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伏“領跑者”計劃繼續發力的六大趨勢

光伏“領跑者”計劃自2015 年推出以來,通過高标準的技術和效率要求,促進企業良性競争,加快技術和應用創新,帶來了一系列的利好。目前,我國光伏産業已逐漸向高效化轉型,産業的發展逐漸規範和優質。那“領跑者”計劃将如何繼續發力呢?将有哪些新的着力點呢?

一、領跑者基地再擴容

為響應國家能源局的光伏“領跑者”計劃,國内各光伏廠家都在積極完善自身技術,以期達到領跑者标準。雖然2015 年隻有大同采煤沉陷區1gw 領跑者基地獲批,但是随着大同、濟甯、標頭、陽泉等地紛紛申報建設領跑者基地,基地擴容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

此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也曾強調,“十三五”光伏行業的一個重要使命是實作産業更新。“我們現在已經在嘗試做的,就是加大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的建設規模。”“2015 年我們已經啟動了大同這個100 萬千瓦的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後面還要啟動好幾個,到2016 年我希望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規模達到300 萬千瓦以上,甚至更大一些。”

目前要加大産業轉型的力度,現在還有很多低品質的元件在充斥市場,而我們很多高效的産品都銷往了海外市場,隻有進一步擴大“領跑者”計劃,才能把更好更優質的産品留在國内,提升國内電站品質,目前“領跑者”示範基地的規模還不足以支撐先進光伏産能的大規模釋放,建議加大“領跑者”計劃的實施力度,促進産業的進一步轉型更新。

二、品質和效率标準進一步提高

與正常的元件相比,“領跑者”先進技術元件在幾乎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實作了機關面積裝機容量5%~8% 的提升,對促進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有明顯影響。相對正常元件而言,先進技術元件由于具備較高的轉換效率,大大降低了電池、元件生産的機關折舊、機關材料、機關人工成本,降低了每瓦電站投資的工程成本,能夠使光伏發電成本下降0.08 元/ 千瓦時以上。

可以說,行業期望的是通過領跑者項目等各種政策手段的推進,最終降低度電成本,實作光伏平價上網。而提升電站發電效率和品質是必然手段。

就整個光伏産業而言,随着一些“領跑企業”成為業内标杆,将帶動産業内的其它企業提升産品品質和轉換效率,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競争與發展。國家能源局推出“領跑者”計劃使中國的制造業向高端發展,從目前的情況看,全國有20% 左右的産能可以滿足“領跑者”計劃的要求,如果“領跑者”在未來能進一步提高要求,會促進中國光伏行業整體水準的發展,進而與世界接軌,甚至會超越全球的光伏制造水準。

随着産品技術和制造技術的持續進步,光伏制造将更趨近于半導體的精密制造,産品內建化程度更高。光伏技術的發展是與時俱進的,也希望“領跑者”計劃的名額能夠與時俱進。

三、給領跑企業實際性的财政支援

為響應國家能源局的光伏“領跑者”計劃,國内各光伏廠家都在積極完善自身技術,以期達到領跑者标準。對實施“領跑者”計劃效果較好的制造端和電站企業,或許應該予以重點的政策和電站名額配額支援,制定财稅、金融的扶持政策。

通常,大家對“領跑者”的關注點集中在前半段,包括促進産業技術更新、淘汰落後産能等,這個效果非常明顯。

從投資方的角度,大家還關心參與“領跑者”的企業能不能有效益,能不能持續生存,因為項目實施完成以後,後續的營運如果出現困難,會對整個行業的發展産生負面影響。國家制定了逐漸降低電價的措施,從大趨勢說是個好事,但從收益角度面臨了一定的困難。有些地方政府以合理的政策幫助投資商降低土地成本,加上企業技術進步降低電站投資成本,這對電價下降、反促産業更新都是好事。

“領跑者”計劃對優秀企業是有利的,他們有充足的技術儲備和資金,能夠在保證成本的基礎上提升效率,而一些小企業就較難在短時間内進行技術改進。優秀的企業一直都緻力于效率的提升,他們在提升效率的成本控制上能做得更好。雖然小企業也會向這方面努力,但是他們可能面臨無法獲得可持續訂單來支撐高效産品的銷售,并且成本也是劣勢,競标後利潤會被壓低。隻有投資方能夠生存、項目能夠生存,行業才能持續發展。

領跑者計劃非常好,但是後續能不能在電價上、消納上有一個良性的機制,是值得擔心的。我們看到有一種趨勢,這幾年大家從大的層面上呼籲治霾、降低火電,但是近兩年火電裝機容量依然在逐漸上升,反倒在一定層面上壓縮了清潔能源發電的空間。全行業一定要呼籲一個良好的新能源消納機制,給企業一些實實在在的财政支援,讓領跑者效益更好地持續下去。

四、智能化水準或成為重要名額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技術革新的引領下,我國光伏産業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并有望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2015 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工信部聯合釋出《關于推進“網際網路+”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網際網路+”的能源版本正式面世,在“網際網路+”的大趨勢下,與其一脈相承的“智能光伏”再次受到矚目。

