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論規模一戰遠不及二戰波及範圍之廣,但其戰争的殘酷程度卻絲毫不在二戰之下。因為主戰場始終在歐洲的緣故,這場世界大戰又被形象的稱之為“歐戰”,正是因為這樣,往往忽略了那些來自亞洲及其美洲的參戰勢力,其中就包括來自東方的新興強國日本及其它那始終蠢蠢欲動的日本海軍。
第二南遣支隊旗艦薩摩号戰列艦,為當時日本最新銳的戰艦,一九二三年因華盛頓海軍條約而廢艦,二四年的軍演中作為靶艦被日向和金剛号戰艦擊沉。
一戰時期的德國版圖,并非像二戰一樣屈居于本土,當時德國在海外擁有着大量殖民地,無論是非洲還是亞洲或者是大洋洲都可以看到德國人的身影,當一戰全面爆發之時英法協約國除了要在歐洲戰場直接同德奧同盟國作戰,還要兼顧到它們遠在海外的殖民勢力,固然英國人擁有着世界第一的海上力量,不過一戰時期的德國海軍在其提爾比茨的調教下,不僅數量位列世界第二并且品質上也堪稱上等,對于英國本土始終存有着巨大威脅,外加一戰地面戰場又好似絞肉機一般打的不可開交,無暇東顧又想給與德國海外勢力緻命打擊的英國人自然而然想到了連續三次續約同盟的友好國-日本。可畢竟主戰場是在歐洲,日本在一開始并非十分的積極,但英國人的态度卻是由最初的“希望延期參戰”、“希望地域限定參戰”到最後的“希望全面參戰”一再變化,在英國人的迫切需求下、又得到了英國人的利益承諾“獲勝後即可分享德國在東方的一切戰利品”之時,日本這個從骨子裡就不老實的國家,再也不想扮演一個局外者的角色了。

第一南遣支隊所屬淺間号巡洋艦,為彌補六四艦隊的不足,于同級艦常盤号一同由英國購置,兩者作為六六艦隊的一員曾風光一時。
可以說日本有着其參戰的天然優勢所在,德國于遠東的最大軍事據點青島也不過四千兵力,包括海軍在内更是因為英國的威懾而不得不采取避免正面交鋒的襲擊作戰,而日本當時陸軍數十萬之多,海軍更是經曆了日清日俄兩次血戰洗禮經驗豐富,并在一九一四年達到了總噸位六十八萬噸,其位列世界海軍第五位,是以說對德開戰,即便沒有英國盟友的協助,日本也有着必勝的把握将德國遠在東方的勢力範圍納為己有。亞洲戰場的重頭戲就是青島戰役,青島戰役跟日本海軍倒是瓜葛有限,因為德國海軍東亞艦隊主力在施佩中将的率領下早已脫離了青島基地,是以由加藤定吉中将指揮的日本海軍第二艦隊完全可以不必擔心來自海上的威脅直接支援地面作戰,青島的德軍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抵抗及宣告投降,但就是這一星期,貧弱的德國海軍硬着靠着水雷艇擊沉了日本海軍三千七百噸的防護巡洋艦高千穂号,要說日本海軍在此戰唯一的亮點就是首次使用了水上飛機對敵進行偵查甚至轟炸,至少在當時一九一四年來看,這可是個了不得的先例,在開創性上并不遜色于歐美海軍強國。
遣美支隊所屬出雲号巡洋艦(後接替明石号巡洋艦擔當第二特務艦隊旗艦),文中未曾提及的遣美支隊組建于赴歐作戰之前,主要活躍在美國西海岸,其政治意義大于作戰意義。
因為之前說到日本參戰的真正目的是把那些散布在太平洋上的德國殖民地占為己有,是以在第二艦隊專注于對青島地面戰支援的同時,除了始終在中國及其日本沿海活動的第一(加藤友三郎中将指揮)和第二艦隊(土屋金光少将指揮)保護航線拱衛本土,再就是兩支專門負責搶占德屬殖民地的南遣支隊,第一南遣支隊在山屋他人中将的指揮下直指馬紹爾群島、第二南遣支隊在松村龍雄少将的指揮下直指加羅林群島,而由加藤寬治大佐指揮下的特别南遣支隊則直接歸英國遠東艦隊指揮,以新加坡為基地承擔印度洋的海上作戰。當然,德國在遠東的勢力本身就十分有限,在日英聯軍的打擊下這些殖民地幾乎不曾抵抗就宣告接受管制,而遠東德軍最大的海上力量-東亞艦隊也在一九一五年末被英國海軍殲滅在了福克蘭群島附近。比起第二艦隊在青島的支援作戰,南遣支隊顯得更加輕松,要說作戰的話倒也不是沒有,比較黑色幽默的是一九一五年二月新加坡的英軍印度士兵發生暴動,人數高達千人之多,在英國當局的要求下日本海軍“對馬”和“音羽”号兩艘巡洋艦派出兵員協助鎮壓,這也是日本海軍在南洋的唯一一次所謂的“作戰”。
參與對英國印度士兵鎮壓的音羽号防護巡洋艦,本身為新高型巡洋艦的縮水版,戰時返航本土期間觸礁沉沒。
