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代名家-清-冷枚

作者:健康時報

冷枚:清代著名畫家。字吉臣,号金門畫史。山東膠州人。内廷供奉。焦秉真的弟子。畫人物仕女《膠州志》卷三十載:“工丹青,妙設色,畫人物尤為一時冠”。亦能畫樓台殿宇界畫和山水。所畫人物工麗妍雅,筆墨潔淨,色彩韶秀,其畫法兼工帶寫,點綴屋宇器皿,筆極精細,亦生動有緻。曾畫《東閣觀梅圖》、《桐陰刺繡圖》、《羅漢冊》,有吳帶當風、曹衣出水之妙。《避暑山莊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七十九)王鑒(1598-1677)清代著名畫家。字元照,一字圓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蘇太倉人。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舉人。後仕至廉州太守,故又稱“王廉州”。王世貞孫。家藏古今名迹甚富,摹古工力很深,筆法非凡。為“清初六家”之一。擅長山水,遠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黃公望。運筆出鋒,用墨濃潤,樹木叢郁,後壑深邃,皴法爽朗空靈,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長。間作青綠重色,亦能妍麗融洽。信雲林山水意極綿密。仿山樵山水,仿趙大年《春景》沒骨山水、仿洪谷子設色山水,疏密奇正,純以篆法寫輪廓。仿子久《秋木山色圖’》、《仿黃公望煙浮遠岫圖》、摹沈石田山水、仿董源《秋山圖》仿範華設色山水、仿巨然山水,骨重氣輕。其作品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獨創,并具有濃厚的複古思想和形式主義畫風。其著述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畫跋》。

冷枚,字吉臣,号金門畫史,山東膠縣人。宮廷畫家焦秉貞弟子,善畫人物、界畫,尤精仕女。得力于西法寫生,工中帶寫,典麗妍雅,頗得師傳。供奉畫院,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參加《萬壽盛典圖》卷制作(總裁為王原祁)。傳世作品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仿仇英《漢宮春曉圖》,雍正三年(1725年)作《九思圖》軸,山東省博物館還藏有他另一幅《麻姑獻壽圖》。這幅《獻壽圖》,應作于雍正九年(1731年)正月。

關于冷枚的生卒年,至今考證未詳,有些資料說他活動于康熙、雍正年間。查閱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彙編的《圓明園》“内務府造辦處各作成活計清檔”中,有關冷枚作畫的幾次記錄,簡抄如下,對于冷枚的卒年,或可有所延長:第166條:乾隆元年正月初九日(如意館)内大臣海望奉上谕:“将畫畫人冷枚傳來照慈甯宮畫畫人賞給錢糧。令伊将圓明園殿宇處所照畫過熱河圖樣,每處畫一張,繪總畫一張。欽此。”二月十六日,太監毛團交:“着照《無逸篇》尺寸,長一丈零17寸,寬七尺七寸五分,着冷枚畫圓明園殿宇處通景畫一張。”四月十六日,員外郎常保傳旨:“冷枚現畫圓明園殿宇處,俟繪總時,令郎世甯、唐岱、沈源繪畫。欽此。”

冷枚供奉畫院經曆了康、雍、乾三代皇帝,且為圓明園奉旨作畫多年,直至公元1738年尚在世孜孜繪畫不息。可惜的是,冷枚當年在圓明園的諸多精心遺作,都随着英法聯軍的搶掠與焚燒,在一場空前洗劫中化為灰燼了!

焦秉貞弟子,善畫人物、界畫,尤精仕女,畫法得力西畫寫生,工中帶寫,點綴屋宇益精細如界畫,筆墨潔淨,賦色韶秀,典麗妍雅,頗得師傳。自康熙到乾隆末,糅合中西技法之畫風在畫院内頗為盛行,而且影響到民間藝術,枚為此技法之積極推行者。

清廷供奉冷枚的傳世繪畫,屢經滄桑曆變,如今民間很少再見。前不久他的一幅大軸幸存彩畫《獻壽圖》,以百萬元之高價,出現在天津某拍賣會上,見者莫不歎絕稱奇!

《獻壽圖》即以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麻姑”為原型,塑造出一個美麗素靜的人間仙女。葛洪《神仙傳》說她為建昌人,修道牟州東南姑餘山。東漢桓帝時應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經家,年十八九,能擲米成珠。自言曾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後世遂以“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之急劇。相傳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她在绛珠河畔以靈芝釀酒,為王母祝壽。故舊時視女壽者多繪麻姑像贈送,稱“麻姑獻壽”。

冷枚這幅傳世絹本立軸《獻壽圖》,縱122.5厘米,橫62.5厘米,色彩鮮豔,品相完好。畫中麻姑仙女,身材修長,亭亭玉立,發髻高绾,慈眉善目。耳垂玉環,身着淡綠長衫,左臂挽一圓腹精巧竹籃,内裝大朵盛開牡丹及仙草野卉,籃邊紮系大小葫蘆一束(或注靈芝仙酒也),腰間綠帶亦系葫蘆四枚、靈芝一株。左手二指輕捏米粒,右掌投放成珠。衣衫飄飄,神骨仙态,瀛州采藥,滿載而歸;欲獻壽也。畫筆工細,設色文雅,造型生動傳神,堪稱冷枚仕女畫的代表之作。畫幅右上側楷書題款:“辛亥孟春日,金門畫史冷枚敬寫。”下钤二篆印:“臣冷枚”、“金門畫史”。

曆代名家-清-冷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