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2019年,阿爾法狗已經打敗圍棋天才,梵高的星空亦可用vr技術一覽其美,
人工智能的到來曾讓無數人放言:逆天的科技會帶來末日般的災難。

如此高大上的命題讨論,作為吃瓜群衆的影sir隻能表示:逆不逆天不知道,觸及了某些人的神經末梢倒是真的。
畢竟縱觀人類發展曆史,我們便會發現藝術一直在伴随科技發展而演進。
而如今随着物質生活愈趨分化,不少敏感的有心人發出了對藝術現狀的歎聲。
人們對于藝術的追求往往都是很盲目的,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除了藝術家本身的天賦與創作功力之外,後期的噱頭與宣傳手段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作品的知名度。
還記得三年前,影片《傑出公民》驚豔亮相威尼斯電影節,讓無數影迷驚歎不已。
這部電影的水很深,導演用精彩的反轉手法與荒誕的戲劇呈現,讓我們沉浸在不知道誰玩弄了誰的反思中,
也讓我們意識到,現如今有很大一部分人的關注點從來不在于文學本身和作家身上,
反而和影片中那些與作家沾親帶故的人一樣,他們真正在意的,隻是那個人身上的名利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但世間不公不平之事總會有人發聲,《傑出公民》的導演加斯頓·杜帕拉特再創新作——
《亡命大畫家》
mi obra maestra
上一部寫文學,這一部則是實打實的藝術,
依舊是一個披着喜劇外衣的藝術現狀諷刺片兒,有沖突點,也很現實。
皆說亂世出英雄,同理,偉大的作品,通常都是出自不公和暴力盛行的社會。
這個道理在今天推薦的這部影片中同樣适用,故事發生地點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這個城市混亂,殘忍,沖突,更重要的是不可預知,城市中的人充滿了虛榮與瘋狂,
而這兩極化的評價正是這個城市最誘人之處。
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那今天影sir就根據城市特點來為大家梳理一下這部影片。
城市特點一:混亂
與《傑出公民》中功成名就的主人公不同,這次的主角是個自大又落魄的畫家。
倫佐,一個固執乖張,憤世嫉俗的怪老頭。
年輕時是不是個高富帥影sir不知道,但就畫外音來講,年輕時他的畫作很受追捧,而受追捧=聲名遠揚+日進鬥金。
而現在?光用混亂來形容他的生活真的是有點太溫柔了!簡直是一塌糊塗!
首先,他已經十多年沒有賣出過一幅畫,
其次,你再看看他這過的是啥日子:欠了房東八個月的租金,租的還是一個狗窩似的房子,日子過的那叫一個窮困潦倒。
“恃才傲物”這詞兒在倫佐這兒從來就不是個擺設,他才氣大,但是他的脾氣更大,
将一個藝術家的傲慢張狂與不可理喻發揮到了極緻。
有年輕女孩跟随他學畫畫,他不傳道授業解惑也就罷了,趁機占人家便宜。
一個具有正義感的年輕人亞曆克斯遠道而來登門求教,欲拜他為師。
結果他幹了什麼事呢?
估計是太無聊,變着法兒欺負人家,将别人當做苦力耍的是團團轉(這考核方式可憐sir乃一介凡人确實看不懂)
這也就算了,等人給他當完苦力,他揮揮手表示“你不适合搞藝術”,并且單方面直接把學費由五百上漲為兩千五。
末了給人的忠告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家得富有野心,自私自利,做藝術是因為别的都做不來,算是某種殘疾”。
說得好,畢竟下面這些事兒看起來還真不是正常人能幹出來的。
他上餐廳吃霸王餐,不給錢的理由是:他作為藝術家,已經為狗屎社會奉獻了五十年,而且表示他的到來提升了餐廳的檔次。
不給錢也就算了,還理直氣壯地讓服務生再給他上一杯他們那兒好喝到爆的白蘭地。
omg的,豈止是混亂,影sir覺得都快把人給搞精神錯亂了。
更扯淡的是,就這麼個厚顔無恥,簡直非人類的原始人竟然有個不離不棄的摯友——阿圖羅,一個圓滑世俗的畫廊主人。
城市特點二:沖突
倫佐畫像風格與社會潮流的沖突,阿圖羅與倫佐之間現實與友情的沖突。
在倫佐還很年輕的時候,阿圖羅就擔任了他的經紀人。
兩人曾在八十年代倫佐的鼎盛時期合作賺了不少錢,但随着潮流的改變,加上倫佐孤僻自大的個性,他的畫價一貶再貶,
但阿圖羅始終沒有放棄倫佐。
因為早年倫佐在成名後沒有選擇另攀高枝,阿圖羅一直記着這份情。
但是吧,人要作死攔都攔不住,倫佐簡直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坑貨,還是最不靠譜的一種。
阿圖羅為倫佐争取到了一個企業家定制畫作的機會,要一件裝點公司門面的藝術品。
可結果呢?
交易當天,當阿圖羅深情介紹完畫品。
面對的就是如此難堪的一幕——
對吸血資本家深惡痛絕的倫佐,暗中在畫作上添加了侮辱性圖案。
至此,兩人鬧掰,阿圖羅氣憤離去,但哪怕倫佐回回将他氣到吐血,阿圖羅也時刻想着拉好友一把。
城市特點三:殘忍
生活的殘忍,想要努力過活的不擇手段的殘忍。
倫佐與阿圖羅不歡而散後,倫佐房租到期被趕出家門淪落街頭,
更突逢不幸——車禍進醫院,九死一生撿回一條命,卻慘遭失憶。
從趕來的阿圖羅口中聽聞自己的生平,前半生輝煌,後半生落魄,今夕對比,不覺悲從中來,
加之女學生的落井下石,言語攻擊,不覺更是雪上加霜,希望已逝,留下的不過便是行屍走肉。
但加斯頓·杜帕拉特導演永遠不會讓你踏實看片兒的,反轉到來——倫佐出事故後,阿圖羅便先讓倫佐簽下幾份檔案,等他死後,作品就能升值了。
藝術家隻有在死後,作品才值錢。
大家以為這是一個背叛友情發死人财的故事嗎?
呵,死亡不過是一場瘋狂極端的合謀,影片諷刺的就是對于藝術圈以及知識分子沒有足夠尊重的現狀。
不然“藝術家隻有在死後,作品才值錢”這個不成文的共識又是從哪兒來的呢?
詐死的騙局讓名流貴族争相購買倫佐的作品,但是前文提到的那個正直的小夥子揭發了他們,
結果這座城市的群眾反而覺得這是一場傑出的行為藝術,倫佐的名氣再上一層樓。
是以公衆欣賞的到底是藝術本身,還是它如何更吸引人眼球?
最後的最後,名利雙收的二人一個隐居山林,一個繼續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
沒有什麼正義戰勝邪惡,不過都是庸衆的一員,玩些小人物式的心機與算計罷了。
芸芸衆生,人人都想特立獨行并固執到底,
隻願不被世間浮華蒙蔽了雙眼,在生活的淫威下屈服的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