,尚存天妃之像。一壇兩祀,不但非是以妥先儒,亦非是以甯天妃也。

所據宦遊嶺表,倡明道學,闡千聖之宗傳,為百代之師範者,濂溪之外,尚有陽明,此似可并祀而不可偏廢也。相應于書院講堂之後,因舊為新,再立崇祀之宇。春秋祀典,按例舉行,焚修之費,見有教場廢址可以召佃,即歲事無憂缺乏,而前地亦不緻荒擲矣。”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李材所屬的嶺西地區直轄肇慶、高州二府

這個提議很快就得到了時任高要知縣張延熙、肇慶府學訓導葉貞元、高要縣學教谕滕嘉定等一衆官紳的贊同,不久就在書院内增修崇祀兩儒祠。

值得一提的是,李材确立的這一傳統被端溪書院一直保留下來,清初端溪書院複開後就開辟有專門的祭祀場所明景賢閣,閣上中祀孔子,左上配以先賢周子、朱子等。此外,端溪書院曆史上著名的山長也會成為崇祀的對象,比如著名的全祖望就有謝山祠,而李材作為書院的首創者自然也沒有落下。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dna 2

大興講學,文教中心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李材一生喜辦書院,酷愛講學。他所到之處,皆以講學為務,即使是身在軍中,依然樂此不疲。

後世學者,說起見羅講學,往往贊譽其有所謂“宗教般的熱忱”!正是在以肇慶為中心的嶺西數年,李材講學也達到了他的一次高潮。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古代書院講學圖(圖源自網絡)

初來嶺西莅任伊始的李材,即不忘講學,“先生下車,即群境内儒生子弟,日講心性之學。”

而崇祯《肇慶府志》中記載更為詳盡:

“先是,當事者畏首畏尾,材慷慨敢為,聞賊,銳身任之,賊卒殲夷。故陽江、新興、恩平、陽春無不感覺者。好談道,所至辟書院,聚徒講學,士多興起”。

在這裡,他不僅在自己創辦的多所書院中講學,也去很多官學講學。他在這些地方的講學經曆及其講義,仍有部分得以儲存下來。

就端溪書院來說,書院落成後,李材就先後來這裡主講過“知本義”、“知止說”等,也即他首創的“止修說”。

今流傳于世由後世門生編印的《見羅先生書要》标題下更是注有“癸酉為端溪書院士友著”。足見端溪書院在李材心中的分量以及他對端溪書院的格外重視。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從端溪書院到廣東肇慶中學

事實上,李材在嶺西的講學大受歡迎與好評。當時書院講學的聽衆,時人稱為“士友”,他們不僅包括從各地官學選取而來的諸生,還有不少其他人士參加,當時的廣東名士粵東林大春就指出:“遠近學者日益至”。

而當時的一衆官員,包括德慶知州楊士中、電白知縣王許之、恩平知縣沈兼、新興知縣王民順等,都曾與李材一起講學交流。

就是這種書院講學的盛況,讓李材門人也是恩平知縣的沈兼在多年後依然念念不忘:“自僚屬百執事,以至于鄉之缙紳先生、學博青衿之士,苯聚一堂,四隅分席,上下千百世,疑者問,悟者質。師亦随扣即鳴,無分于賢不肖,而語之必詳,望之必至。”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400多年後,

李材後人再次來到肇慶

展示記載李材相關事迹的家譜

而在離開嶺西的二十多年後,端溪書院的講學更是使其終身不忘。

在福建戍邊時,李材多次向門人回憶“往莅粵,會端溪書院,有廣甯尹葉壽春者,傑士也,舉二《典》三《谟》為問……”

總之,傾注李材大量心力與期待的端溪書院,甫一創辦就成為嶺西各地生員、士子甚至府縣官員彙聚講學論道的文教中心,說其盛況空前也并不為過。

也正是李材為書院建立發展打下的多方面軟硬實力,讓端溪書院在清初有了發展成為嶺南學術文化中心的基礎,并最終成為名副其實的兩廣第一書院。(未完待續)

end

李材留給端溪書院的5個DNA(上)

原創文章

圖檔部分來源于網絡,

相關轉引論文及文獻出處

将在下篇列出,在此一并緻謝,

歡迎轉發分享,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