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慧城市鎖定創新,智能AI助力智慧健康

近日,上海中醫藥大學的校園裡出現了一台智能機器人,而在學校創新中心,這台名叫“大醫”的智能機器人現場示範了健康咨詢及判斷結果顯示等功能,則讓師生産生了極大的興趣。

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季光教授表示,具備醫療思維的機器人将會在未來成為醫學研究的診斷客觀化有力突破,基于醫療機構多年積累的大資料庫與智能機器人有機結合,可以在醫院或社群的日常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病曆建庫、資料采集等方面提供巨大的便利,

傳統醫學在診療時,對于一些普通症狀醫生會依據自身經驗對患者進行問診分析,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而健康機器人的出現将有望從傳統的診斷方式從“體感”邁向真正的“大資料”,進而有效的實作了醫生問診看病的實體化、定量化,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上實作診療系統的客觀化、精細化,有助于提高醫療診斷的準确性以及提升問診效率, 同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醫療資源匮乏的現狀,這尤其對于三四線城市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智慧城市鎖定創新,智能ai助力智慧健康

“大醫”的研發者派毅智能負責人就本次現場成功示範表示:作為一個從事高科技智能機器人研發的創業團隊,派毅智能最早隻是利用自有知識産權的技術研發了智能機器人底盤,并希望以此來打破國外在機器人底盤技術上雷射雷達slam以及人工視覺slam的壟斷,但是随着我們對市場的不斷深入了解,發現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真正面向垂直行業深度研發的系統內建機器人的成熟度非常低,而醫療作為影響民生的實事項目,如果能在未來幫助廣大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同時又能利用醫療大資料來提升醫院或社群健康中心的效率,這将會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本次推出的“大醫”機器人,也是派毅智能和中醫藥大學各自利用自己的強項,充分發揮産學研的優勢,希望為中國醫療事業的智能化發展提供有益的助力。“

據悉,為加快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中央網信辦制定的《“網際網路+”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計劃到2018年,基本建立人工智能的産業、服務和标準化體系,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方案提出将加快行業級無人系統的商用化程序。支援智能無人系統的研發與應用,突破高性能無人系統的各項等技術,推動在重要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

而在上海智慧城市規劃中”智慧健康“作為重點專項被提及,同時規劃談到”創新驅動,深化應用“,以創新促應用,不斷拓展資訊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豐富各領域應用服務的技術手段和服務模式,形成智能應用與産業發展良性互動的智慧城市建設格局。

随着本次會議的結束,筆者欣喜的看到,”智慧健康“、”智慧醫療“的理念正逐漸從紙上走向現實生活,也許在不久的将來我們就醫或者在社群中心進行健康管理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智能機器人服務于市民,為市民健康服務的全新模式提供助力。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