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營運商軟體開發步入公有雲時代

營運商沒有什麼時期比現在更急迫,面對着流量經營“增量不增收”、ott業務對傳統話音業務攻城略地,營運商已經開始了轉型的道路。其中的重要一步是,營運商的it支撐系統需要變得更加靈活而快速。

營運商需要為快速變化的業務場景和創新模式提供一個更為舒适的服務運維環境,是以營運商it系統的整體雲化早在幾年前就已開始實施。相較于在核心關鍵領域如計費系統上的“小步嘗鮮”,營運商在一些無關業務的純開發系統上的腳步則顯得更為積極一些,開發者op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

從很多地方營運商的項目實踐經驗看來,不同軟體在開發時所需要的開發環境和程式設計語言都是一緻的,所調用的it資源也是共享的,這種無關業務的開發系統完全适合“公有雲”的模式,可以通過搭建一套軟體開發平台,面向全國營運商推廣使用。而這種設想與思特奇的開發者op的建設思想不謀而合。

在思特奇it技術專家王君看來,通過搭建開發者op,營運商一方面可以讓系統資源得到充分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實作本地it設施無關性,因為開發者op的後端完全基于雲化部署,是以開發者不需要配置自己本身的電腦主機和開發環境,聯網即可享受到雲端的開發環境和系統配置,全線上的應用環境減少了業務開發的調試工作,簡化了應用開發的流程。

開發者op如何做到“小而美”

何為開發者op(operation portal),簡單地說,就是為開發者創新的業務開發統一門戶入口,該門戶可以根據參與者身份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入口界面以及使用權限。開發者在使用開發者op建立應用時,完全不用考慮本地it資源配置和開發環境,隻要聯網即可享受高配置的軟體開發環境,即使是下一次更換了地點和電腦,開發者op也可保留上次的開發進度,讓開發者的開發程序能夠不受時間、地點和本地硬體設施的幹擾。

同時,開發者op還能夠實作“一點開發、多屏應用”的功能,開發者通過app形式實作的業務不需要再進行多終端的适配,包括op本身就是多終端适配的架構,這樣将使得開發者的難度和工作量得到極大簡化,電信營運商的it系統能力也将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在過去,營運商對于業務開發平台的建立多是依附于某一業務系統之下,由此産生的弊端就在于,同時同一家營運商的不同省級公司可能會同時落地多套相類似的業務開發平台,這種完全本地化、私有雲式的開發平台,盡管能夠滿足營運商對于業務系統的開發需求,但在後續的系統疊代和版本更新過程中,則會出現很多問題。

王君告訴記者,目前應用開發平台大多采用的是開源技術,這些技術雖然通用性強,但版本更新速度也很快,是以想要保障開發平台的正常營運和維護,營運商和供應商的it人員則要将大量精力投入于此。

于是,在與各地營運商的it項目交流中,思特奇逐漸将公有雲模式的開發者op思路傳遞出去,并受到很多營運商it技術人員的認可。

在這些專業的it技術專家看來,應用開發平台非常适合以公有雲的形式來搭建,同時其也是營運商it支撐系統雲化中最具公有雲前景的業務平台。

公有雲架構釋放底層能量

據介紹,開發者op與paas能力平台緊密相連,從建構邏輯上講,營運商的it系統能力通過上層的獨立paas平台調用并實作跨平台之間的共享,而營運商的研發團隊和廣大中小企業開發着則是通過開發者op作為入口,在此基礎上調用營運商的it能力,進行業務的開發、測試等。

目前來看,開發者op所帶來的益處主要包括兩大方面,首先,從營運商角度,開發者op基于公有雲模式,營運商節省了大量的系統搭建和後期人員維護的費用;另一方面,從開發者的角度,開發者op實作了本地it設施的無關性,開發者op的後端完全是雲化部署,是以開發者不需要配置自己本身的電腦主機和開發環境,聯網即可享受到雲端的開發環境和系統配置,全線上的應用環境減少了業務開發的調試工作,簡化了應用開發的流程。

事實上,建構開放式的開發者平台對于營運商自身的業務創新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将有可能幫助營運商實作在自身并不擅長的ict市場的能力挖潛。而在不斷實作業務轉型的過程中,營運商也需要為此找到适合的技術平台和使用工具。

如何才能最大化的實作資源共享、激發業務創新,對此王君也有自己的了解。

在他看來,開發者op就是激發創新、吸引軟體開發企業的有力抓手,為了能夠更好地黏住這些應用開發夥伴,思特奇所提供的開發者op,除了能夠在開發環境和能力上能夠滿足客戶需要,而且也在門戶的界面上設定到了圈子、論壇、發帖以及即時通訊等多種溝通交流的工具,幫助營運商搭建和維系生态環境。

開發者op助力電信能力開放

目前,國内電信營運業都在談“數字化轉型”,這是營運商面對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時代給予自身的最新诠釋與定位,這其中就談到了服務ict市場與通信能力開放。

對此,上海電信科創中心項目管理辦公室沈鳴認為,營運商的通信能力開放是一個必然趨勢,整個網絡通信的發展已經逐漸将軟體與硬體進行松綁,軟體定義網絡的時代逐漸到來,在這樣的趨勢和環境下,營運商的通信能力也将虛拟化成為按需調用,靈活适配的彈性資源。在目前,營運商的it支撐系統已經成為發展新興業務的束縛,系統要适應未來彈性網絡的需求,也必須随着網絡的不斷演進,需要重新規劃和流程再造。

那麼,營運商對于如何實作電信業務能力的開放,目前來看,營運商主要存在兩種路徑:資料和業務。

在資料能力方面,營運商能夠通過大資料分析平台面向企業使用者提供資料服務能力,目前很多地方營運商在資料能力服務方面已經具備了變現的能力。而在業務能力開放上,營運商也需要建構平台和門戶,将自身的it業務系統能力進行封裝以服務的形式被調用,或者與其他第三方企業的業務系統進行捆綁,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擴充方向。

而在業務能力開放領域 ,王君也認為,目前營運商應主要聚焦于能力開放規範和準則的制定,以及業務能力實作開放之後,營運商的業務領域如何進一步拓展。而開發者op作為開發者的集中門戶入口,最大程度上幫助實作了營運商業務能力的開放和使用。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