如果說之前的都是小打小鬧,那麼遠赴歐洲對于日本海軍來說将是一次巨大的革命性改變,也就是沿岸型海軍向遠洋型海軍的全面過渡。地中海,在這裡協約國的海上優勢并沒有像北海那樣十分的明顯,面對德國海軍的無限制潛艇戰、奧土兩國海軍在地中海的地理優勢所在,協約國期望日本海軍可以來為其分擔一些護航作戰,當然日本并不會無緣無故的奔赴歐洲,前提是協約國們出賣了同為一個陣營的中國,那就是将德國在華勢力統統給與日本所有。對此,日本組建了專門負責地中海作戰的第二特務艦隊,司令官為炮術專家佐藤臯藏少将,旗艦為排水量近萬噸的裝甲巡洋艦出雲号(也就是抗戰被我軍襲擊的那艘第三艦隊旗艦),外加九艘驅逐艦協助作戰,而他們在地中海的主要對手就是潛艇,德國海軍三十一艘、奧匈海軍十四艘、土耳其海軍三艘,當時的日本海軍還沒有裝備聲納裝置,完全憑借肉眼來發現對手,在這期間驅逐艦榊号就遭受到了奧匈海軍潛艇U27号的襲擊而險些沉沒。因為主要是擔負護航作戰範圍很廣,包括希臘、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西班牙、法國、比利時、英國北部甚至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馬爾馬拉海都留下了第二特務艦隊的身影,在所執行的三百四十八次護航任務中護衛協約國船隻七百八十八艘、搭救人員七千餘名、同對手直接交戰三十六次,有七十八名日本海軍官兵喪生,至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仍舊被安葬馬耳他軍人公墓之中,即便是二戰期間日英極度交惡也未曾遭到破壞。除了第二特務艦隊還有兩支同樣奔赴遠洋的日本海軍艦隊,一個是由竹下勇中将指揮的第一特務艦隊,母港為開普敦,協助英國海軍好望角分艦隊作戰,另一個是負責西太平洋護航的第三特務艦隊,母港在澳洲悉尼,但都因為組建時間相對較晚,是以缺乏實戰的曆練。
第二南遣支隊所屬的平戶号防護巡洋艦,為築摩級的三号艦,當年關東軍熱河作戰期間曾積極支援,後作為海軍兵學校練習艦使用。二戰結束之後被解體用于防波堤,值得一提的是海軍三長官(海軍大臣、聯合艦隊司令官、軍令部總長)集于一身的永野修身曾作為艦長曾任職于此艦。
随着一戰的全面結束,協約國瓜分勝利果實自然而然不會缺少日本的身影,在這場戰争中日本獲得了赤道以南馬裡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在内的一千四百餘個島礁,其面積達到了東西長五千、南北寬兩千四百千米的遼闊面積,如果不是中國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日本還會獲得《二十一條》的利益、接收到德國在山東的所有殖民權益。經過一番洗禮的日本海軍大長見識,不僅獲得了寶貴的遠洋作戰經驗,更加親眼見識到同歐美強國海軍的差距,當全世界都掀起建造無畏艦的高潮之時,日本人也制定了針對自身海軍夢幻般的“八八艦隊”造船計劃。值得一提的是赴歐作戰的第二特務艦隊可謂是人才輩出,包括潛艇作戰第一人岸井孝一、首屈一指的航空專家山口多聞、以水雷戰著稱的田中賴三都出自這裡。而第二特務艦隊司令官佐藤臯藏也因為作戰有功,先後獲得了比利時頒發的二級王冠勳章、英國頒發的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和法國頒發的榮譽軍團勳章,但對于佐藤臯藏這樣的人物卻沒有獲得海軍大将軍銜也是衆說紛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看法是佐藤臯藏本身以炮術見長,本身并不适合擔當赴歐作戰海軍指揮官職務,實際上的第二特務艦隊指揮也是由長澤直太郎負責的,當日本海軍在歐洲頻頻遭到潛艇威脅時,歸國後的佐藤臯藏仍舊忽視潛艇的威脅大力提倡大炮巨艦主義,本來在昭和天皇時代曾有意嘉獎佐藤臯藏,可悲的是二戰期間日本海軍因為潛艇的打擊損失極為慘重,是以大家一股腦的将責任怪罪到了不重視反潛的佐藤臯藏身上,并認為日本海軍沒能吸取一戰教訓不重視反潛的作俑者就是佐藤臯藏,特别是在佐藤臯藏病逝前的最後幾年,伴随着日本海軍的戰局惡化、由盛極衰,這種聲音不斷的困擾着這位老人。不管怎麼說佐藤臯藏仍舊為開創日本海軍新舉的功臣将領。
那些年我們熱血激情的時候一起玩過的《大海戰ii》現在又出正統續作《大海戰:烈焰與重生》,目前正在封測中,封測報名網址: nf2.kupai.me 加入我們一起重溫那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