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日本如何用IoT打造智能工廠

在技術、市場、政策等方面因素的推動下,全球正在掀起一股智能制造的熱潮,越來越多的國家大力推進智能工廠的建設。有機構預測,未來五年智能工廠領域的投資将促進生産力增長27%,預計到2022年年底,21%的工廠将會成為智能工廠。在美好的市場預期下,企業嘗試将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入工廠建設和生産中,以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生産效率和競争力。

在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興起下,iot技術也迎來了蓬勃發展,成為打造智能工廠的重要支撐。從概念上看,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聯網,指利用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資訊傳感裝置,将物品與網絡連接配接并進行識别與管理。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利用iot等資訊技術以及機器人等智能生産裝置,推進智能工廠的建設。下面就來看看日本如何依托iot等技術建設智能工廠,iot又究竟能夠給制造業帶來什麼?

制造業成iot應用主體

針對日本企業iot利用現狀調查,日本經濟産業省針對開發設計、生産部門合作、使用與維修、貿易等環節對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從利用的程度來看,不同領域iot的利用程度有所不同。具體來看,在生産過程可視方面(資料搜集、改善、利用等)的利用比較多,而預測、試驗等方面的利用較少;從企業規模來看,規模越大,iot的使用率越高。另外,無論哪個産業環節,從業人員在300人以上的企業iot使用率均最高,其次是101~300人之間的企業,最後是100人以下的企業。

日本總務省的統計資料顯示(如圖1),與智慧城市相關的iot/m2m市場規模在2014年為9.3兆日元,到2020年将達到18.9兆日元,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根據試算,2020年分領域的iot/m2m市場規模中,制造業市場規模為4.14兆日元,占比為22%,位居第一位。

看日本如何用IoT打造智能工廠

伴随着iot技術的應用,機器人市場正在從制造業向服務業過渡。一直以來,機器人的采用都是智能工廠建設的重要标志之一,日本《情報通信白書2015》統計顯示(如圖2),2015年日本機器人産業的市場規模為1.6兆日元,其中制造業用機器人占比為62.7%,位居第一位。根據預測,未來20年日本的機器人産業将大幅增長,分行業占比中,服務用機器人無論增長速度、總量規模都将超越制造業用機器人。具體來看,到2025年,機器人産業市場規模将為5.3兆日元,制造業用機器人占比将為30.1%,位居第二位。到2035年,機器人産業市場規模将達9.7兆日元,制造業占比将為28.1%,位居第二位,而服務業用機器人占比将達51.1%。

大企業更青睐iot技術

為調查日本智能工廠發展現狀(iot利用現狀),日本經濟産業省分别對3858家企業進行了調查,并将全體企業分為a、b、c、d、e五組(如右表),從a組到e組的iot使用率依次提高,企業規模分為300人以上、101~300人、100人以下三個等級。橫向看,無論哪個組中,100人以下、101~300人的中小企業占比均較高,原因在于中小企業數量較多,而300人以上企業的數量較少,僅占全體企業的7.8%;從縱向來看,300人以上企業iot使用率從a組的5.0%依次提高,在e組中的占比為15.1%,而100人以下企業的占比則呈現了依次下降的情況,101~300人企業在各組中的占比均比較穩定。由此可見,企業iot利用以大企業為主,中小企業引入态度積極。

看日本如何用IoT打造智能工廠

從實際應用上看,iot利用提高了全體企業的決策速度,縮短了産品生命周期。從決策速度的變化上看(如圖3),雖然決策維持原狀的企業占比較大,但iot使用率越高的企業決策速度越快,e組中決策速度加速的企業占47.7%,而a組中決策速度加速的企業僅占28.2%。主打産品開發周期也與決策速度呈現了同樣的趨勢(如圖4),e組中主打産品開發周期縮短的企業占比為49.3%,a組中主打産品開發周期縮短的企業占比僅為26.7%。

看日本如何用IoT打造智能工廠

目前,日本中小企業iot裝置投資呈穩步增長趨勢。調查顯示,對于小企業而言,無論是決策速度還是主打産品開發周期,iot使用率較高的企業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中,e組中決策速度加快的企業占比為49.3%,主打産品開發周期縮短的企業占47.1%。從裝置投資預測來看(如圖5),未來三年,除e組外,投資平穩增長的企業占比較多,e組中裝置投資預測微增的企業占比較大,為46.9%,同時e組中裝置投資增加的比例也比其他組大,為8%。

三大方向推進産業發展

可以看到,日本正在将體制機制改革、發展新模式、産業培育作為政策支援的三大方向。

實行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無人駕駛以及智能工廠的實作(到2020年培育50件先進事例),促進小型無人機産業、産業安全智能化、金融科技(fintech)等規制、制度的改革。

創新發展模式——以iot、大資料、人工智能為重點,制定2030年“新産業結構展望”,通過官民協作進行規制改革,推進各領域示範項目進行以及相關支援活動,形成新的規制以及創新的産業發展模式。

加大支援力度——加強網絡安全對策,将其作為成長型産業,制定新的人才培育計劃,對既有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等進行修訂與完善。同時,重視對中小企業的支援,尤其在it、改善活動、機器人導入等方面的專家支援。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