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慧城市:打造有溫度的城市管家

據蕪湖日報消息,2013年,蕪湖市成為首批國家90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開啟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征程。5年來,“智慧蕪湖”一路快跑,引領“網際網路+”的風潮,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發展模式。在2016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峰會上,蕪湖市的創新政府網絡化管理和服務指數位列全國第五,全省首位。今年初,蕪湖跻身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綜合影響力評估全國第16位。對江城市民而言,智慧城市就如同一個善解人意的管家,陪伴在他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

“傻瓜化”的城市服務,智慧生活輕松享

2017年蕪湖市“小升初”網上報名剛剛結束,這是我市連續第三年推行的資訊惠民舉措,8000餘名市區國小六年級學生家長,隻需在網際網路上填寫申請人基本資訊,上傳所需資料檔案電子檔即可友善地完成了網上報名。借助資訊化手段,報名操作公開透明、友善快捷,深得廣大市民認可。“新蕪湖人”李女士在蕪結婚定居,目前有孕在身。上個月,她在易戶網上發起了蕪湖市《健康家庭一卡通》的申請,5天後就收到了ems寄來的《一卡通》。在李女士申請事項背後,“蕪湖市一站通政務服務平台”與省、市衛生計生三方業務系統的對接協同實作大資料共享,系統可自動擷取辦理材料中的電子證照資訊(包括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等),省去了反複送出資料的麻煩。

在蕪湖想辦一項業務,隻需打開城市令app或者易戶網,輕點滑鼠就能完成預約流程;想繳水電費、想查車輛違章記錄,都能足不出戶“一鍵操作”;即将問世的蕪湖城市卡,加載了醫療診斷、公共交通、旅遊、商業金融消費等多個功能,可在多個應用場所中“一卡通行”……随着“網際網路+”應用範圍的持續拓展,蕪湖市民如同擁有一個貼身的城市管家,輕松享受資訊時代的智慧生活。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把辦事跑腿變成資料跑路。為助推智慧城市有效落地,線上下,我市推行“一窗綜合受理、一站全城通辦”;線上上,我市打造了易戶網、易企網網站和微信公衆号,并開發出移動端app城市令,實作了為民服務的無縫對接,24小時不掉線。市上司堅持“不交換資料就交換幹部”,全力打通政府各部門間資料交換共享管道。我市陸續整合和彙集了包括公安、民政、工商、質監、衛計等省市54個政府部門、218個機關、1011個大類的資料;資料互動總量達372億條次;生成13大類電子證照560萬張;提供資料共享312個、服務資源398個,設定全市人口庫、法人庫、房屋庫等17個專題資料庫……這些看不見的資料每天更新,鋪就了一張巨大的服務網。

目前,全市釋出網上運作事項24284項,其中,全市政務服務辦事項5193個,其中19%可全程網上辦理,政府免費提供郵寄服務。

通過電子證照和資料校驗支撐,辦事所需辦事材料可進一步精簡25%,辦理時間節約30%。

激發内生動力,智慧城市建設再提速

進入“十三五”,蕪湖的智慧城市建設再提速——

依托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公共服務清單,我市統一規範和優化再造形成網上運作事項及辦事指南,建立網上運作事項動态調整機制。今年初,我市成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網上運作工作組,全力推進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網上辦事的全覆寫。啟動關于簡化優化服務流程友善群衆辦事創業的工作,最終推動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的網上運作優化、簡化和傻瓜化。“總之就是一句話,材料要更加精簡、流程更加優化,真正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市資訊辦負責同志說,“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正在倒逼政府加快職能轉變,朝着服務型政府加快轉型。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涉及到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我市大力推進基于信用體系的綜合監管、分類執法改革,把全市劃分為無縫覆寫的社管網格4312個,整合配備網格員開展巡查,建構社管、城管和市場監管為主的綜合監管協同運作體系,被國務院作為典型案例進行通報表揚。作為智慧城市的基礎性支撐,蕪湖智慧産業在多個闆塊形成突破,湧現出一批快速成長的行業龍頭。今年初,中電鑫龍、蕪湖電信、訊飛智能、共生物流、金玺新能源等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智慧蕪湖産業聯盟,并釋出智慧蕪湖産業聯盟宣言,提出要強強聯合,深耕蕪湖,創新發展,把蕪湖打造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新标杆。聯盟成員機關既擔當了智慧蕪湖建設的生力軍,同時也互相支撐,探索互惠的産業合作模式。

“依托‘網際網路+’,我們的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着眼于便民利民,産業發展着眼于經濟轉型更新,形成了具有内生動力的生态系統。”市政府資訊辦負責同志介紹說,蕪湖堅持創新發展,探索智慧基礎設施、智慧應用服務、智慧産業經濟三位一體的發展路徑,為打造經濟和城市“兩個更新版”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五年,伴随着建立資訊消費示範城市、資訊惠民試點城市、社會信用體系示範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給群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讓傳統的城市管理變身為城市管家,從根本上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