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匹高速馳騁的黑馬,聯發科用了數年時間便從一個dvd晶片生産商轉型成為了全球第二大手機晶片廠商。入行600多天,便在大陸3g手機晶片市場拿到超六成的份額。從2011年在中國大陸出貨1000萬顆到2012年出貨1.1億顆,創下銷量年翻11倍的爆發式紀錄。依靠着內建技術方案縮短生産周期、降低生産成本,以及被廣稱為“交鑰匙”的能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服務模式,聯發科曾是中國手機市場上的翹楚。
走入智能手機時代後,聯發科似乎沒能繼續上演功能機時代的輝煌。尤其到了智能手機需求日漸飽和的現階段,在市場需求增長僅為個位數的大環境下,巨頭們都面臨着市場萎縮的難題。這匹曾經的市場“黑馬”,欲借助其新款明星晶片x30(helio x30)沖擊高端手機市場。但在x30釋出後,市場卻未表現出預期的反響。産品量産延期,導緻大客戶oppo、vivo紛紛流失、小米又轉而研發出澎湃晶片自用,最後聯發科被傳下修訂單。
一邊是加劇的市場競争,讓老對手高通改變市場政策,保有高端市場的同時,也開始仿效聯發科“交鑰匙”的貼身服務模式;另一邊,背靠清華紫光的國産手機晶片商展訊,殺到比聯發科還低的晶片價格,迅速分食中低端手機市場;另外,大陸手機廠商越來越多地選擇垂直整合晶片設計公司,這些都一步步逼退着聯發科在中國市場的開拓。
聯發科的未來是什麼?聯發科對經濟觀察報稱,尋找“積極開拓”新領域的機會,将是公司的下一步戰略。
瓶頸
聯發科的毛利已經持續下滑。據聯發科q4财報資料顯示,聯發科的毛利率已經跌破了35%,為34.5%。2016全年毛利也降至35.6%,減少了7.6%。聯發科預計今年q1毛利率會在32.5%到35.5%之間。按照業内人士的估算,這樣的毛利水準,已大幅偏離了晶片設計公司的正常毛利水準。而業内也傳出聯發科将面臨首次虧損的消息。
聯發科将提升毛利的籌碼壓在了其新推出的heliox30身上。聯發科副董事長謝清江曾在多個場合表示,heliox30這一“重拳”打出,有望帶動毛利提升。
曦力x30(heliox30),是聯發科為進軍高端手機晶片市場,打出的“一記重拳”,其采用了10nm的制程工藝,在提升性能提升35%的同時,将功耗降低50%。聯發科是首批在全球市場上推出這種工藝的晶片的廠商之一,與蘋果、高通、三星、華為一樣,聯發科将10nm制成工藝作為2017年的重頭戲。聯發科對經濟觀察報稱,這有助于保持産品競争力和加強在高端市場的地位。
2016年9月,謝清江在釋出會上首次宣布了heliox30處理器的10nm制成工藝,該款晶片将由台積電代工。今年2月26日,謝清江在世界移動大會(mwc)上宣稱“正在進入大規模量産階段”,且首款搭載這款晶片的智能手機将于2017年第二季度上市。無論是哪一次公開露面,謝清江都似乎對這場高端産品競賽信心滿滿。
但壞消息接踵而至。2016年底,上遊公司台積電出現産能下坡。台媒傳出台積電10nm工藝良品率不足,意味着雖然能夠量産但産能有限。
随後,因x30的量産不足,vivo和oppo放棄聯發科轉向高通的消息傳出。同時,小米也放棄了該款晶片,在近兩年開始自主創新,于今年2月28日宣布研制出首款澎湃晶片。vivo和oppo作為長期大客戶,曾大幅拉動聯發科helio産品銷售量,是以推動,聯發科在2016年1月創下營收曆史次高。另一方面,盡管魅族方面稱“國産晶片技術和市場基礎目前與國外大牌比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新品在大機率上會選擇國外企業的晶片。但一直以來與聯發科保持合作的魅族此次回複經濟觀察報,“高通和聯發科都是合作夥伴”。
一位電子行業分析師告訴經濟觀察報,當聯發科産能不足時,如果大客戶們選擇部分采購,還需向其他廠商補全需求,不如選擇高通完成全部采購,還能批量獲得低價。
聯發科還不得不面臨“後來者”的挑戰。展訊在2013年并入紫光集團後,就受到了紫光集團的大力扶植。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此前稱,最終展訊肯定會赢聯發科,“因為我錢多嘛!”。趙偉國坦言,紫光強大資本足以支撐展訊每年賠錢,以聯發科的資本以及上市公司身份很難這樣玩下去。
2016年12月20日,業内更是有因品牌的高端手機市場情況生變,聯發科近期向台積電下修明年度10nm的投片需求的傳聞出現。經濟觀察報向聯發科求證了該傳聞,聯發科表示不予回應。但公司在2016年q4财報中确有“移動市場疲軟”的情況,公司同時告訴經濟觀察報,“這是定位高端的産品,我們不刻意追求出貨量的多少”。
這引起了諸多業内人士的猜測,市場受阻後的聯發科将會如何。前述電子行業分析師稱,手機晶片行業“強者愈強”。公司通常釋出一代産品,儲存一代産品,一旦聯發科有一代晶片銷售不達預期或延期釋出,便會導緻低價銷售。影響下一代晶片研發預算,環環相扣,甚至此後每一代産品都落後于人。
另一方面,聯發科也不得不面對智能手機市場增量放緩的狀況。根據idc公布資料,2016能年度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為14億7060萬台,僅增加2%。相較于前兩年動辄10%以上的增速,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速明顯放緩。
