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資料中心資料存儲采購所引發的思考

如果把20名資料中心管理者放在一起并詢問他們最佳的資料存儲方法是哪種,你恐怕會得到至少45種答案。

伴随着戴爾完成對emc的收購計劃,長久以來停滞的存儲技術正迅速發展着。從開源存儲到專有存儲,從iscsi區塊存儲到ceph,以及從固态存儲到基于雲端的存儲服務,可選内容衆多。想要走出這個迷宮,資料中心必須制定自己的路線圖。

磁盤正在消亡

緩慢的磁盤存儲正在被以ssd為主的企業級存儲方法全面取代。據稱ssd的成本很高,但不少這樣的比較目的僅僅在于制造恐懼、不确定和疑問。在伺服器領域,ssd的成本确實要比10,000 rpm轉速的hdd磁盤來的低。

hdd磁盤唯一比ssd成本低的領域就是在低端的3.5英寸驅動器上。即使是這些散裝的3.5英寸驅動器也正面臨着ssd在尺寸方面給予的壓力。目前ssd在價格方面還是會高些,但相信這一劣勢會在2016和2017年就消失殆盡。

ssd以及适應大型資料中心的全閃存陣列,才是值得你進行存儲投資的地方。ssd的性能從根本上改變了資料中心的動态性能。以ssd作為主要存儲,資料中心營運部門可以進一步壓縮作為次要存儲的散裝低成本硬碟驅動器的數量。

再加上主要存儲和次要存儲按照閃存和ssd各自速度進行的再平衡,我們将在主存儲中看到更少的tb級存儲。歸功于資料壓縮技術,按照目前的估算容量,資料中心未來将隻需要目前次要存儲總容量的20%即可滿足應用。

這樣的好處就是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維護,而且一些大型的投資也可以節省下來,卻同時帶來更好的性能。

備份和主雲存儲

基于雲端的存儲在很多人看來是備份和歸檔的一種選擇。這很說得通,雲端可以為實作災難備份而自動建立離線備份。但并不是所有的備份都一模一樣,google的nearline就是一種基于磁盤的,據說是采取每小時通過amazon的glacier節拍通路時間資料的備份工具。

抛開備份和歸檔不談,基于雲的存儲總是個充滿争議話題。總有人在讨論公有雲上的it工作資訊問題,公司持續不斷地送出重要的it工作資訊到公有雲,而為這些工作資訊所準備的主要存儲也同樣處在遷移之中。在室内資料中心硬體和公有雲之間傳送資料是相當緩慢和昂貴的,這也成為阻礙混合雲方法普及的障礙。

基于混合雲工作資訊的資料存儲方法所遇到的問題不會在短期内解決。除非谷歌開始在自己的工具中提供光纖,否則電話公司該開始編造光纖沒有用的借口了。

存儲架構

我們存儲資料的方式也在經曆着變化。區塊存儲的概念已經束縛我們太久,相關的應用程式都是基于這種方式編制,很難放棄這種方式。其實檔案存儲的方式也一樣夠快,真正的問題在于我們能否用對象存儲的方式取代現有方式?

存儲及計算供應商data direct networks已經通過示範證明對象存儲可以做的很快,但這種方式主要面向存儲例如資料庫這樣實時都在咀嚼資料的整個對象而非檔案。這使得對象存儲在需要經常性改寫資料的應用程式上并不那麼有用。

對象存儲軟體已經在上述問題上有所突破。現在已經有辦法像支援區塊存儲那樣在對象存儲中支援對象了。此種資料存儲方法對多個不同的對象存儲系統都奏效,這其中就包括很普及的ceph開源存儲。随着大資料和面向對象的存儲模式成為主導,就是這樣的非主流存儲方法将會成為日後it組織的通用标準。

如果上述的一切對于it專業人士來說還不夠刺激,那麼軟體定義存儲(sds),正處在概念宣貫和技術轉移階段的一種技術,是運作在虛拟機上旨在重新設計資料服務在多數電器上運作方式的技術,其資料則是存儲在第三方更加廉價的硬體上。

盡管在成為主流之前尚需時日,sds未來的意義将遠不止存儲資源管理。即使如此,其在當下也極具沖擊性,促使emc将存儲業務賣給戴爾。

購買什麼

看樣子以太網将成為連接配接存儲的赢家,是以僅在iscsi和對象存儲盒(object store boxes)領域投資是明智的選擇。盡管部分工業部門人士并不同意,但光纖通道的概念已然過時了。

少買些10,000rpm的存儲媒體吧,因為ssd可以輕易取代它。資料中心的管理人員應該考慮一種混合的資料存儲方法。在ssd/flash前端存儲方面投資,将全閃存存儲或相關裝置的資料壓縮後轉移到你的hdd裝置轉換為散裝的次要存儲。這樣可從存儲預算中節省相當一部分成本。

相比于傳統存儲供應商,為谷歌和aws資料中心提供大容量存儲的供應商,将依靠低成本的陣列和對象存儲産品進入企業端市場和管道。我們已經看到聯想授權ibm存儲以及supermicro提供(對象存儲)盒子的服務,quanta和其他廠商也不會甘落人後。企業使用者可以為谷歌的散裝價格驅動器多支付一點費用,就可以和emc那些單價超過1000美元的驅動器說再見。

當下對于資料中心管理者是采買的好時機,資料中心能夠以更低的價格得到更好的産品。未來工業将奔向何方需要花點心思和知識來考慮,但由此帶來的結餘和收益卻是值得的。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