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買冰箱是什麼時候?大概是買房的時候吧!冰箱至少可以用15年,而h & r block調查發現,冰箱平均壽命長達13~17年。如果智能冰箱的壽命也那麼長,在軟體更新政策尚未成形前,智能冰箱等物聯網(iot)裝置可能暗藏殺機。
據infoworld報導,智能冰箱等物聯網裝置的靈魂,正是軟體而非壓縮機,不僅連接配接使用者的網絡,也連接配接使用者的所有電子裝置。
軟體開發免不了出錯,既然軟體難免有錯,這些錯就有可能小事化大,變成網絡犯罪可以利用的安全漏洞。
拜物聯網所賜,如今不用駭入筆記本電腦或個人計算機(pc),就可以輕輕松松破解物聯網裝置的安全防護,換言之,智能冰箱比筆記本電腦更危險。
影集中的黑客組織駭入物聯網裝置,以全面掌控使用者的房子等情形已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物聯網時代所共同面臨的風險。
在智能冰箱制造商的支援網頁上,看不見任何關于軟體的說明,例如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智能冰箱的産品保固條款,完全沒有提到軟體。
智能冰箱等物聯網裝置會連接配接個人網絡,一旦缺乏明确的軟體支援政策,消費者就不知道每隔多久會有安全漏洞更新。2016年網絡犯罪曾把智能裝置變成殭屍,利用它們來展開阻斷服務攻擊(ddos attack)。
智能冰箱不隻會變成攻擊别人的工具,也會損及使用者的安全,例如在家中所有電子裝置散布惡意軟體,從使用者的計算機竊取寶貴資料,甚至淪為監視使用者的工具。
舉例來說,黑客可以掌控智能冰箱,每天晚上神不知鬼不覺地中斷冰箱運作,導緻冰箱裡面的肉品腐壞,等到屋主邀請20位同僚來家裡參加派對時,所有人都因為吃了肉品而食物中毒,甚至可能緻死。
物聯網雖值得期待,但智能裝置的經營模式仍需存疑。智能冰箱制造商皆為硬體制造商,隻顧着賣出更多硬體來獲利,未來應該針對物聯網裝置的軟體制定明确條款,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