轉型
如果說,2001年轉攻手機晶片市設計市場,是聯發科建立公司以來最為重大的一次選擇,那麼在2016或2017年對新市場進行布局也将會影響到聯發科的未來。“盡管手機晶片的毛利率呈下降趨勢,但是例如聯發科一類的大廠一旦轉向其他類型晶片的生産,其低成本、高效率的規模化效應依然可以為其帶來競争優勢,”複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謝志峰介紹到。
聯發科對經濟觀察報稱,将繼續投入10納米先進工藝制成,不會放棄helio的中高手機晶片市場。聯發科同時提到,要以“開拓新興市場”,改變低毛利現狀。
車聯網的廣闊前景讓車用半導體的需求日益增長。根據咨詢公司strategyanalytics報告,從2015年到2017年乘務車市場一直在增加,年增長率在2%到3%之間。車用半導體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在6.2%左右,超過了汽車本身的增長率。每輛汽車在半導體方面的支出2016年差不多是565美元,到2018年預計将達到610美元。
目前,各大晶片廠商開始布局車用晶片領域的消息陸續傳來,高通已經于2016年宣布以高達470億美元價格買下車用電子大廠恩智浦。據稱,其目的是着眼在2020年後,跨入5g時代,将可藉由5g傳輸技術結合及自動駕駛車市場。
2016年11月30日,聯發科也宣布進軍車用晶片市場,并計劃從以影像為基礎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vision-based adas)、高精準度毫米波雷達 ((millimeter wave, 簡稱mmwave)、車載資訊娛樂系統(in-vehicle infotainment) 、車載通訊系統(telematics)等四大核心領域切入。聯發科相關高層在去年年底的媒體溝通會上談到,“目前車聯網部門已經有一百多位同僚在做,聯發科在車用半導體方面,目前主要定位的是中階主流的車用市場”,并且強調“最核心的一點是聯發科的産品會有明顯的成本優勢,也就是價格一定會便宜。”“物聯網将會給聯發科帶來營運成長的機會”,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朱尚祖曾公開這樣說,他堅信,物聯網将給半導體行業帶來體量驚人的市場。物聯網的要旨是物物相連,根據美國計算機技術工業協會(comptia)在進行相關調查後預測,從計算機到家庭螢幕再到汽車,聯網裝置的數量在2014年至2020年間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将達到23.1%,到2020年達到501億,網内每一個裝置都具有至少一個基于晶片的子產品。
朱尚祖的這番公開宣言之前,聯發科便做出資本布局。2016年10月,聯發科向平潭股權投資基金增資1.6億美元,這創下聯發科單筆投資内地金額最高紀錄。該基金由聯發科2015年12月4日發起成立,主要是為服務于日後的投資。對于投資方向,聯發科财務長顧大為曾經指出,除了老本行半導體類系統和裝置外,物聯網等領域的新創公司,将成為其關注重點。
轉型路上的聯發科,依舊是“廣撒網式”。據業内人士向經濟觀察報透露,鑒于物聯網産業鍊條較長,涵蓋晶片、裝置、網絡連接配接、系統內建等,聯發科選擇了成立投資基金,來孵化初創公司的模式,這種形式可以幫助聯發科實作“廣撒網式”全産業鍊業務布局,快速實作自身技術積累。
目前,聯發科自主研發物聯網晶片,已進入到應用階段。2016年6月30日,聯發科宣布其物聯網晶片平台mt2503獲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認可,成功應用于中國移動新一代行車衛士終端——dmu産品上。據悉,該款晶片是全球首款整合2g基帶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的晶片。
“進入其他領域是各大手機晶片廠商實作轉型一招妙棋,”謝志峰說道,“目前來說,銀行支付、電源管理等方面所需要的晶片的毛利非常高,即便是規模不大的廠商,也能夠擷取50%的毛利率。而像聯發科這樣的在産業鍊上有規模化生産優勢的企業,可以讓生産成本更低、生産效率更高,其毛利率甚至有望達到70%。”
即便新市場前景光明,但複制曾經消費電子市場的輝煌仍非易事。就汽車電子領域而言,不像消費電子,車用晶片涉及車輛安全問題,在晶片架構上與消費級産品差别較大,對晶片的抗幹擾、抗高溫要求嚴苛,是以對供應鍊和晶片認證有着嚴格的流程,進入門檻也相對較高。例如車規級别的晶片生産供貨周期有時在10年以上,對于消費電子元器件提供商而言,挑戰不言而喻。
“聯發科之類的晶片廠商目前想要打入汽車市場仍存在着一定壁壘,汽車的核心控制的晶片除了内部結構要足夠精細之外,還在于汽車對可靠性和穩定性的要求非常高。并且出于商業安全的需要,各大車廠幾乎不會向合作方透露旗下車輛的各項核心資料。”一位來自汽車行業人士告訴記者。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