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潼關之戰張钫占上風,趙倜毅軍三下兩下就把秦隴複漢軍堵回華陰

潼關之戰張钫占上風,趙倜毅軍三下兩下就把秦隴複漢軍堵回華陰

梅發魁初展才能,為杆子做出了貢獻,丁同升對他另眼相看,當下決定讓他擔任山寨總管,遇到事務也要與他商量。糧草籌措,械彈購置,處理糾紛等一些雜事,都由他出面處理,漸漸地,他成了丁同升眼裡的紅人。

斑斓的秋色正濃時,冷雨卻霏霏而至。這天,如煙的細雨輕輕淹沒了娘娘廟寨外山野的秋景,天過晌午,街面上走着兩位頭戴蓑笠身着蓑衣的不速之客,徑直來到李錫元的中藥鋪裡。

此刻無人來看病,李錫元悶得坐在藥架前打盹,一老一少兩位不速之客晃到藥架前,年紀稍大的老漢輕輕叫道:“李先生在嗎?李先生在嗎?”

李錫元好像在夢中聽到了呼喚聲,猛地驚醒了,他站起身也沒細看就打招呼道:“請坐,我這就給您号脈……”

那老漢看看四下無人,走近來輕聲說道:“我是梅連長派來專門接你走的,這有梅連長親筆信,你放走梅連長的事商丙甲發現了,恐怕要壞事,現在快收拾一下随我們一起走,不然就走不了啦。”說着從懷裡掏出了梅發魁的信。

李錫元展信一看,大吃一驚,來不及多想,就随便收拾一番,把銀子和一些貴重藥物打成包裹,天黑前出了寨子……

原來,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陝西同盟會會員錢鼎、張钫、張雲山等于10月22日發動武裝起義,推舉陝西新軍司令部參謀兼管帶(營長)張風翙擔任總指揮,占領軍裝局,奪取槍支彈藥,清軍官吏四散逃命。

潼關之戰張钫占上風,趙倜毅軍三下兩下就把秦隴複漢軍堵回華陰

西安光複,清廷上下驚恐,盡管武昌鬧騰得沸沸揚揚,可有着長江、黃河天險阻隔,并未波及到京城。而西安近在咫尺,可說是肘腋之患,任其發展下去,局面難以收拾。為此,清廷派出東西兩路大軍向陝西進發,要一舉蕩平這些反清武裝。

大軍壓境,時不我待,秦隴複漢軍政府确定“東攻西守“,張風翙委任張雲山為兵馬大都督,率軍西上長武、鳳翔拒西犯之敵;同時委任張钫為東征軍大都督,讓其率部東征。剛剛建立的秦隴複漢軍并無多少隊伍,張钫領命後,隻帶領僅有的兩标(團)步兵、一隊炮兵和五十名馬隊倉促東進。

潼關一戰,張钫稍占上風,而趙倜毅軍趕到後,三下兩下就把秦隴複漢軍堵回華陰。東征軍連連失利,張钫心情沉重起來,急電西安以求援兵。可西路戰勢正酣,無兵可派。張钫正處心積慮為無兵可用發愁的時候,忽聞河南革命黨人劉純仁、楊勉齋等人趕到,他激動得正要出門相迎,又接到報告說“山北大俠”丁同升率豫西綠林俠客來投東征軍,張钫驚喜萬分,多少天來懸着的心落了下來。他率東征軍全體将士出門相迎,果見這些綠林豪俠個個生龍活虎一般,張钫興奮地拉着丁同升的手說:“各位英雄一路風塵,辛苦啦,我代表東征軍全體将士熱烈歡迎!”

次日,“中州大俠”王天縱也率杆趕到,張钫對東征軍隊伍重新進行了調整,委王天縱為先鋒官兼第一标标統,丁同升、張治公等為标統(團長),梅發魁被丁同升薦為連長,在潼關、靈寶間和東征軍将士們一道,與清軍展開了一次次的血戰……

東征下來,民國成立,陝西軍隊被編成兩個師、四個旅,張雲山統帥的西征軍被編為陝軍第一師,張钫統帥的東征軍被編為陝軍第二師。陳樹藩、萬炳南、張寶麟各被編為一個旅,唯獨參加東征軍的豫西綠林武裝成了編外之列。

潼關之戰張钫占上風,趙倜毅軍三下兩下就把秦隴複漢軍堵回華陰

沒有被編入軍隊就有被裁汰的可能,為保住這支隊伍,張钫經過上下奔走,最終征得袁世凱的同意,把這支綠林武裝編為鎮嵩軍,從陝西開赴河南駐防。然而,鎮嵩軍協統(旅長)由誰擔任,張钫頗費了一番心思,最有資格擔任這一職務的是“中州大俠”王天縱,但被袁世凱調入京城,任北京地區稽查長兼陸軍中将。再者就是丁同升,可他還要随張钫進京有更重要的任務。這樣,在軍中擔任參議的革命黨人劉鎮華經過上竄下跳,四處活動,協統一職落在了他的手上。(5)(歡迎轉發、點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