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武漢,
楚劇有一支演劇球隊,
不僅名動武漢,
還享譽四川。
而筆者最早得知這一情況,來自家父陳彙南的叙述。

陳彙南(1915—1985)
湖北武漢人,工老生,教師。
1921年,6歲時由漢劇演員劉正文介紹到漢口德明“順”字科班學習漢劇,出科後,在新市場、新新、德 明、 淩 霄、 美 成 等 劇 場 演 出。
1929年拜陳明元為師學習楚劇,工老生。在新市場、新新、德明、淩霄、美成等劇場邊學邊演。
1934年參加漢口市楚劇演員訓練班第三期學習。
1937年随同戲班到湖南常德昶和劇院演出。
1938年 随沈雲陔等參加郭沫若、田漢組建的“抗敵問藝宣傳第二隊”,輾轉于重慶、泸縣、内江等地進行義演、公演。
1946年返漢,參與美成、勝利、天仙戲院演出。
1951年參加武漢市楚劇團工作。他是唯一連續在中南戲曲學校(1951—1953)、武漢市戲曲學校(1953—1958)和湖北省戲曲學校(1958—1966)任教的主教老師。
由于他從藝時間長,見多識廣,是一位難得的 “滿肚子”師傅。他不僅通曉楚劇老生戲,還将許多漢劇“三生”戲引入楚劇。他教唱講究字正腔圓,闆眼穩準,身段動作精确到位,特别強調道白的“噴口”勁。緻力于改變楚劇老生戲由小生演員兼任的習俗,努力歸納楚劇老生表演規範,為建立楚劇老生行當做出了貢獻。
上世紀 70 年代退休後,家父陳彙南茶餘飯後間常講述抗戰時期随楚劇“問藝二隊”入川進行抗日宣傳演出的逸聞轶事,最為津津樂道的是他們的籃球隊。
前排左起:龔嘯岚、陳劍秋、陳彙南、袁壁玉、況且、熊劍嘯、李小娃、蔡明玉、王若愚。
後排左起:高家寬、黃進忠、譚雲山、?、高少樓、吳昆、李文坦。(後面人員佚名)
上世紀 90 年代初,某次去父親好友高少樓先生家,問及“問藝二隊”及“籃球隊”時,高老師從箱底摸出一張照片。我接過一看,驚呼:
“這不是‘問藝二隊’在四川打球時留下的合影!”
頓時,父親講過的故事,被照片上一張張既熟悉又陌生的臉龐激活了。我如獲至寶,感歎其珍貴!
《追報表》劇照 高少樓飾老隊長
今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 周年之際,筆者将所收集、珍藏的幾張有關“問藝二隊”及球隊在四川的珍貴照片公之于衆,以飨世人。
據家父和參加“問藝二隊”的前輩回憶:
1937 年抗戰爆發,8 月漢口劇業同人戰地服務團成立,楚劇藝人參加漢口劇業劇人勞軍公演團,并參加全國戲劇界勞軍募捐聯合大公演。
1938年楚劇演員參加三廳留漢歌劇演員戰時講習班所獲畢業證書
第二年 4 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在漢口成立、廳長是郭沫若,六處(藝術宣傳)處長是田漢。在漢的楚劇藝人都參加了三廳舉辦的留漢戰時歌劇演員講習班。結業後,“問藝二隊”經沙市、宜昌入川,先後在重慶大梁子“一園”劇場,泸州“明星戲院”、内江等地進行抗日宣傳演出。
1943年,龔嘯岚在重慶編寫連台本戲《嶽飛》15集。郭沫若為之題簽劇名。
當年在四川等地演出之餘,大家經常打籃球,在“問藝二隊”籃球隊中,球打得最好的是黃進忠,因為人長得較黑,大家都叫他“黑人牙膏”,他是球隊的明星球員,但他與吳昆都不是“問藝二隊”的演員。他們喜歡楚劇,熱愛打球,故而與演劇隊的籃球隊員們融在一起。
問藝楚劇二隊演出海報
平時訓練中,大家互相交流、切磋球技。長期在一起打球,隊員之間的傳接配合就逐漸打得精妙、流暢。由于黃進忠、吳昆的加入,大大提升了演劇籃球隊的實力,也使得籃球隊在重慶、泸州、内江等地與當地各行業及駐軍的比賽中,成為“常勝将軍”。
1943年7月作抗戰宣傳演出的楚劇問藝二隊全體人員在泸縣合影
當“問藝二隊”輾轉到泸州演出時,時逢愛國将領馮玉祥先生正在為抗戰奔走,呼籲當地各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團結一心,抗戰到底”。
籃球隊在泸縣參加了馮玉祥将軍發起的“抗戰到底義賣球賽大會”,沈雲陔先生、王若愚隊長帶領演職員到場助威。
籃球比賽時,馮将軍主持開球。據老人回憶,馮将軍身材高大,“站在一起要高出普通人的半個身子”。比賽中,“問藝、楚宣”籃球隊一舉戰勝了四川代表聯隊取得第一名。問藝籃球隊在球賽活動中募款 20 萬元,楚劇義演募捐 10 萬元,共30 萬元,全部捐獻抗戰。
馮玉祥
當馮玉祥将軍得知“問藝二隊”是從漢口一路抗敵宣傳到四川時,十分感動,盛贊楚劇藝人愛國。後來,“問藝二隊”籃球隊還在内江季賽運動會籃球賽中也奪得了冠軍。
圖檔來源:網絡
作者:陳建順(版權歸原作者,若有侵權可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