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變萬化的孔雀魚

作者:奇溢自然水族

更多水族知識,盡在“奇溢自然水族”

- 關注最具人氣微信水族公衆号

千變萬化的孔雀魚

孔雀魚牠那多彩多姿的體色及尾巴,相信已深植許多水族玩家的心中了 ,即使完全沒有養過熱帶魚的人也不例外。

這種在分類上被界定爲鳉目的魚類,非常的适合一般初學者飼育,在飼育的過程亦無需大費周張,您隻要挪出小部份的閑暇時間,加以正确的養育常識,相信這其中的過程将會帶給您無比的樂趣。

千變萬化的孔雀魚

如何選擇理想的種魚

在您決定要繁殖與飼育 之前,選擇良好的魚隻将會 使您在繁殖與飼育的過程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免除中途所帶來的麻煩與不便 。

一般初入門的人如果想要繁殖孔雀魚,并不須要詳細的研究魚類的系統,隻要選 擇了健康狀況良好而又無病的魚隻,即有可能達到多産的目地。

如果您想找一些較爲進階的孔雀魚,卻又不知從何 者手,建議您請專家或是信譽卓越的専門店爲您分辦出 血統優良的魚種,如果是以繁殖爲大前提,最需要注意的則是雌性孔雀魚的鑒别,然而雄性孔雀魚的選擇,卻也不可乎視。

千變萬化的孔雀魚

以下例舉雌魚與雄魚的鑒别要點供作參考:

1.如何選擇雌魚:在選擇雌魚的時候,我們無法如雄魚自外表的色彩中判斷出優劣,隻有專家能依斑點、色調、尾鳍、背鳍、遊泳習性來判别優劣。

但首先從約 6-10隻雌魚當中,剔除臀部有斑點、顔色昏暗、遊姿不整和患病的魚隻。另外如果魚體外背骨體灣曲成v字形,或身體尺寸過于短小都算不良。

配種時以三隻雄魚配兩隻雌魚或兩三隻雄魚配一隻雌魚,受精率則會提高。

千變萬化的孔雀魚

雄魚的選擇:在選擇最優良的種魚之前應選出最能表現出特征的魚種。

以半燕尾孔雀魚爲例,就必須選擇身體後部爲深藍色或純黑色的魚種,如果是鏡斑三尾孔雀的話,就應選擇三角形的角度尖鋭,鏡斑花紋平均 、色彩豔麗,才是最理想的種親。

總之選擇強壯與色彩鮮艶的種類,才是最佳的選擇。

千變萬化的孔雀魚

布景與生态

孔雀魚生長所需的水質爲中性成ph値7.1以上的弱驗性硬水,如果您魚紅中的水質呈現相反狀态則應該立即改善,以免造成死亡狀況。

缸内底砂則以矽砂或珊糊砂較爲适當,植入如大皇冠或小皇冠此類耐驗性的水草,相信基本布景的構成要件已吿一段落,不會浪費太多時間。

千變萬化的孔雀魚

如何繁殖

孔雀魚每次可以生産約 5-10隻,胎生仔魚太約在出生二至四個月以後,就有繁殖的能力。

幼魚的體長如果超過5公驚的話,就算是相當大的了 。有某些種類的雌魚會在進行生産的同時,會一邊吞食幼魚。

不過一般都是在生産後,就開始追逐幼魚,如果在生産區的附近 ,還有其它的孔雀魚,當幼 魚自雌魚的生殖孔中彈跳出來時,或在跌落水底時會被吃掉。

千變萬化的孔雀魚

爲了防止幼魚被母魚或其它的魚吃掉,最簡易的方法是在水槽中種植密生的水草,當幼魚出生後,即能找到一個安全的避風港,之後再将成魚隔離至另一個水槽中,則能確定幼魚安然無事的存活下去。

另一種方法則是設計專用的産卵水槽,加以隔離。我們可以在産卵水槽的左右兩側加裝隔闆形成漏上狀(朝下),中間預留幼魚可以通過的縫隙。

當雌魚生下幼魚之後,幼魚會遊往縫隙,形成上下隔離,則不用擔心 幼魚會被母魚吃掉。将預産的雌魚放入産卵槽之前,必須捉住準确的時間,太早或太晚都不行。

千變萬化的孔雀魚

當雌魚的臀館及腹繕的 三角位置泛黑時,表是已受精的個體,你便可放入水中待産。

如果經過兩三天已後仍未生産,可以再複回原缸喂食,待1〜2日後再放入産卵水槽待生。仔魚的生長周期平均爲20天左右(且跟春、夏、秋、冬毫無關系)。

通常雌魚的生産時間多上午,幼魚從誕生後即能食餌,餌料以人工餌(幼魚專用)或活餌(如絲蚯蚓、水蠶、子子等,但較費時費神,需至室外水池尋找)。

等至10天左右以後即可銀食紅蟲和水蟲,三個星期之後即可如成魚一般的銀食紅蟲或人工飼料,等至3〜5個月以後即能進行下一代的繁殖。

※幼魚活餌也可以豐年幼蝦喂養。

千變萬化的孔雀魚

有了以上的知識,相信即使不懂魚的人也能着手飼育自己喜歡的孔雀魚,憑各人的直覺與欣賞角度,加上專研的精神,培育出更爲優秀的品種。

除了娛樂自己以外,更能爲您帶來成就感。 我們更衷心的期望您能将這份喜悅帶給每給愛魚者,使 其擴充爲富有生态敎育意義的嗜好,共同爲熱帶魚而努力。

孔雀魚毎種的習性可能略有不同,但飼育與繁殖的過程都大同小異,不會有太大的差别,如果飼育的過程中産生瓶頸,不妨請較有飼育經驗的店家代爲介紹詳解 ,再經您個人的融會貫通,相信養魚的過程之中是充滿樂趣的。

台灣水族雜志獨家連載

- 由臺灣《魚雜誌》獨家授權刊登

top

1

有魚社群

中國最大的水族移動論壇

千變萬化的孔雀魚

猴年大福利!

價值百萬水族用品大放送盡在 [ 有魚社群 ]

2016

點選“閱讀原文”

立刻參加社群活動領取獎品!!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