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希福林:從班克斯的自毀畫作中觀看當代藝術的遊戲

從班克斯的自毀畫作中看看當代藝術的遊戲

溫,曹溪青蛙

班克斯是一位匿名的英國塗鴉藝術家,無法表明自己的身份,他是布裡斯托爾附近南格洛斯特人,出生于1974年。

班克斯是一個自下而上的藝術家,他從不把自己的作品問進任何畫廊,更談不上追求自己作品的商業性,因為他的作品大多是塗鴉、諷刺,确實在大衆眼中這些塗鴉、諷刺作品真的沒有商業價值,沒有畫廊會把自己的錢投入到這些看似隻是哄騙的藝術風險中, 既不莊重,也不吸引人,特别是糾察隊,諷刺那些錢包鼓搗,通常一句話就可以封住你的嘴。這些作品沒有實際的追求,也無法颠覆這個社會,隻為大家看,诙諧的笑容,甚至不為大名鼎鼎的人,經常躲閃,鬧鬼在普通人之間,很多時候你揉肩而過,路過公衆的臉,像一個普通的地下黨員,散落傳單,隻喊口号。

曹希福林:從班克斯的自毀畫作中觀看當代藝術的遊戲

當然,這些隻是普通大衆對班克斯的看法,他怕看不到這一點,因為他的作品顯然是創作的意圖,是追求的積累的結果,他的塗鴉看似簡單、粗糙,但即以時間、材料等為限,條件允許繪畫, 他也會做一絲不苟、複雜細膩,會很漂亮,就像一百萬英鎊的鈔票,即使你把它們揉成一個球或者像你面前的工作一樣,你把它放進碎紙機裡。

當代藝術的核心是追求一種振奮人心的美,連你還是不知道它是否美麗,它消失在你面前,無論它的戰鬥有多大,無論它花了多少錢,多少人力,都是為了那一閃而過,比如花費了1.06億, 巴黎的凱旋門收尾是一樣的,巴黎很多人都看過,但隻要看看,是時候拆解了。《包裹的凱旋門》由土地藝術家克裡斯托和他的妻子珍妮·克勞德(Jeanne Claude)撰寫。

當代藝術在某種情況下,是一種行為,它不重視結果,不重視得到,是瞬間的視覺閃光,甚至隻是一個藝術家的意識,一幅素描,是一種夢想的創作,充滿了不确定性,充滿了不穩定性,終生的追求是哄騙,關鍵是追求一種持續的, 瞬間,短暫的騷動,然後複雜不在乎,因為那也是一種美。

曹希福林:從班克斯的自毀畫作中觀看當代藝術的遊戲

就在三年前,班克斯的《女孩與氣球》還在拍賣會上,當錘子在幾秒鐘後落下時,他的作者将隐藏在架構中的碎紙機按在一個角落裡自毀,這一令人驚訝的行為震驚了世界,并成為藝術史上不可磨滅的時刻。在現實中,班克斯的畫作确實生活在碎紙機的時代,但班克斯在他的作品和碎紙機之間建立了有效的聯系,而"女孩和氣球"的理論沒有任何驚人的藝術技巧或劃時代的藝術貢獻,但他與碎紙機有着不可逆轉的聯系,這仍然是複雜思想的升華。

三年後,他回來了,"少女與氣球"異名重生,被媒體譽為"班克斯最偉大的作品","迄今為止最大膽的惡作劇"改名為"愛在垃圾桶裡",而現在在場面上,這是當代藝術、藝術、媒體、上流社會密謀一起玩的遊戲,門檻還是很高的, 與永恒沒有關系,而所謂的舊藝術史或舊學術和半角錢的關系。前面提到的作品《凱旋門》也是一筆巨款。

藝術家克裡斯托已經去世,但仍然有許多藝術家在活着追求藝術之美,這是純粹的。

2021年10月17日,北京新月寺

注意:本文線上圖檔。

曹希福林:從班克斯的自毀畫作中觀看當代藝術的遊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