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網要落地還需解決終端尺寸和壽命問題

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至今,從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到颠覆人們對事物的傳統意義上的了解,一次又一次的資訊産業浪潮沖擊着人們的神經元。尤其是網際網路資訊技術将虛拟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完美融合,人類社會從實體世界、精神世界、虛拟世界、到實體世界,進入了螺旋式發展的回歸。物聯網應運而生,它是超越智能化與超越網際網路的、虛拟世界與實體世界深度融合的全新體系,是第三次資訊産業浪潮、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支撐。

全球都将物聯網視為資訊技術的第三次浪潮,确立未來資訊社會競争優勢的關鍵。據美國獨立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預測,物聯網所帶來的産業價值要比網際網路高30倍,物聯網将形成下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事實上,物聯網這個概念在國内已經屢見不鮮。自2009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感覺中國”以來,物聯網就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産業之一,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而随着這兩年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智能硬體火爆,意義更廣泛的物聯網概念也重新興起。

那麼,什麼是物聯網?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研究院物聯網首席科學家、物聯網無線技術研究所所長、電子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成都德杉科技創始人歐陽俊教授為我們解釋道,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别(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資訊傳感裝置,按約定的協定,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接配接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實作智能化識别、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簡單來說,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小到手表、鑰匙,大到汽車、樓房,隻要嵌入一個微型感應晶片,把它變得智能化,這個物體就可以“自動開口說話”。再借助無線網絡技術,人們就可以和物體“對話”,物體和物體之間也能“交流”,這就是物聯網。

物聯網系統有三個層次。一是感覺層,即利用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随時随地擷取物體的資訊;二是網絡層,通過各種電信網絡與網際網路的融合,将物體的資訊實時準确地傳遞出去;三是應用層,把感覺層的得到的資訊進行處理,實作智能化識别、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等實際應用。

歐陽教授說,物聯網的核心是rfid即射頻識别,俗稱電子标簽。rfid射頻識别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别技術,它通過射頻信号自動識别目标對象并擷取相關資料,識别工作無須人工幹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一個完整的rfid系統通常由存儲辨別物資訊的電子标簽、用于讀寫标簽資料的讀寫器以及進行資料處理的計算機軟體組成。是以,物聯網的發展離不開rfid。

但是,物聯網概念從20世紀8、90年代年起開始萌芽,十多年來并沒有完全實作大規模的快速發展。歐陽教授說,物聯網沒有大規模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其尺寸和壽命的問題,其根源在于系統複雜,既需要天線、射頻前端、基帶信号處理、傳感器采集、供能等方方面面,其尺寸必然很難縮小,且耗能使得其難以長時間使用也是其無法大規模應用最大的問題。

基于此,歐陽教授率領電子科技大學的教授專家團隊所研發的物聯網項目,就是一種全生命周期植入式的物聯網射頻識别傳感技術,其産品作為一種無源小尺寸遠距離的物聯網終端,可植入到物品内部,通過傳統rfid原理和裝置實作完全無線無源的既有身份識别又能實作傳感器傳感資訊收集的無線子產品,實作全生命周期物體管理,進而解決物聯網終端的尺寸和壽命問題。

2016年物聯網邁向2.0時代,全球生态系統加速建構。在我國,十三五規劃中明确提出“要積極推進雲計算和物聯網發展,推進物聯網感覺設施規劃布局,發展物聯網開環應用”。随着物聯網應用示範項目的大力開展,“中國制造2025”、“網際網路+”等國家戰略的推進,以及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和市場的驅動,将激發我國物聯網市場的需求。在政府的政策支援下,将産業鍊中各個環節的企業關聯起來,大家一起為這個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隻有這樣,才能真實将物聯網産業做起來,讓身處其中的企業享受到行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但是物聯網的發展路漫漫其修遠兮,還不僅僅是解決物聯網終端的尺寸和壽命的問題。畢竟物聯網關注的是制造環節間的協同、行業間的融合,以及研産融商深度融合的邊際效應,促成零邊際成本的形成,成為智能制造多業态的營運商,成為經濟的運作平台。物聯網應用的思維需要開拓,尤其是對于企業主而言,了解物聯網如何結合自己的行業做好物聯規劃。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