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高語陽
我被遐想的士兵們抓到被囚于回溯往事的城堡浮想聯翩的女神問我對你的往昔可否相告我說:我這支秃筆無能為力往昔留下了太多苦難的痕迹
這首詩出自第八屆、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鐵木爾·達瓦買提。
今天(12月19日)他的生命走到盡頭。在新華社的發文中這樣說他: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黨和國家民族工作的傑出上司人,維吾爾族人民的優秀兒子,第八屆、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鐵木爾·達瓦買提同志,因病于2018年12月19日14時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如今,往昔的故事他再也不能親自相告,幸好有文字可以流傳。
鐵木爾1927年出生在新疆托克遜縣伊拉湖鄉。
少年時,他家境貧寒,一家十口人擠住在兩間破爛的房子裡,全家隻有三條氈子、一床被子。
1937年,他有機會在托克遜縣城上國小,但那時即使在縣城也沒有系統的國小、國中、高中教育,他在同一學校裡,先讀了6年,又上了2年進階班,1944年從學校回老家,做了農民。
鐵木爾在弟妹6人中是老大,17歲就承擔起協助父親維持全家生活的責任,1946年父親去世,他年僅19歲。
鐵木爾家沒有土地,向地主租地,按當時的規定,收成的一半必須交給地主作地租,剩下的一半交完高利貸的留給自己,當時高利貸利息很高,鐵木爾家一直處于寅吃卯糧的狀态,背着還不完的債務。
為了掙錢養家,他抽空給地主挖坎兒井,這個活兒又勞累又危險,弄不好遇上塌方就可能被壓死,盡管如此,他為了家人生活,不得不經常去挖坎兒井,挖一天可以獲得5升高粱,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南疆,路過托克遜縣城時,鐵木爾趕着馬車去給解放軍送麥草,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共産黨的軍隊。當時,解放軍圍上來,有的幫忙卸車,有的端來開水,走時還按照價格付了錢,這讓他很是驚訝,與他以前遇到的軍隊都不一樣。以前,他曾遇到不僅不給錢,還打了他耳光的軍隊。
不久,托克遜縣各村組織農會,鐵木爾積極參加,還被選為伊拉湖三鄉農會副主任。
1950年,伊拉湖二區三鄉召開選舉大會,鐵木爾當選為鄉長。1952年,他又就任托克遜縣二區副區長,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1954年,鐵木爾在托克遜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上被選為縣長,并擔任縣人民政府第一任黨支部書記。1956年9月當選為縣委書記。同年,任吐魯番中心縣委副書記兼托克遜縣委書記。此後,在中共托克遜縣第二屆代表會議上,被選為托克遜縣委第一書記。
他是新中國成立後新疆曆史上第一位維吾爾族人擔任縣委第一書記。當時,他29歲。
鐵木爾後來曆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副書記等職務。1993年開始,他又曆任第八屆、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他在當自治區副主席、主席期間,對南疆喀什、和田、克孜勒蘇三個貧困地區先後4次大規模調查研究,推動那裡的脫貧緻富和地區經濟發展。
第一次在1977年3至5月,組成120人的隊伍,深入8個貧困縣。他親自走訪了500多戶農戶。經調查發現,群衆口糧不足,沒有肉吃,也沒有清油和蔬菜,生活極其困難。婦女用麻袋背糞土,勞動強度很大。僅皮山、巴楚兩個縣就有4萬婦女子宮下垂,許多男人患黑癬病。 鐵木爾将調查情況在自治區黨委擴大會上作了彙報,并拟定六套政策措施。 第二次在1981年的3月至5月間,曆時41天。從烏魯木齊出發,途經巴音郭楞、和田、喀什、克孜勒蘇四地州的27個縣市。在且末與塔什庫爾幹縣他都爬上海拔4000米的高山去探望那裡的牧民。 第三次在1986年3月,這次組織了25個部、委、辦、廳、局的47人參加工作組,到喀什、和田、克孜勒蘇三地州作了一個半月的調查研究。 5月在南疆召開現場會後他與自治區常務副主席一起到北京作了彙報。通過這次彙報,國務院有關部門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使得南疆扶貧脫貧工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緊接着,7月又在北疆地區的阿勒泰召開牧區工作會議,着重解決北疆牧民的定居問題、脫貧緻富問題。 第四次是在 1995年5月,鐵木爾一行12人,先後走訪了14個地州市、54個縣市、84個鄉鎮。走訪農牧民198戶,農林水牧現場108個,廠礦企業66家。還有許多學校、醫院、機關機關等,為中央和自治區上司決策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他自己是農民出身,很為農民考慮。他到全國人大工作後,曾在一次會議上表示,要為農民兄弟說幾句話,他說,從他多年的工作實踐中體會到,在中國,離開農民,就會一事無成。
在全國人大工作期間,他深深感到擔子重大,決心跟以往一樣,要多做調查研究工作。他剛到北京不足兩年的時候就已經視察了全國三分之一的省市自治區。
鐵木爾的一生中還有一個職位值得一提,2001年12月21日,中國阿拉伯友好協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成立,大會邀請了所有阿拉伯國家的駐華大使,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錢其琛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大會宣布了鐵木爾出任中國阿拉伯協會會長。
文章開頭部分可能已經讓讀者感覺到,鐵木爾還是一位詩人,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先後出版過6部詩集、兩部散文集,詩集有《天山之歌》《獻給祖國的愛》《時代的召喚》《生命的火炬》《綠洲放歌》《生命的足迹》。
鐵木爾22歲當鄉長,27歲當縣長,37歲任自治區副主席,但從不利用職權為自己的家人安排過一官半職。他教育子女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生活,在他《給兒子》的詩裡說:
願你由于貢獻而戴上紅花讓人們感謝我養育了這樣的兒男要讓自己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去奮力争取人生崇高理想的實作
鐵木爾的一生中還有一項重要成就。
2005年11月25日,從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傳來喜訊:中國維吾爾十二木卡姆申遺成功。深知十二木卡姆申遺工作經曆的原文化部長、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說:“十二木卡姆的申遺工作是鐵木爾一手操辦的,沒有鐵木爾,就沒有十二木卡姆的申報,也更沒有這麼快的申報成功。”
鐵木爾在他的回憶錄《生命的曆程》中說:“我從年輕時代就酷愛十二木卡姆,把它視作自己的生命,為此我和諸位十二木卡姆專家、學者一起,為其嘔心瀝血,辛勤耕耘。”
1987年,新疆成立了木卡姆研究學會,已經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的鐵木爾被大會一緻推選為會長,他又親自組織成立了十二木卡姆基金會。
在他的組織上司下,中國先後召開了三次國際木卡姆學術研讨會。
後來,他根據多數學者的意見,組織人員用了多年時間,編寫、出版了《維吾爾十二木卡姆》13卷的版本。為什麼十二木卡姆變成了十三套木卡姆呢?這第13卷,是專家學者在研究過程中把阿曼尼莎汗創作的《依希熱提恩格茲木卡姆》整理出來了,變成了可以照譜演奏、演唱的書面樂譜形式,是以這部書共有13卷。
鐵木爾帶領團隊,在2001年對維吾爾十二木卡姆進行了vcd和dvd的制作。
資料 | 新華社 人民日報
何炳濟《從農民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記鐵木爾·達瓦買提同志》
毛玉山 《生命之光——鐵木爾·達瓦買提搶救、保護維吾爾族文化遺産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