未來一段時期,國内外光伏市場需求旺盛,高效和可靠性不再是衡量光伏産品的唯一名額,光伏制造的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未來全球虛拟工廠成為光伏産業更新的主要趨勢,光伏制造的智能化水準有望逐漸提高。

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15 年底,中國光伏累計裝機約43gw,躍居全球第一。到2020 年,全球公用事業規模光伏運維市場将達到390gw。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如何通過營運維護來提高光伏電站的發電效率、降低運維成本,保障光伏電站收益的最大化,已成為光伏投資者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實施智能制造是推動光伏産業加快轉型更新、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的重要途徑。目前,部分光伏制造企業經過自主研發創新,實作生産線智能化、資訊化更新,使産線人力成本降低70% 以上,産品良品率平均提升近1 個百分點,且裝置投入可在1-2 年内收回,大幅提升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中山大學沈輝教授也表示,中國光伏産業的進步分為三步曲。第一步,是太陽能電池做到世界第一; 第二步,是元件做到世界第一; 第三步,是多晶矽材料做到世界第一。“現在,哪個國家能夠引領光伏電站運維管理潮流成為矚目的焦點。”

相比傳統電站,智能光伏電站具有更多優勢:

1、智能光伏電站的内部收益率irr 相比傳統電站提升3%以上。2、25 年的系統可靠運作免維護設計。3、光伏電站裝機容量的實際使用率高。4、組串級的智能監控及多路mppt 跟蹤技術,確定電站“可視、可信、可管、可控”。5、智能光伏電站“可更新、可演進”。6、能主動電網自适應技術實作電網友好。7、主動安全。

“使用者體驗”是網際網路的核心思維,也是光伏企業發展的不二法門。光伏電站智能化,不僅為不同地區、不同場景的電站提供契合自身的解決方案,在降低運維成本,提高光伏電站收益方面更具優勢,是我國智慧能源産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光伏發展的新趨勢。智能化未來有望成為領跑者計劃的重要名額。

五、分布式也應該有一個領跑者計劃

分布式光伏從2014 年開始就是全國光伏的熱點,經過2015 年到現在,分布式光伏發電呈現持續增長态勢,光伏發電的前景會越來越光明,越來越寬廣。

随着我國西北部地區地面光伏電站的逐漸飽和以及光伏平價上網的條件達成,未來國内分布式光伏将迎來發展高潮。按照國家“十三五”太陽能發電規劃,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将顯著擴大,配合儲能技術的成熟,全國将形成西北部大型集中式電站和中東部分布式發電并舉的格局。

我們現在看到整個市場發展趨勢,還是從西部轉移到中東部,希望光伏這種既能分布式也可以集中式開發的電力能夠盡可能的貼近市場。優質的分布式電站更靠近用電方,更受青睐,更具有廣泛的市場和潛力。而未來随着國家和地方解決分布式光伏困局的政策密集出台,分布式光伏發電投融資體系建設将逐漸完善,分布式光伏發電備案、并網、補貼等政策執行力度和效率将得到加強,未來分布式光伏很可能占據光伏市場的大半江山。

分布式在廣泛發展的同時,可能會出現各種不規範的秩序和品質問題,是以也需要一個政策來規範和助推,通過競争來優勝劣汰,達到更好的市場要求,帶動産業的更優質發展。

六、第三方認證走向規範化

領跑者計劃在實施過程中不妨規定一些時間節點,例如在“領跑者”計劃實施幾年後,把“領跑者”的标準轉變為行業的準入門檻,進而通過标準不斷更新來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

目前的各種迹象表明,“領跑者”計劃是一項不亞于“3c”認證、不亞于“能效”名額的創新計劃,是引領光伏品質健康向上的大布局、大手筆、大思路,任何唱衰、懷疑、遲滞、消極的應對,都将會成為阻擋曆史車輪的絆腳石被搬走; 而那些真正順應”領跑“思路,積極投身領跑計劃,從技術準備到行動都在為領跑做積極準備和應對的企業,才有可能成為認證企業中的領跑者。

要保障各個認證公司所做的領跑者認證是統一标準的,測出來的元件效率都是可溯源、可比對的,各個認證測試機構的能力是可考核、可提高的。并引入合理的競争機制,讓領跑者産品享受成本效益最好的第三方。不僅僅是要考慮是否可以引入國外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如果他們有能力、甚至更可信,完全可以讓他們一起參與到領跑者産品認證中來,畢竟領跑者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光伏制造業整體品質和技術的提高; 還包括授權更多的國内測試機構成為認證企業,促進、呼籲能将他們的測試能力轉化為認證能力,具備為領跑者産品做第三方評估的資質。

“領跑者”計劃一直以促進産業更新為目标,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在日新月異的今天,該計劃也應與時俱進,及時完善和創新,已最前瞻性的視角和最權威的标準帶領光伏産業持續領跑!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