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1歲"中國第一股東"楊百萬去世:股市投資是一生的事業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葛佳

6月14日,閻先生從楊先生的家人那裡得知,被稱為"中國第一股東"的楊先生定于2021年6月13日淩晨去世,享年71歲。

71歲"中國第一股東"楊百萬去世:股市投資是一生的事業

楊百萬東方網官方微網誌新聞

楊偉鼎,資本市場最有名的"楊百萬",他是中國股市的傳奇人物——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倉庫管理者,到股市風雨交織的超巨頭,甚至還赢得了"中國第一股東"的稱号。作為首批參與者之一,他見證了中國新證券市場的發展,并成為直接受益者。

楊懷鼎在證券市場上有許多"第一":先從事大額國庫券場外交易,先到中國民銀行咨詢證券個人,第一個從保安公司聘請保镖,先主動到稅務部門咨詢稅務政策,先聘請私人律師, 第一個與證券公司預訂,第一個作為個人投資者被聘為該大學的教授。

"股市看大錢,小趨勢賺小錢,錯誤趨勢賠錢。"以混亂的方式賺錢的人會以混亂的方式賠錢。"股票要有一顆共同的心,漲的時候不貪婪,跌的時候不怕。"要成為散戶投資者,要小心,要明智,不要做一個'傻傻的家庭'。"逃離山頂,比早一步晚一步;抄底,比後一步早一步。這些流行格言,成為楊緻遠投資生涯的經典之作。

可以說,楊偉鼎的傳奇反映了中國股東群體的成長。

第一桶黃金:國庫券賺了第一百萬

公開資料顯示,楊偉定,1950年出生,祖籍江蘇鎮江,原為上海鐵合金廠勞工。

三十三年前,38歲的楊偉定在上海鐵合金廠工作,每天喝一杯茶,一份報紙。然而,不情願的平原的骨頭注定了讓楊懷定放棄那種穩定的生活。他積攢了兩萬元,辭去公職,開始了他的投資生涯。

1988年春,國庫券轉移開始從七個城市試點,逐漸增加到61個城市進行自由化,各地之間也出現了分攤。

從工廠辭職的楊安澤很快發現,全國八個政府債券交易試點城市的國庫券相距甚遠,中國人民銀行禁止國庫券在金融機構之間流通。由于經濟發展程度不同,一些試點城市銀行為了扭虧為盈,會以低于面值(100元)的價格出售國庫券,使不同城市之間的國庫券套利空間。是以,他想到了在場外買賣國庫券。

1988年4月21日,上海開通了國庫券交易。楊懷定一大早就到了網點,開門價104元買2萬元年利率15%的三年期國庫券,當天下午漲到了112元。他很快賣掉了它,賺了800元,相當于在一家工廠工作一年的工資。

從此,如法律炮制,一槍打不準。

在複利效應下,楊懷鼎兩個月就賺了10萬元。随着試點從第一批7個城市到第二批54個城市,他的足迹幾乎遍布全國各地,最遠的是新疆、黑龍江,每張國庫券的差額可以大于10元。

當時,地方越窮,當地的國庫券就越便宜。當時人們的金融意識也比較薄弱,國庫券發行障礙,很多地方發行國庫券通過配置設定,而購買國庫券的人急于兌現,20%的折扣賣給銀行。銀行普遍資金短缺,有的銀行國庫券企業啟動資金隻有十萬元,楊懷鼎用現金購買,當地銀行如救世主。

楊懷鼎的本金迅速擴大,很快就過了百萬元,于是,他通過賣國庫券赢得了"第一桶黃金"的生命。

賺錢的機會沒有錯過

在賺了人生第一百萬美元之後,楊開始轉向股市。

楊懷鼎買的第一股是電真空(現為:雲賽智聯,600602),面值100元,之前最高漲至140元,當時跌至91元,這俗稱老股東"老八股"之一。

在購買之前,楊看了這隻股票一年多。當時,股票分為幾個,一個是A型,股息不上限,下層,二是b,底部不上限,三是非A非B,底部和上限。電真空是非A和非B,最高紅色利率為15%,最低不低于銀行利息。

楊偉鼎首次買入3000股。算上,如果每股每年可以分成15元的股息,那就是4萬元。

半年後股價開始飙升,電吸塵器股價漲至800元。楊懷定在旅行了一個月後扔掉了股票,因為他知道下跌也是要有一個過程的。

結果,它一落千丈,直到1990年底上海和深圳兩大證券交易所成立,中國資本市場正式起航,從此進入蓬勃發展的時代。

交易所開市首日,電真空以365.70元/股開盤,最後收于384元/股,成交1160股,楊偉定一人隻買入500股。結果,他發了大财,成為上海最早的大家庭之一。

從1988年辭職抛售國庫券,到早期股市著名的零售之王,哪怕是車牌和房地産交易,隻要楊懷鼎手就能盈利。

早年騎自行車進入股市的楊偉定,1992年買了一輛夏力車,成為上海為數不多的擁有"Z"牌照的私家車主之一。後來,他賣了"Z"車牌20萬元,買了一輛7萬多元的車,在浙江車牌上,這樣颠倒過來賺了13萬。

1993年,楊偉定以每平方米不到2000元的價格在閘北買下了兩棟房子,後來以每平方米7000元的價格賣掉。2002年,用存量盈利購買了三房兩廳新房,原單價僅為每平方米4900元,現在價格至少有30倍。

楊懷鼎曾有一句炒股奇妙的話:不做死多頭,不做死空,隻做堅定的"滑頭"。這麼好用的資金,"滑溜溜的腦袋",被一些大學教授稱為"民間金融家"。

楊懷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他的第一桶黃金是通過讀報宣讀的,當時最多,楊懷鼎訂購了70多種報紙,甚至毛盾小說《夜》作為股市入門的"教科書"。2013年,楊偉定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現在不訂閱報紙,而是用iPad看報紙,"這是我自己購買的,每天看幾十個權威網站,找各種經濟政治新聞非常友善,加上看電視新聞,每天下來四五個小時, 你必須進行深入的分析,不要擔心找不到股市機會。"

父子倆談白手起家的"秘密"

成名後,楊瓦辛經常受邀講課、講課,在報紙雜志上發表文章。然而,他的投資政策早已不再激進,他和兒子一起在一家股票投機工作室,過着低調平淡的生活。

股票盤旋了幾十年,而楊懷鼎同時代的大多數股東都退出了股市,隻有他也拿下了下一代,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看着。

"投資者永遠不會成熟。沒有幾輪低迷的市場洗禮,他們就不會體會到股市投資的真正含義。楊潔篪曾表示,他希望與中國股市的潛力一起成長,而億萬中國投資者的成熟,股市投資是他的"人生事業"。

受過良好教育的楊還出版了大約五本書,包括《成為股市赢家》,甚至還有《2007年最佳商業書籍》。

在《做股市赢家》一書的序言中,楊偉定寫道:"股市是社會财經的圍牆大學,隻有重複和重讀,從不畢業。"

楊緻遠一生最大的榮譽是,2000年10月,作為一名普通的個人投資者,他登上北京大學的講台,向MBA金融研究所學生講授證券市場的哲學和實踐。

楊淮是市場的受益者,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在這個市場上,不僅要賺錢,還要找到人才的用處,實作價值。

然而,在随後的幾天裡,楊逐漸淡出了公衆的視線。即使資本市場在2020年已經進入半年,楊安澤也沒有被邀請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

負責編輯:現在是冬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