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作者:意檀香研究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淩鋒帶來了“向村衛生室投放‘康複健康小屋'的提案”。

三分治七分養 “養”即“康複” 但康複師缺口極大

視訊加載中...

今年70歲的淩鋒,不僅是神經外科的頂尖專家,還是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和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會長,曾經因成功治愈被診斷為“腦死亡”的鳳凰衛視主播劉海若,而被衆人熟知。多年來神經外科醫生的工作,讓她對康複治療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了解。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 淩鋒:其實康複跟醫學是并行的,有人說三分治七分養,實際上我們更應該認為這個養不是一般躺在床上養,是康複。是以這麼說的話,那就是三分治七分康複,它的重要性甚至高于臨床的醫學。

記者:我看到一個資料,殘障人士裡大概有百分之七十七點多都需要康複但可能卻沒有及時康複,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比例?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 淩鋒:沒錯,因為康複師少,康複學科發展得很晚。康複實際上是過了生死關以後,讓你活得更好。按道理來說,臨床醫生100個人,康複師就應該是700個人,至少應該是這樣,可是我們現在隻有四個人,康複師的缺口太大了。

提議村裡建“健康小屋” 讓病人在家門口做康複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近幾年,淩鋒一直奔波在公益的路上。她聯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發起成立的中國志願醫生團隊奔赴20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義診和手術23600人次,建立了192個志願醫生專家工作站,教育訓練村醫一萬多人。

這次淩鋒之是以提出“健康小屋”的提案,與她在醫療扶貧過程中的見聞有關。淩鋒了解到,在農村尤其是易地搬遷安置點,有不少老人、殘障人士和慢性病患者,康複服務的需求巨大。而多數村醫受醫療水準的限制,加之村衛生室裡也沒有配置康複器材,難以指導病人進行康複訓練。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 淩鋒:去年10月我到怒江一個縣醫院去看病人,碰見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坐在輪椅上,八年他已經坐壞了四個輪椅。他說他是下煤窯幹活被砸的,我看了當時的片子并沒有完全傷了脊髓,當時可能是震蕩了一下,如果有很好的康複他應該能走路,不會完全截癱。看完他之後我去一千多人口的村子裡頭看,有六七十個殘障人士,村裡有一個腦出血的病人,自打回到家以後就沒出過門,因為沒辦法康複。我看他在房子裡頭還能站起來走兩步,如果有很好的康複,他能恢複得更好。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 淩鋒:一個是觀念的問題,再一個沒有可及性。他家人想讓他做康複,他得去幾十公裡上百公裡外的醫院排隊住院,還有其他的事情要承擔,是以這個可及性太差了。是以我一直在想,如果一個村裡有些基本的康複器械,村醫就可以提供康複服務,病人就能在家門口做康複了。

“健康小屋”即“智能小屋” 遠端教人做康複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健康小屋項目由中國志願醫生團隊與中國殘聯康複協會聯合技術平台服務商共同啟動。淩鋒建議:在人口超過1000人的大村,特别是貧困戶搬遷安置點的衛生室設立“康複健康小屋”,小屋内配備10種康複器材、3種理療儀、心電圖機、血壓計、智能投屏彩電等器具。全國招募中國志願醫生,主要是康複醫生、康複治療師、在每個康複健康小屋設立康複定點工作站。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 淩鋒:五萬塊錢就能建成健康小屋,我曾在延安的一個村子看見個鎖着門的房子,我扒門縫一看有幾個單杠和其他器械,我說為什麼不用?他們說不會用,發了就擱那了。要會用這些東西,起到幫助病人的作用,必須有人指導,是以我就說要建站,讓康複的治療師和醫生去幫村醫。我們有智能小本,事先錄好五個項目,來了高血壓腦出血的病人,偏癱了,他該怎麼做?需要做哪些動作?那小本有個二維碼,你隻要一掃手機上就能看。還有一個智能的辦法,我們利用網際網路,隻要你掃碼,背景就會知道你掃了多少次碼,還會問你怎麼樣,這就是一個監督和監測,省得這些器械在那裡放着生鏽。

解決“村醫荒” 讓健康小屋助村民健康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提案中,淩鋒明确寫明了,動員社會組織、公益團體集資捐贈“康複健康小屋”。而且,就在春節前,第一批5個健康小屋已經在江西上饒橫峰縣建設完成。但淩鋒覺得,健康小屋建設隻是第一步,關鍵是要能真正地發揮作用。這需要當地政府的支援,也需要村一級醫生的執行和實施。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 淩鋒:我覺得關鍵點就是縣政府,隻要縣政府積極努力這個事就好辦,這不一号檔案剛出來,大篇都說的是對村醫的教育訓練,對殘障人士利益的保護,對農村健康的普及,全在健康小屋這。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 淩鋒:關鍵是村醫得有積極性,村醫如果不積極,那一套東西去了也是一堆廢鐵,是以要想達到健康中國,醫務人員的能力、積極性是第一位的。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淩鋒最希望的就是,利用康複健康小屋切實地幫扶村醫,把村醫納入網上尋醫問藥網絡,提高村醫水準,守好老百姓健康的頭道大門。今年的兩會上,淩鋒在提案中就強調,加強對村醫的教育訓練,給村醫定級。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 淩鋒:村醫的水準如果提不高,廣大的六億多農民老百姓的健康就是低水準的保健,不僅讓他們提高,還不能讓他們走。現在有的村醫會往上考,到縣醫院去,是以現在就是“村醫荒”。如果你給村醫很好的晉升空間和經濟來源,他們幹嗎要走?

政協委員的責任就是要“紮針” 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按照淩鋒的設想,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内,全國曾經的貧困村莊可以建立約3萬個“康複健康小屋”以及中國志願醫生的工作站,此後一步步向全國更廣大地區推進,把康複健康小屋變成慢性病防治的前哨機關、科普宣傳教育的基層點、殘障人士在家門口的康複治療點,真正保障“人人享有康複的權利”。

面對面丨醫生淩鋒:三分治七分養,她希望全國69萬個村子都有“健康小屋”

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 淩鋒:你隻要不停地推動,隻要它是個正确的方向,必然會彙內建洪流。你看我剛剛才做了五個小屋,黑龍江馬上就有一個縣長跟我說,我們縣要做九個小屋,我們縣出錢,所有的設計按照你們計劃來。這就跟三江源的水一樣的,你到三江源去看,你根本就看不見河,都是濕地,一滴一滴的,但是它最後能夠彙成長江黃河。每一個人要敢作為能作為,你要能夠看出有問題,你得要提出來,我們政協委員就是要“紮針”去的,政協委員就是要找問題的,找出政府的問題,提出這些問題,這是我們的責任。未來我就希望我們國家69萬個村子,每一個村都有這麼一個康複健康小屋,整個村醫的水準不斷提高,醫生的情懷也在不斷純淨,我覺得那時候健康中國才是我們可望也可及的東西。

制片人丨張士峰

記者丨王甯

策劃丨孟克

編導丨沈公孚

編輯丨張宏飛 王曉輝

攝像丨王忠仁 楊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