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會是最困難的一年,這相信很多人都能從不斷下滑的經濟中感受的到,但是正所謂福禍相依,在這種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對于物聯網技術型企業來數說确是一場機遇:1.為物聯網技術型企業的發展争取了時間;2.去除泡沫,使産業更加的健康發展。
2016年才剛開始,衆多國人便開始在唱衰中國了,“2016年将會是最困難的一年”這一言論随處可見,筆者個人覺得當國人開始有了這種危機意識了,那就說明2016年不會成為最困難的一年了,至少不會比2015年下半年差。如果将2016年的形勢與2015年做一番比較,可以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在2015年上半年,因為“網際網路+”、“中國制造2025”等概念的大力推進,中國整個投資市場跟股市一樣的牛,在一片大好的形勢下又有誰會想到下半年的行情馬上就急轉直下了呢?這給那些正準備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企業澆了一盆冷水,打的他們措手不及。
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褔兮禍之所伏”,在經濟困難的時候對于還遠未成熟的物聯網來說卻是一場機遇。gartner有一個著名的技術成熟曲線圖,就是說明新技術從剛提出來的時候人們會對該新技術抱有很大希望,但是新技術與市場畢竟有一個磨合期,是以之後人們會馬上發現新技術很多的不足之處,是以對新技術的期望降至低谷,然後随着時間的推進,技術與市場也會磨合的越來越成熟。前兩年,智能家居、智能硬體、智能汽車等物聯網技術與概念的興起就引起了轟動,但是2015年下半年後其熱度明顯下降了很多,而且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創業者對物聯網的認識也都更加的深刻與理智。

gartner技術成熟曲線圖
是以,從技術路線圖中可以看出來,目前物聯網的各項熱門技術處于低谷狀态,對于處于低谷狀态的物聯網技術來說,市場經濟的大環境的頹勢卻是給這個産業帶來的市場機遇。
1.為物聯網技術型企業的發展争取了時間
目前的物聯網市場,無論是智能硬體、智能家居還是其他産品,都無法在短時間内實作真正的落地,這其中有着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說市場不成熟、消費者水準跟不上、價格偏高、功能不實用等等,但筆者個人覺得主要的原因還是技術方面的因素。
目前大部分的智能産品還達不到“黑科技”的技術水準,很多産品甚至就是簡單的通過通信子產品使其達到聯網的功能,就貼上了“智能産品”的标簽,這些産品所能做的無非就是遠端控制等基本的功能。而若是從這些“智能功能”的性能方面來評估,就更顯得粗糙了。就以遠端控制功能作為例子,控制距離短、控制操作失靈的問題屢見不鮮,而這些問題所暴露出來的就是中國企業核心技術缺乏的問題。就技術的開發門檻而言,目前國内衆多的平台都可以免費或者以很低的價格提供開發套件,不僅開發者們能很快很友善的開發出自己的産品,甚至普通的消費者同樣能夠做到,當然這種做法目前看來也是有利有弊的。
好的一方面是這種做法可以集思廣益,收集到更多的創意,充分發揮出大衆的智慧。可以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産品。
壞的一方面是這種做法同時也限制了高端核心技術進一步發展的道路。當人們可以很友善的使用那些核心技術(晶片、傳感器等等),便會使人們放棄了自己去研發這些高門檻技術的念頭。
但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終端産品的市場就會清淨很多,這對于重營銷、炒概念的企業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是對于技術型企業來說,卻是一次迎來壯大發展的良機,因為這給技術創新型企業帶來了争取了更多的發展時間。
2.去除泡沫,使産業更加的健康發展
中國經濟之前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忽視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不斷堆砌的泡沫,不論是實體經濟的産能過剩還是虛拟經濟的虛高股市市值,都需要一次徹底的“刮骨療傷”才能解決,這也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周期規律。
當然,對于企業來說,追求産值總量的增加,在特定的時間段内是可行的,比如之前很多企業采用“以市場換技術”這種便捷式的方式,就要比單純靠自己去鑽研技術的方式成功的可能性大很多,因為一家成功的技術型企業不僅僅需要有一批具有超強開發能力的技術牛,更需要十數年的時間去積累沉澱這些技術。這個漫長的過程在資産快速擴張的時期是不劃算的,因為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發技術能不能将技術研發出來還另說,即使是将技術研發出來了還面臨能不能商用的風險,而同批的創業者因為走了一條捷徑或許很多人已經身家上億了。
對于物聯網産業而言,前兩年的過度火熱也積累起了足夠的泡沫,不可否認這股全民創業的熱潮對于市場而言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很多創業者所切入的點并沒有太多的價值,或者說沒有抓到産業的價值點。
物聯網的市場潛力巨大,萬億級的市場也是被人們所公認的,但是怎麼去挖掘這份市場才是最重要的。很多物聯網領域的企業都面臨着“看得見的市場,看不見的産業”這個尴尬現狀,比如有一些無人機、智能家居等終端産品的市場總額巨大,但是這個産業鍊上最值錢的卻是那些擁有晶片、傳感器、無線通信等核心技術的上遊企業,而留給終端賣産品企業留下的市場的利潤并不多。
利潤才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正所謂“一切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都是在耍流氓”,是以經濟的低潮期也使得企業更加的注重怎麼去發展自己的核心競争力,以獲得更多的盈利,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總結
這個世界總是這樣,在繁華的背後總是暗藏着最大的殺機,而在蕭條的背後卻又蘊藏着最大的機遇,俗話說“大浪淘沙沉者為金”,是以在這個“最困難”的時期裡對于能夠沉下心去專研核心技術的企業而言,也是一場因禍得福的際遇。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