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盧旺達飯店》到底講了什麼?

作者:蘭陵先生侃劇

1933年比利時在殖民盧旺達時,舉行了一次人口統計,他們給盧旺達人發放了身份證,但是身份證上注明了到底是圖西族還是胡圖族。而當時劃定民族的方法很簡單:家裡有10頭牛以上的就被認為是圖西族,10頭牛以下的看膚色、身高和鼻梁的寬度,膚色淺、個子高、鼻梁寬的被認為是圖西族,其餘的全部被認定為胡圖族,其實兩個種族差別不大,原本胡圖人和圖西人并沒有嚴格的區分,他們彼此通婚也互相轉換,有錢的胡圖人會進入酋長的管理行列,最終被吸收變成圖西人;而圖西人裡面貧窮落魄的也會重新下地種田變成胡圖人,就是這樣一次身份差別,為盧旺達種族屠殺埋下了禍根。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盧旺達飯店》到底講了什麼?

電影盧旺達飯店

民族簡單的區分别後,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期内,地位高的圖西族人就幫着比利時殖民者管理自己的國家,自然也享受了更好的教育、醫療和社會地位。财富差距也更加有了差距。這也就導緻了胡圖人慢慢地心裡不平衡了,本事國家被殖民,人民被壓榨,本就内心充滿怨恨,就這樣胡圖人就一天天地将仇恨轉移到了了圖西人。

二戰結束後,比利時卻将管理權逐漸從少數富裕的圖西族手裡轉移到人多被長期壓迫的胡圖族手裡。胡圖人接手了管理權,過去幾十年積累的仇恨終于可以清算了,圖西人從此被打壓和排擠。雖然做了這種調整,但是比利時的統治隻延續了3年,1962年比利時人回家盧旺達取得了獨立,胡圖人在法國的扶持下建立了新國家,圖西人的地位就徹底發生了反轉。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盧旺達飯店》到底講了什麼?

胡圖人手拿各種道具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掌握了權力的胡圖族開始有意識地報複圖西族,圖西族從此生活壓力很大,稍有不慎就會爆發官方主導下的沖突,圖西族的地位連三等公民都達不到,被胡圖人稱作“蟑螂”或者“比利時走狗

造成大屠殺的導火索:1994年4月6日,胡圖族的總統在盧旺達遭遇空襲,在場空難造成兩個民族互相猜忌,自此這場空前的大屠殺拉開帷幕。

胡圖族人控制了廣播電台,胡圖族官方默許,在電台中大肆宣揚大屠殺,煽風點火,失控人群在電台廣播的點燃之下大肆搜捕屠殺圖西族人,殺紅眼的就連圖西族女總理和她的士兵全被暴徒屠殺,一時間屍山血海,空氣中到處彌漫的都是血得氣息!短短三個月,不到一百天的時間,死去了國家八分之一的人口,将近一百萬人!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盧旺達飯店》到底講了什麼?

屍橫遍野

人口占優勢胡圖族早在三個月之前就在為這一天做準備,他們大量購買軍火購買砍刀,然後發放到軍隊和民兵手裡,那些比民兵組織更低的普通群眾自己準備菜刀或者削尖的木棍。動手的暗号叫做“砍掉那些最高的樹”,“最高的樹”指的是個子較高的圖西族人。雖然事發前圖西族人從他們的胡圖族朋友那裡聽到了風聲,但是大家沒有意識到他們會針對普通人。

總統遇刺的那天晚上,廣播裡一個猙獰恐怖的男人喊出了那句口号:砍掉那些最高的樹,就現在!于是全國的胡圖人傾巢而出,他們拿着槍、拿着砍刀、拿着農具、拿着木棍,先從自己身邊的鄰居開始動手,老人、小孩、嬰兒、懷孕的婦女一個都不放過。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盧旺達飯店》到底講了什麼?

種族大屠殺紀念館内

流浪的圖西族人組建了他們自己的組織“盧旺達愛國陣線”,3個月後愛國陣線帶着烏幹達軍隊攻入了首都基加利,擊敗了胡圖族政府。并不是愛國陣線來的晚,而是戰勝胡圖人需要時間,如果勝利晚到一天,大屠殺就多持續一天。圖西族攻入首都以後,情況再次發生了逆轉,三個月裡手持砍刀的胡圖人擔心被清算,于是卷起鋪蓋拖家帶口又逃離了盧旺達,跑到鄰國坦尚尼亞、烏幹達、布隆迪和剛果金,出逃人數超過了200萬人。

當時掌權的圖西族人認真搞民族和解,一邊安置傳回的難民,一邊審判沒逃走的大屠殺罪犯,政局逐漸趨于穩定。

苦難的日子總是會過去的,現在的盧旺達人已經走出了大屠殺陰影,他們認認真真搞建設,經濟增速在非洲地區長期名列前茅,變成了非洲的明星國家。盧旺達人的身份證上再也沒有“民族成分”那一項,因為盧旺達現在隻有一個民族,盧旺達族。旅遊業是盧旺達的一項重要産業,去那邊玩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一件事:當地人很忌諱談論民族成分問題,更忌諱談起大屠殺那件往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