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惠普88億出售軟體業務 老牌IT廠商面臨轉型陣痛

近日,惠普企業(hpe)宣布,将其軟體部門與英國軟體公司micro focus合并,作價88億美元。以營收規模計算,本筆交易将産生英國最大的軟體公司。此前,惠普已先後進行了幾輪分拆,但仍然沒有止住營收下滑勢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整個傳統pc市場大環境式微,另一方面是惠普相對于其他it廠商轉型速度慢。惠普要想走出泥沼,成功轉型,需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轉換思維,不斷提高核心競争力。

惠普再賣身

2015年10月,惠普宣布将旗下的防火牆公司tippingpoint賣給美國安全企業趨勢科技,價值約3億美元;2015年11月,惠普公司将旗下業務拆分為惠普企業(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和惠普公司(hp inc.);今年5月,惠普分拆企業服務業務,與csc(計算機科學公司)合并,持有新設公司50%的股權。

但是,惠普的瘦身計劃并未停歇。近日,惠普企業(hpe) 釋出了2016财年第三季度财報,财報顯示,第三财季的淨營收為12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6%;淨利潤為2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14%。與此同時,公司還宣布決定剝離非核心的軟體業務,出售給英國上市軟體公司micro focus.

據了解,惠普企業此次分拆的業務主要包括大資料、應用分發管理、企業安全和it 營運管理等。拆分業務與micro focus合并,惠普企業的股東将持有合并後新公司的50.1%股權,此外,micro focus還需向惠普企業支付25億美元的現金。

惠普企業預計,交易将在2017财年年底完成。該交易産生的一次性稅後分拆費用将達到7億美元。該公司表示,這筆交易不僅會提高收入增速和公司利潤,還将允許惠普企業把業務重心放在資料中心業務上。

轉型速度慢是病因

将近80年曆史的it巨頭惠普正步履維艱。惠普企業第三财季的經營狀況還算有所起色,但它的兄弟企業——惠普公司就沒有那麼好運。惠普公司第三财季淨營收和淨利潤分别同比下滑4%和8%,這是惠普公司自2015年11月拆分完成後連續第三個季度的下滑。而在拆分之前,原惠普公司就已經曆了超過十個季度的營收下滑。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方面,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傳統的pc産業一直在被唱衰。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最新資料顯示,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降5.2%。這已經是pc出貨量連續下滑的第七個季度了。而另一家市場研究公司idc日前也釋出報告稱,預計全球pc的出貨量今年将下滑7.3%,改資料較最初預計的更加嚴重。實際上,整個傳統pc市場大環境式微,對惠普的主幹業務pc造成難以磨滅的影響。

另一方面,惠普相對于其他it廠商轉型速度慢。一直硬體為王的惠普轉型緩慢、不願創新,且戰略飄忽不定,沒能及時進入雲計算等有前途的行業中去。直到失去全球pc老大寶座兩年以後,才實質推進以一分為二為标志的轉型,但拆分後對各自的業務并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影響,而且在各個細分領域都面臨競争對手的圍追堵截。

加快創新步伐是出路

惠普隻是衆多隕落的it 巨頭中的一員。如今,it業的競争越來越激烈的,市場參與主體不斷增多,生産商之間的專利大戰也此起彼伏。新一波技術浪潮是由google、amazon和facebook等網際網路企業引導,老牌的it廠商的位置越來越尴尬。

老牌it廠商若想走出發展的泥沼,并實作成功的轉型,就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模式,加快創新步伐。不僅要抓住新的機遇,更要面對新的挑戰。

一方面,轉換思維,注重軟體發展。傳統it企業主要是從硬體基礎設施的角度考慮問題,而網際網路企業則不是,它們從應用層考慮問題,用軟體的技術來解決硬體的問題,高效且節能。而且,未來無論是it服務還是做移動網際網路終端,都需要打造一整套軟硬兼備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态。是以,傳統it企業需學習和接受新思維,注重軟體層面的開發和應用,不斷創新。

另一方面,以使用者為中心,不斷提升服務。以蘋果為代表的新興電子産品生産商在與老牌生産商的市場競争中占據了明顯的市場優勢,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它們堅持以使用者為中心,通過全新的設計理念不僅受到了年輕消費者的追捧,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傳統企業也需要充分了解“使用者思維”,提升服務品質。

無論廠商選擇了哪條轉型之路,是還未取得成績,還是已經開始在轉型之後的戰場嶄露頭角,都請繼續加快前進的腳步,突破一次又一次的艱難險阻,以思變和創新引領企業的未來。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