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瞳》出了完整版藍光,幾個同僚都趁着上班間隙撸了一遍。
不愧是華語最佳恐怖片,大家看完意見都非常統一。
經典就是經典,即便上映已經16年,現在看來依舊好看。
我是服的。而且藍光出了以後豆瓣的分數漲了2個點,很多人開始為這部電影平反。
因為年初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2》也被指“抄襲”《雙瞳》,這部電影再次被翻紅。
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這部電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他就是這部電影的編劇——
蘇照彬

1電影抓住了這個工科男
台灣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大學畢業,考入台灣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
碩士畢業後任台灣經濟部工業局高畫質電視計畫人機互動小組工程師、新竹市工研院計算機與通訊研究所研究員以及程式設計師。
在29歲一腳踏入電影圈,走上職業編劇的不歸路之前,這是工科生蘇照彬的漂亮履曆。
世紀之交網際網路熱方興未艾,台灣it業發展如日中天。
倘若按照這樣的人生軌迹走下去,現在的他大概是某公司或學術界響當當的人物。
“但這個工作是沒什麼變化的,看一下坐在辦公室裡的組長,很容易就知道自己30年後是個什麼樣子。有一天,我坐在那看,越看越害怕,心想:不要啊,我不要秃頂。”
年輕的蘇照彬開始拒絕人生的确定性,就在這時,有朋友找到他,問:“你敢不敢寫劇本?”
與其說他抓住了電影,不如說電影抓住了他。一個不甘寂寞的程式員,在而立之年快要到來的人生關頭,決定選擇以創作的方式來尋找生活的新鮮感。
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寫自己親身經曆的故事。兩個禮拜之後,《運轉手之戀》誕生了。“朋友看後覺得還挺好玩的,感覺不錯。”
蘇照彬客串出演《運轉手之戀》
2用程式設計的思維寫劇本
蘇照彬編劇的《運轉手之戀》由張華坤、陳以文執導,在第3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中獲得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劇本在内的6項提名,并最終獲得最佳男配角與評審團大獎。
蘇照彬從此名聲大噪,被稱作“鬼才編劇”。
主演太保和程秀瑛在金馬獎
同樣由程式員轉為電影人,蘇照彬從影初期的經曆不由讓人聯想到楊德昌。
楊在碩士畢業後,于1974年前往南加州大學學習電影課程。
他在某天看完赫爾佐格的《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受到前所未有的藝術震撼,而後返台開啟電影生涯。
跟楊德昌不同的是,蘇照彬沒有受過系統的電影訓練,讀書時看的也都是美國商業片,不熱衷于歐洲的藝術片,完全是憑興趣,天馬行空地寫劇本。
楊德昌的電影以嚴密的劇本見長
但在《運轉手之戀》裡,你可以發現他對劇本結構與故事細節有超乎尋常的掌控。
這種能力似乎歸功于他程式設計的訓練,在上千行代碼間理清前後順序、嵌套關系、調用邏輯。這種嚴密的創作思維已經内化,成為他作品中無法忽視的亮點。
32002年,蘇照彬年
兩年以後的2002年,被媒體譽為“蘇照彬年”。
這一年,前前後後共有4部蘇照彬參與的電影上映,而且每部都品質不俗,這裡要重點提及其中兩部作品。
他的導演處女作《愛情靈藥》,被冠以“台灣a世代青春性愛喜劇”之名,有人甚至稱其為“台灣的《美國派》”。
