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協定總數隻有43億左右,并且已經配置設定殆盡,中國平均每人擁有的ipv4位址數還不到半個,而ipv6擁有廣闊的位址空間,可以完全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相比ipv4,ipv6除了具有更大的位址空間、還擁有更快的路由機制、更好的業務性能以及更高的安全性等一系列優點。我國在十三五規劃中也已經明确指出了要“超前布局下一代網際網路,全面向網際網路協定第6版(ipv6)演進更新。”
在3月9日全球ipv6論壇召開的會議上,全球ipv6論壇主席latif ladid強調:5g與iot,甚至sdn/nfv以及雲等新技術的發展都是ipv6部署和應用的強大驅動力。

而對于中國市場同樣如此,全球ipv6論壇常任理事、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表示:首先是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和産業網際網路等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大量位址空間、安全性、移動性和服務品質都提出了新的需求,需要ipv6來進行支撐;其次是移動通信帶來的機遇,與以往的2g和3g業務不同,新的lte和volte資料業務需要使用者永遠線上,每個使用者都需要同時占用兩個ip位址,分别用于網際網路通路和語音通信,這也需要更多的位址空間。據統計,如果我們的移動使用者全部更新為volte模式,那麼同時線上的ip位址數要比現在高40倍,部署ipv6已經勢在必行;另外,ipv6也将為我們帶來自主創新的難得機遇。發達國家已經在ipv4的标準和技術上占有壟斷地位,但是ipv6在業務應用、安全管控、dns根域名解析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創新發展機會。在全球網際網路全面更新的環境下,利用ipv6的技術特點和我國的産業基礎,建立ipv6産業發展和網絡治理的新模式、新方法、新理念,這是幾十年一遇的的重要機會。
大量的終端裝置聯網産生了大量的位址需求,使用傳統nat的方式無法支援新的5g及物聯網應用。此外,ipv6從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移動性的需求,還同時考慮到了網絡側和應用側的需求,可以保證了物聯網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服務品質。5g并不是4g+1,而是一個質的變化,并且将涵蓋各個行業,是以從傳統的動态ip變成固态ip是十分必要的,ipv6将是5g和物聯網的基礎協定,可以極大的提升網絡效率。全球ipv6論壇将聯合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面向全球推出官方ipv6公共dns,持續推進ipv6發展,快速向下一代網際網路遷移。
目前的形式是全球範圍内ipv6都在迅猛發展,latif提到:"全球ipv6使用率前十名的國家分别為比利時、德國、瑞士、希臘、美國、盧森堡、葡萄牙、英國、印度、日本,其中,美國的ipv6使用者占全網使用者數之比從2014年的5%上升到現在的33.2%,比利時這一比例更高達56.56%。全球ipv6使用者數最多的國家是印度,有将近1個億,增速之快令人驚歎。ipv6在上述國家的快速部署,使得很多新型網絡技術的應用成為可能,全面走向ipv6在目前看來隻是時間問題。"
在ipv6相關的标準、裝置已較為成熟的情況下,各國政府都在積極推進ipv6遷移,國際上各大型網絡營運商和網際網路公司均加快了ipv6改造部署的步伐。在這其中,大型的網際網路公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谷歌、蘋果、亞馬遜、領英等ipv6的先導者取得了十分令人矚目的成就,6個谷歌使用者中有1個就是ipv6使用者。這些新興網際網路巨頭對ip位址的大量需求和其對未來技術的引導性使其快速的向ipv6轉化,在持續性的創新驅動下,ipv6的全球性部署已經全面展開。物聯網、雲平台等創新型應用部署對ip位址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再借由大型網際網路公司雄厚的資本,ipv6的更新改造如火如荼。
我國的教育網有超過600萬的ipv6使用者,是全球最大的純ipv6網絡;三大營運商已經建成了大規模的ipv6商用網絡;我國的核心網絡已經能夠做到全部支援ipv6/ipv4雙棧;在向ipv6演進的過程中,實作了千萬級使用者的過渡營運體系,這在世界上也是首例。在物聯網和5g時代的大浪潮下,快速搭建起ipv6網絡并向其過度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過程。
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李星、國家電網信通部主任王繼業、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ipv6首席專家解沖鋒獲由全球ipv6論壇頒發的ipv6 world leader 2017(2017全球ipv6世界領袖獎),以表彰和感謝三位在ipv6技術和應用領域的不斷嘗試、在cngi項目中做出的貢獻、以及在ipv6發展和推廣過程中作為行業典範發揮的重要作用。
全球ipv6論壇主席latif ladid
全球ipv6論壇常任理事、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
latif ladid、李星、王繼業、解沖鋒、劉東(從左至右)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