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安全廠商tanium宣布新一輪1億美元融資,将該公司迄今為止融資額提升至4.07億美元。tanium的主要産品,是為安全控制提供子產品化架構的tanium終端平台。新一輪投資由 tpg growth 增長基金領銜,為該公司估值37.5億美元。
tanium共同創始人兼ceo奧利安·欣達維說:“我們與投資人利益一緻,進行新一輪融資的決定是恰當的。”
新一輪融資不僅僅是為了開展未來的營運,還要讓現有股東和雇員,包括共同創始人大衛·欣達維(奧利安的父親),有機會兌現部分公司股權。
此輪融資後,我們的資産負債表上實際上不會留下多少錢。這其實更多的是我們怎樣處理發給員工的股票,給他們變現選擇的問題。
雖然有些安全廠商融資是因為需要錢來成長,欣達維稱,tanium在銀行裡有3億多美元,不愁錢。tanium數年來現金流情況都很良好。
未來某個時候,tanium可能會迎來首次公開募股(ipo),雖然具體時間線尚未定出。欣達維表示,他甯願一直保持私營公司性質或者進行ipo,也不願意讓公司被收購。
我見過太多合并和收購(m&a)最終都導緻被并購公司夢碎。當我們扪心自問我們成功的秘訣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一直保持初心。
tanium的使命,自公司創立之初,就一直是讓公司企業更容易了解自身環境現狀,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管理和控制it。
bigfix
2007年,大衛和奧利安父子倆成立了tanium,這兩人之前在1997年就創辦了終端安全系統管理公司bigfix。但在2010年7月bigfix被ibm收購前幾年,他倆就已離開了這家公司。
“大衛和我在收購前離開bigfix,是因為我們不忍心看到自己認為非常特别的公司,被控制公司的風險資本家拿下。tanium的情況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大衛和我擁有超過70%的股份,我們有能力阻止很多公司都不可避免的短視思維。”
tanium終端平台
tanium的核心技術是該公司的終端防護平台,最初專注于幫助公司企業應對更新檔和系統更新挑戰。
數年發展之後,tanium的平台增加了很多功能,在不同方面進行了擴充。2016年3月,tanium添加了驗證和事件響應子產品。2016年9月,該平台新增合規子產品。2017年2月,引入完整性監視功能,讓企業擁有檔案完整性監視(fim)能力,可以檢視檔案改變。
tanium還在磨砺其終端檢測和響應(edr)功能,估計将很快推出新的版本。
“大約1個月之後,我們就會釋出檢測子產品的重構,該重構是往前邁出的一大步。”
檢測子產品新功能将圍繞使用者和裝置信譽展開。另外,新的報信功能将能快速警示使用者新興風險。近期的wannacry勒索蠕蟲,就是新報信功能為什麼重要的原因。
我們将具備推送内容給客戶的能力,讓他們能在數秒内評估自身環境,檢視是否受新風險影響。
wannacry勒索事件給tanium帶來了一些内部銷售盈利——盡管欣達維稱其最主要的功用,還是提醒了公司企業更新檔是十分關鍵的。
我們這行,在過去幾年裡迷失在了進階威脅和零日漏洞中。但其實,大型攻擊往往隻是稀松平常和系統衛生相關的問題而已——也就是幾個月沒打更新檔,被人攻占了橋頭堡之類的。
wannacry勒索軟體攻擊第一次爆發是在5月12日,利用微軟smb服務漏洞影響了全球多家公司。該漏洞于5月14日被修複。
“安全行業其實有點在幫倒忙,讓客戶相信在門戶大開的情況下,俄羅斯人會用各種進階技術進行攻擊,從天窗超高難度降下。wannacry倒是個好機會,可以提醒我們的客戶,我們有多少種不同方法可以幫助他們抵禦攻擊。”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