但《愛情靈藥》比簡單粗暴的《美國派》可複雜了不止一個緯度:9個故事,12個人物,被蘇照彬從容不迫地編織進這部核心溫暖又悲哀的愛情電影裡,童話般的人設以及繁而不亂的劇本結構再次證明了他的編劇才華。
《愛情靈藥》像是他在《運轉手之戀》裡沒有講完的故事的延續,也是他宅男情結的一次集中釋放。
另一位聯合導演李豐博以拍攝mv見長,他的前衛影像則使影片的氣質更為獨特。
光良出演《愛情靈藥》男一号
而被盛贊為“國産恐怖片巅峰”的《雙瞳》,也是當年低迷的台灣影壇的“救市之作”。
因為今年春節檔《唐人街探案2》核心創意與之相近,影迷圈又掀起重溫《雙瞳》的熱潮。
結識導演陳國富,大概是蘇照彬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之一——是陳國富說服了國際大公司哥倫比亞,啟用這位新編劇的劇本,并籠絡港台實力影星,最終完成這部有裡程碑意義的恐怖經典。
它将本土文化、社會觀察與類型風格恰當地融合在一起,拍出一部大制作應有的氣魄。
《雙瞳》探讨和展示的人性深度都是罕見的
4好飯不怕晚
在勢如破竹的創作高峰期過後,蘇照彬一下沉寂了四年。
四年,足以讓頻繁更新換代的娛樂圈忘記一個明星,但一個富有才氣而筆耕不辍的創作者總能找到最好的回歸方式。
2006年,蘇照彬推出了自己的第二部導演作品《詭絲》,依然是恐怖題材,比起初執導筒時嘗試的小體量愛情喜劇,大制作、明星卡司、加入高科技元素的《詭絲》實在有“叫闆”當年《雙瞳》的意味。
承認鬼,研究鬼,在人性的角度解釋鬼,以此來了解死,進而更好地活下去,并過得快樂,讓怨恨消散。
這種人性冰冷與溫暖交織的立意,讓《詭絲》在一衆專注于吓人的恐怖片中脫穎而出。
《詭絲》的中日演員陣容強大
《詭絲》之後,又是四年。2010年,蘇照彬劍再出鞘,這一次,他選擇的題材是武俠。
“每個男導演都想拍一部武俠片。”他不滿足于飛檐走壁、奇技淫巧,依然試圖關照人性深處最複雜的情感。
哪怕戲份再少的角色,性格也決不是扁平化的。《劍雨》得到了吳宇森的提攜,海報上甚至直接打上“吳宇森作品”的宣傳語。
但蘇照彬對此安之若素,他十分感激前輩的意見和資源。一個蘇照彬式的好劇本,加一個國際化的拍攝團隊,《劍雨》被影評人稱為“繼《卧虎藏龍》之後最好的華語武俠片”。
蘇照彬與吳宇森
5蘇照彬是誰?
兩個四年過去了,時間來到2018年。
這些年來蘇照彬忙着扶持新導演,也給大導演的商業項目做編劇,影迷們苦等的第四部導演作品遲遲沒有到來。
據他在采訪中透露,那将是一部籌備十餘年的科幻電影。他說,“劇本不是寫出來的,是一遍又一遍改出來的。”
2014年,蘇照彬擔任編劇與監制的《追愛大布局》在大陸上映。
有電影記者幹脆在采訪稿中寫道“在當今整個華語新晉導演梯隊中,蘇照彬是創造力與認識度的反比比例最大的一位,沒有之一。”
喜愛蘇照彬的影迷都會同意這個觀點,但是對于這個在2002年就拍出處女作、不斷開拓新題材的導演,“新晉”二字也讓人哭笑不得。
蘇照彬是誰?
在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評委名單公布後,恐怕還有不少人會問這個問題。
他是編劇、導演、監制、制片,是華語電影圈裡名副其實的“掃地僧”。
他對故事有一種敏感和狂熱,但對創作又有超乎尋常的冷靜和執念。
他不會輕易放手,也不會貿然出手。這些特質,都是他能給青年電影人帶來的最大的财富。
蘇照彬的外号叫“大目仔”,他的眼睛不大,但時常帶着架構很大的眼鏡。
多年前他在旅程中用毛筆畫下一副漫畫,稱其為“紙上電影最新力作”。其時他還沒有進入電影行業。
蘇照彬漫畫
現在看來,這幅戲谑的漫畫好像也成為他人生的一個寫照。
不滿足于現狀,執意與自己搏鬥,睜大眼睛看世界。
改行做電影的決定,更像是一種命中注定,他從程式跳入影像,繼而走進更真實的生活。
而電影也治愈了他青春的焦慮,實作了他少年的夢想,幫助他研究愛的奧秘。電影沒有虧待他。
電影不會虧待任何一個真心愛它的人。
本文系【電影通緝令】獨家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