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肥強:比斯蒂芬庫裡早 20 年,被人遺忘的1.78米NBA三分王丹佛掘金的跑動式進攻影響了亞當斯亞當斯在三分球中成為聯盟領袖亞當斯助推三分革命

肥強:比斯蒂芬庫裡早 20 年,被人遺忘的1.78米NBA三分王丹佛掘金的跑動式進攻影響了亞當斯亞當斯在三分球中成為聯盟領袖亞當斯助推三分革命

在 2020-21 賽季,nba一共出手了 74,822 次三分球。盡管是一個 72 場比賽的賽季,但這是僅次于 2018-19 賽季的曆史第二多。

顯然,三分球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但你也許不知道的是,在 1987-88 賽季,當史上最偉大的射手斯蒂芬庫裡才剛剛出生時,一位名叫邁克爾亞當斯的丹佛掘金隊後衛就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投出三分球。

肥強:比斯蒂芬庫裡早 20 年,被人遺忘的1.78米NBA三分王丹佛掘金的跑動式進攻影響了亞當斯亞當斯在三分球中成為聯盟領袖亞當斯助推三分革命

在薩克拉門托國王隊在 1985 年的 nba 選秀中以第 66 順位選中亞當斯之後,幾乎沒有多少人為此感到興奮。而在他的前兩個職業賽季過去之後,這種興奮感就更少了。

這位波士頓學院的傑出球員在賽季結束後被放棄,在他的新秀賽季中他一直在走下坡路。然後他加入了華盛頓子彈隊,雖然他每晚都能上場超過 20 分鐘,但亞當斯仍然是一個低産低效的得分手。到了他的第三個賽季,這位身高1.78米的後衛已經前往他的第三支球隊——華盛頓子彈交易來了名人堂成員伯納德·金後,将他送到了掘金隊。

當時,丹佛的主教練是道格莫。這位前 aba 全明星球員以其跑轟風格而聞名,他執教的比賽有着大量的掩護和轉移球後得分。有了像亞當斯這樣年輕而靈活的後衛,莫給了他充分的自由發揮的機會。

肥強:比斯蒂芬庫裡早 20 年,被人遺忘的1.78米NBA三分王丹佛掘金的跑動式進攻影響了亞當斯亞當斯在三分球中成為聯盟領袖亞當斯助推三分革命

在亞當斯在 nba 的第二個賽季,他僅僅出手了 102 個三分球,場均出手僅有 1.6 個。他也隻命中了其中的 27.5%。但在莫伊執教的第一個賽季,矮小的亞當斯變成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球員。

作為掘金隊的首發控球後衛,亞當斯出手了震驚聯盟的 379 個三分球,同時将他的命中率提高到了 36.7%。即使在一支鼓勵高強度進攻的球隊中,亞當斯的三分球也比第二多的掘金球員邁克·埃文斯多 288 個。但這隻是開始,因為這位來自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球員在接下來的三個賽季中以三分球領先聯盟,在 1990-91 賽季出手了 466、432 和 564個三分球。

在 1990-91 賽季,亞當斯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 28 歲的球員以其标志性和非傳統的推投而聞名,場均得到職業生涯最高的 26.5 分。在當時隻有邁克爾·喬丹、卡爾·馬龍、伯納德·金、查爾斯·巴克利和帕特裡克·尤因的場均得分更高。這意味着這位第三輪新秀的得分超過了多米尼克·威爾金斯、克裡斯·穆林和大衛·羅賓遜等未來名人堂成員。

亞當斯最好的表現出現在 1991 年 3 月 23 日對陣密爾沃基雄鹿隊的比賽中。在加時賽中,這名後衛三分球 16 投 7 中得到 54 分。他與阿曆克斯·英格利什并列掘金曆史上單場得分第二,僅次于大衛·湯普森的73分。

肥強:比斯蒂芬庫裡早 20 年,被人遺忘的1.78米NBA三分王丹佛掘金的跑動式進攻影響了亞當斯亞當斯在三分球中成為聯盟領袖亞當斯助推三分革命

在他職業生涯最好的賽季之後,亞當斯不再是原來的樣子。這位三分高手在 1991 年被交易回子彈隊,以換取選秀中的第八順位。雖然那個賽季他在華盛頓入選了全明星隊,但他的 18.5 分與上一年相比急劇下降。他的總得分也在逐年下降。

當亞當斯離開 nba時,他已經是曆史上三分命中率和出手次數最多的球員之一。此外,他還保持着連續 79 場比賽至少投中一個三分球的記錄。該記錄現在由庫裡保持,他在 2014 年至 2016 年連續 157 場比賽中投中三分。

希望你記住,早在斯蒂芬庫裡進入聯盟之前,巅峰的邁克爾亞當斯就帶起來nba的三分風潮——在他來到丹佛之前,全聯盟一共僅出手了 8,913 個三分球。而在 1990-91 賽季,他在莫和掘金隊的最後一個賽季,這個數字提升到了 15,812。在 1995-96 賽季,也就是他的最後一年,nba 的三分球出手次數超過 38,000 次。

如今提起三分球,人們隻記得雷吉米勒、雷阿倫、斯蒂芬庫裡。亞當斯在nba曆史上基本上被遺忘了,但事情不應該是這樣。那個出手怪異的人在三分球還沒變的流行之前就在投三分球,而且投得非常非常多,他是時代真正的先行者。

如果亞當斯的巅峰狀态再持續一段時間,他很可能會被認為是nba中最具标志性的遠距離射手之一。

肥強:比斯蒂芬庫裡早 20 年,被人遺忘的1.78米NBA三分王丹佛掘金的跑動式進攻影響了亞當斯亞當斯在三分球中成為聯盟領袖亞當斯助推三分革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