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的測試方法能否確定服務和應用的可用性?

對于企業來說,如何能在推陳出新的應用與服務市場中應對自如變得日益重要。人人都想拔得頭籌,因而新架構在虛拟環境和混合雲中往往一經規劃便會馬上得以實施,轉瞬卻發現客戶們競相抱怨voip品質下降,線上遊戲玩家需要等待很長的ping時間。

你的測試方法能否確定服務和應用的可用性?

被動等待使用者抱怨是了解自身網絡性能與彈性問題的常見方法之一,但一定也是企業最不願看到的;另一種方法是直至遭到黑客攻擊造成網絡癱瘓才幡然醒悟,這同樣也不受歡迎;而第三種方法則是“測試”。

但是,并非所有測試方法都能確定服務與應用的可用性。在忽視應用負載與黑客攻擊技術的情況下試圖驗證網絡性能與安全,隻會營造虛假的安全感。隻有基于真實環境預期,甚至高于預期負載狀況的測試才能得出有關網絡及安全基礎架構表現的可靠資訊。

據估計,2020年将有約500億裝置與網際網路相連,比今天的數量要多出10倍。其中許多裝置運作着須時刻保持通信的複雜應用。這不僅會自動産生更多資料,而且還會提高對網絡性能與可用性的需求。具體到高清視訊、社交網絡、大資料與物聯網對帶寬的需求近乎供不應求。

與此同時,網絡攻擊的力度也正在加大,歐洲網絡與資訊安全署(enisa)在2016年1月釋出的一篇報告中指出,帶寬超過100gb/s的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量在2015年翻了一番,而未來仍将持續增加。

為了滿足這些對基礎架構與日俱增的需求,資料中心亟待大規模更新,包括架頂式伺服器連接配接從10gb以太網遷移至25gb和50gb以太網,以及利用100gb以太網技術增強核心網絡。諸如此類的更新将大幅提升資料速率,而空間占用和耗能近乎不變,同時增加伺服器密度并降低機關帶寬成本。但是,如何保證企業在真實環境下實作這些預期結果?

同時,網絡、存儲和安全系統的獨特性,加之資源虛拟化、雲計算內建和軟體即服務(saas)都将極大地延緩新裝置的推出與傳遞。為確定獲得随時随地傳遞新裝置的生産力,基礎架構的測試就必須優先于個别元件的标準性能測試。

企業高管并不關心web應用防火牆每分鐘能夠檢查多少個資料包。他們隻在意應用響應時間,而這取決于多方因素,其中包括網絡中的單個系統及其互動、具體應用協定與流量模式以及安全架構的位置與目前狀況等。是以必須在真實環境下端到端地測試應用的整個傳遞過程。這意味着利用一組應用與流量工作負載對直至最底層的協定進行重建。在複雜環境下,隻實施諸如io計量之類的簡單、标準測試将遠遠不夠。

企業資料中心要求測試環境能夠反映其真實負載與實際流量,包括所有應用與協定,如facebook、skype、amazon ec2/s3、sql、sap、oracle、http以及ipsec等。因為在實際網絡的峰值負載超過500gb/s的情況下,以200gb/s的資料速率測試資料中心基礎架構是毫無意義且非常危險的。此外,在測試時還須考慮非法流量,包括日益頻繁的ddos以及對多線程系統發起的同步攻擊。由于攻擊模式不斷變化,及時且連續的測試至關重要。確定測試一緻性與及時性的一個方法是借助于能夠連續、自動分析目前攻擊模式并更新測試環境的外部服務。

隻有憑借真實流量才能實作複雜的存儲工作負載測試,并且必須結合所有協定,例如smb2.1 / 3.0、nfs、cifs、cdmi以及iscsi對緩存的使用率、删除重複、壓縮以及備份與恢複開展測試,同時視情況加以調整,以確定符合所規定的服務水準。

盡管嚴格測試對于新資料中心顯然必不可少,但當合并或內建混合雲時此舉也同樣非常重要。因為每一款新應用,甚至現有應用的更新與更新檔都将明顯改變網絡的性能與響應時間。

除了開發與測試網絡基礎架構,培養合格的測試團隊也是重中之重。不少企業沒有專門的測試工程師,而網絡與安全架構師又很難同時精通設計與綜合測試執行的各個環節來確定應用與it系統能夠處理大負載與複雜攻擊。

是以外部測試即服務(taas)能夠成為内部解決方案,尤其是對較大規模項目的有益補充。在現有環境内或在要求嚴格的新應用(例如網遊)推出之前,taas服務提供商則可以幫助确定哪些系統是最佳搭配。

綜上所述,到底是選擇被動等待使用者抱怨了解自身網絡的性能與彈性問題,還是直至遭到黑客攻擊,造成網絡癱瘓才幡然醒悟,再或是借助能再現具體負載要求的解決方案與技術産品實際檢測網絡與應用,想必企業應有所抉擇了。

作者:areg alimian

來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