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幾年,魚類肝膽綜合症頻發,如何做到及早診斷,有效治療

近年來,肝膽綜合症在草魚、鯉魚、鲫魚、羅非魚、團頭鲂等養殖魚類中爆發率逐年升高,其引起的死亡率可達40%~60%。患病魚因肝膽受到損傷,魚的綜合免疫抵抗力下降而易感染其它疾病,危害嚴重。每年的5月~10月是草魚肝膽綜合症的流行季節,而7~9月為發病的高峰期。

近幾年,魚類肝膽綜合症頻發,如何做到及早診斷,有效治療

關于食餌性魚類的肝膽疾病起因,應從三方面分析其緻病源:疾病、營養、環境。

疾病:魚類不可避免會被某些細菌或病毒感染發病,基本上所有魚類一旦發生細菌性疾病或病毒性疾病時,它自身的免疫系統肯定也會随之降低,誘發肝膽病變的幾率就會大大提升

近幾年,魚類肝膽綜合症頻發,如何做到及早診斷,有效治療

(虹彩病毒感染)

營養:不同的品種在自然食物鍊中所處位置不一,它的攝食量及營養需求也不一樣,比如配合餌料的出現,飼料蛋白質含量過高,蛋白質與能量比失衡。當蛋白質超過魚體需要量時,多餘的蛋白質會經過轉化在肝髒中合成脂肪,并在肝髒中大量蓄積。

近幾年,魚類肝膽綜合症頻發,如何做到及早診斷,有效治療

環境:以前我們認為環境不會導緻魚類内髒器官的病變,但随着高密度養殖技術的不斷成熟,環境因子引起的魚類肝膽問題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

下面我們以草魚為例,簡單談一談草魚肝膽疾病的發生及防治機理。

近幾年,魚類肝膽綜合症頻發,如何做到及早診斷,有效治療

魚類肝膽綜合症發病原因

1.投喂飼料過急或飼料蛋白含量過高,長期投喂雜粕含量高的低質飼料

2.對養殖水體中吃料魚的現狀估計不準,導緻個别品種或大規格魚種吃料過多

3.飼料存放時間過長或儲存環境不佳,導緻飼料内黴菌毒素超标,魚食用該飼料後會導緻肝膽病變。

4.長期濫用抗生素等藥物,加重肝膽負擔,損傷肝細胞。

5.料台分布密集或料台太少,局部密度過大 長期處于應激狀态。

6.增氧機離投料區太遠,投料區域長期處于局部缺氧狀态。

7.養殖密度大卻忽視調水,水質長期不好,有毒物質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理化名額長期超标,導緻魚體的排毒系統(肝膽)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态,最後導緻該系統崩潰,肝膽發生病變。

8.疾病本身帶有的肝膽病變。

症狀及流行時間

該病為目前水産養殖的頭号殺手,由于其單發時本身緻死率比較低、發病過程延續時間長被養殖戶所忽視,肝膽一旦出現問題,魚體的免疫力急劇下降,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快速下降,絕大部分細菌性的病害都是以肝膽綜合症為誘因,導緻大面積發病,治療起來極其麻煩。是目前魚病越來越難治的罪魁禍首之一。

1,體表檢查:

病魚體表粘液明顯減少,手摸有粗糙感,鱗片極易脫落,部分病魚可見尾鳍或背鳍末端發白;死魚體表有塊狀粘液布滿全身,眼球突出。常和腸炎、爛鰓、出血、鍊球菌等細菌性病一起并發。

近幾年,魚類肝膽綜合症頻發,如何做到及早診斷,有效治療

2,剖檢:

從腹部剪開,傷口隻有少量血液流出,可見腹部大量充血,肝髒腫大,色澤異常,有花肝、綠肝、土黃肝等症狀;膽囊腫大,膽汁顔色可能變為深綠、墨綠色、淡黃色、白色、或無色,部分肝髒易碎;肝髒與腸系膜及脂肪粘連;腸道大量充氣,部分有腸出

血症狀。

近幾年,魚類肝膽綜合症頻發,如何做到及早診斷,有效治療

3,流行時間在為3-10月,甚至全年都有發生。

魚類肝膽綜合症防治方法

1、發現該病時應先減料50%,肝膽疾病主要是脂肪分解、代謝機能受阻,适當減少營養的攝入,能夠有效的穩定、緩解該病。然後在日料中加入龍昌膽汁酸,膽汁酸是動物内源性消化液,直接作用于魚類肝髒,起到排毒解毒,5~7天徹底解決肝膽綜合症的作用,使魚類肝髒紅潤有光澤。

2、如果養殖水體之前曾頻繁使用過化學藥劑的,應及時進行水體解毒,降解化學藥物殘留,解除水體中各類毒素對肝髒的危害。

3、本病和其它疾病并發形成綜合症時,應優先治療緻死率高的病種,可用抗生素配合膽汁酸進行治療。

4、後續水質調控一定要加強。

5、後續飼料投喂一定要把握好,不宜太急或蛋白含量太高,定期添加保肝護肝類藥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