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容器虛拟化是資料中心發展的必然趨勢

很難預測2016年資料中心最重大的事件是什麼。大資料?超級融合?混合雲?我認為今年容器将會以更早、更快速的方式占領資料中心。

與其他技術比如大資料需要規劃願景以及提前投資不同,容器是在應用封裝、部署以及托管之後順其自然的下一個步驟,理念或願景不需要做出重大調整。在容器内開發并部署應用要比建構一個虛拟裝置更加快速、簡單。容器化架構還具有令人矚目的運維與經濟效益,許可成本更低或者免費、實體資源使用效率更高、擴充性更好、服務可靠性更高。展望未來,容器虛拟化将幫助組織更好地利用混合雲或跨越多雲環境。

最初提到更高效地利用實體資源,伺服器虛拟化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意,但伺服器虛拟化經過很多年才走向了成熟。這同樣适用于私有雲或混合雲、新存儲技術乃至大資料。但盡管容器化才粉墨登場,但通過借助伺服器虛拟化鋪路,容器化已經走上了成熟之路。盡管沒有正式使用容器,但你可以跨越式地使用受信的hypervisor比如vmwvsphere內建容器管理容器。因為和虛拟機相比,容器更輕便、更時尚(容器在本質上是程序),即使it并沒有關注,但容器仍能進入資料中心。

最初建立容器是承載無狀态、基于微服務的應用層,但最新釋出的docker版本表明容器注定不隻是為承載微服務而生。例如,使用flocker插件提供的永久存儲能夠立即将任一應用容器化。編入幾大軟體定義的網絡選項,你就擁有一個橫向擴充的容器晶片。是以已經有大資料、關系資料庫以及軟體定義的存儲解決方案作為容器運作。

與超級融合基礎設施不同,容器根本上的流體設計意味着不存在任何鎖定。實際上,如果你運作sds、sdn以及容器,你可能會認為被超級融合了。

實作容器化還需要花幾年時間,容器架構要成為完全通用的平台還需要應對一些棘手的挑戰,包括當應用有很多容器構成時,如何保證應用性能服務等級,很多容器可能與其他應用存在很複雜的網絡依賴。我們需要全新的管了解決方案解決已經出現的問題或争論,使用大資料驅動的自動化預測修複問題并使性能與成本達到最優。因為容器化應用的流動性非常強,能夠很輕松地在實體、虛拟以及雲伺服器之間進行遷移。

什麼時候這一切會發生?我預計it組織很可能在接下來的半年當中在生産環境中支援某種形式的容器解決方案。廠商正在展開競争,究竟誰能夠整合最好的融合容器發行版并提供超級融合橫向擴充平台,我們将拭目以待。應用廠商也在快速推出相應的容器化版本。容器虛拟化很快就要到來了。

容器架構可能有助于it不再擔心容器内有什麼,更多地關注運作最好的“戰艦”。但與伺服器虛拟化類似,最終你會想使用容器抽象應用乃至基礎設施。為了實作該目标,需要能夠在即将到來的容器化資料中心進行可視化故障診斷、資源規劃以及服務保障。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