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市是江蘇省台州市下轄的縣級市、著名魚米之鄉、江蘇省曆史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百強縣、全國環保模範城市、中國農村綜合百強縣(市)、工業百強縣(市),位于江蘇省中部。
興化市占地面積2393平方公裡,下轄3條街道、22個鎮、1個鄉,其中土地面積1766平方公裡,占74%,水域面積627平方公裡,占26%。興化低窪平地,地面高度在1.5~3.5米之間,平均高度1.80米,低窪在西北,是下遊河區最低的窪地,俗稱"盆底窪地"。興化戶籍人口155萬人,常住人口113萬人,2020年興化實作區域GDP901億元。

興化曆史文化底蘊豐富,曆史悠久,周申亮王時将被封印在海邊土地(即興區),死後葬于西陽山城,興華又稱"楚水"、"昭陽",又稱"朝陽古地""海陵古址"。興化文化有着深厚的人才積累,從南宋到清末光緒,有262人,中年軍人93人,中元1人,全國罕見。其中著名人物有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鄭盤橋,中國曆史上傑出的藝術名人,"揚州八奇"第一,有三位"詩、書、畫"名書畫家、作家金石,官轉左春芳左中音,廣東學派政治,曆史主要文學理論家和語言學家,被譽為"東方黑格爾", 《藝術概覽》最著名的作品,是現代重要的文學評論;嘉靖年代入一,被授予漢林學士,而張居政、龍慶時第一助,為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元狀屠宰階段,揚州八大奇異李偉之一,中國著名小說家李靜,中國著名小說家之一,《水傳》四大名著之一施耐德, 等均來自興化。
興化古名昭陽,有兩千多年的古國曆史,五代十國時楊武武義兩年(公元920年),在海陵縣北部建立了一片遠地,很快改為興化縣,第一個揚州,繼李麗台州之後。宋高宗建妍四年(公元1130年),高架郵政為澄州,切成一體,明清兩朝屬于揚州首都高位國家。革命後,興化縣直屬江蘇省,鹽城行政檢查區22年(1933年)的興化縣隸屬于中華民國管轄。1953年興化市隸屬于江蘇省揚州市,1987年興化市成立,1996年興化市改為台州市管轄。
2020年興化區産值将達到901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34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産業增加值348億元,增長2.8%,第三産業增加值419億元,增長3.0%。
興化是農業大縣,實作總産值232億元,同比增長3.1%,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0億元,2020年增長3.1%。糧食總産量124.25萬噸,超過四川省各縣市,水産品總産量達到29萬噸,這也是一個相當大的數額。
在第二産業方面,興華表現總體,2020年完成第二産業增加值348億元,工業總産值593億元,工業增加值242億元,工業利潤總額27億元,建築業增加值106.2億元,建築業就業18.32億人, 建築業産值525.07億元,建築業基本在蘇拉的所有地區。在工業方面,不鏽鋼制品、保健食品、裝備制造業是興化工業的三大支柱産業,2020年三大支柱産業産值完成461億元,同比增長12%,不鏽鋼制品行業完成産值250億元,同比增長12.5%;不鏽鋼濃縮冶煉、緊固件工業園、金橋焊接材料等重大項目加快實施,大南不鏽鋼物流園獲批省級示範物流園,将推動興化不鏽鋼制品産業的發展。
在第三産業方面,興華沒有什麼特别之處,2020年興華實作了消費品零售總額240億元,進出口總額7.4億美元,其中出口6.8億美元,表現一般。
興化經濟在江蘇隻能算是一般的,但從國家來看,也相當不錯,他的經濟規模超過了廣東、四川省所有縣級行政機關。但是,興華的主要經濟問題也突出,财政平衡不均衡,财政赤字大,傳統産業轉型更新不夠強,龍頭企業不多,創新意識不強,氛圍不強。
建議興化首先在農業上突出深加工,提高糧食産業的附加值,進入産業突出的支柱産業,強化重點,突出主業,在服務業中利用名人和自然風光的影響力,加強旅遊業。
祝願興華經濟越來越好,興化人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在推特上關注我們,讨論城市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