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體生存周期模型中來看,人們常常直覺的認為軟體測試僅僅是軟體生存周期中軟體編碼完成之後的一個或幾個階段。而實際上,軟體測試本身也是一個過程,它可以進一步具體的分成若幹個階段性活動,如:測試計劃、測試設計、測試執行、測試總結。對測試過程的度量必須涉及到測試過程中的各個階段的度量,包括規模、工作量、進度、缺陷等等。下面着重介紹下測試設計和測試執行階段與效率和品質相關的度量。
(1)測試設計
● 用例生産率
用例生産率 = 測試用例個數(個數)/ 設計用例的時間(小時)。
在項目組中度量時,既可以得到每個項目組成員的用例生産率,進而來衡量其生産率;也可以得到項目組的用例生産率,與公司的度量财富庫中的用例生産率進行比較,可得到自己項目組的整體水準。
● 用例品質
在用例寫完進入測試執行階段之前或是寫用例的過程中,都會有對用例進行評審的過程,用例品質可以通過評審中發現的問題來評價。用例品質 = 評審問題個數 / 用例個數。
(2)測試執行
軟體測試執行階段,是在準備好的測試環境上依次執行各測試用例并詳細記錄每一步測試結果,送出缺陷記錄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可度量項包括:
● 用例執行率
用例執行率 = 執行的用例個數 / 執行測試的時間。通過這個派生度量即可以得到項目組每個成員的用例執行率,同樣也可以得到項目組的平均用例執行率。
● 用例有效率
用例有效性 = 發現的缺陷個數 / 用例個數。用例有效性的可比性在項目之間不是很大,因為各個軟體項目品質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用例的有效性,若項目品質較好,則同樣的用例個數發現的缺陷較少,若項目品質較差,則同樣的用例個數發現的缺陷較多,但若在同一個項目中進行比較,還是有一定的可比性可言的。
● 缺陷發現率
缺陷發現率 = 缺陷個數 / 執行測試的時間。前面提到用例執行率可以看出項目組成員的工作效率,但并不能保證其品質,通過項目組成員各自發現的缺陷個數除以各自所花的時間,通過缺陷發現率這個名額來關注項目組成員的工作品質。
● 缺陷等級分布
對項目組發現的缺陷,按缺陷等級進行分類統計,得到系統的各個等級的缺陷分布情況。
● 子產品缺陷率
子產品缺陷率 = 該子產品發現的缺陷個數 / 該子產品的用例個數。這樣可以得到它與其他子產品的橫向比較。
====================================分割線================================
最新内容請見作者的github頁:http://qaseven.githu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