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視野:資料中心空調設計若幹問題的探讨

面對日趨複雜的資料中心制冷需求,空調設計中還存在哪些細節問題?在冷源上如何選擇?自然冷源都有哪些形式?

日前,針對這些關鍵問題,廣東省電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吳冬青,在一項設計院專家高端論壇上做了全面且深入的探讨和解讀。

冷源選擇涉及多種因素

吳冬青首先對各種冷源進行了全面介紹,并針對相應冷源的适用條件,以及實際運作中的優劣之處進行了客觀分析。

他指出,資料中心常用冷源包括水冷、風冷、蒸發冷等電制冷主機及溴化锂制冷主機,在具體選用上,要根據資料中心規模、現狀條件、建築結構形式及氣象條件等多種關鍵因素确定。比如,機架數量少于1000個,适合采用風冷機組或水冷,而機架數量大于1000個,并且承重、層高、空間尺寸等條件滿足,優先考慮水冷機組。

這裡,吳冬青特别提到了艾默生網絡能源推出的配置節能子產品的sdc2智慧雙循環節能空調,可适用于中小型資料中心。同時,他表示,在長期與艾默生網絡能源的合作中,深切感受到了其空調産品的世界一流品質,而且完美解決廣州超算天河二号散熱問題的案例,更是展現了其領先的技術實力。

随後,吳冬青針對冷源的選擇做了詳細介紹。他認為,冷源選擇的第一步就是如何選取冷負荷及冷量,并對金融、政府、科研、企業、網際網路、營運商、雲計算、超算等領域的單機櫃容量進行了介紹。

他認為,在冷源選擇上,需要準确評估單機架平均功率、機房同時使用系數及機樓同時使用系數,如果估算不準,往往會出現主機選擇偏大,進而影響項目投資。因為,主機冷量選擇偏大,其相應的電量也會增加,會導緻配電等環節的投入也随之加大。同時,他結合具體案例,對主機選擇存在的誤區進行了更為具象的介紹。

風冷自然冷源大有可為

吳冬青重點對自然冷卻進行了全面闡述,對适合采用自然冷卻的地區,以及自然冷卻的室外溫度推薦值的确定做了具體解析。

他指出,目前随着主機房溫度的逐漸提高,其送風溫度也相應地提高,已經從過去的不超過23度擴充到了現在的27度,同時濕度也提高到了55%左右。溫濕度的逐漸放寬,給蒸發冷卻的應用提供了空間。

在介紹自然冷源形式中,吳冬青特别針對風冷自然冷源形式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風冷空調一般都采用節能子產品,當室外溫度低于10℃時,節能子產品自動運作,室外溫度高于10℃時,制冷壓縮機運作,當節能子產品運作時節能70%以上。

為了更直覺地呈現風冷自然冷源形式的效果,吳冬青再次以艾默生網絡能源sdc2智慧雙循環節能空調作為例證進行講解。

他介紹,艾默生網絡能源的這款第二代創新産品實作了更大突破,當室外溫度在15度時,機組就開啟混合制冷模式,節省壓縮機功耗。其采用壓縮機制冷+自然冷源利用的設計,當達到設定條件時,開啟節能系統制冷,降低機組能耗,采用智能控制器對制冷模式自動切換,當室外溫度<10℃,系統進入節能泵運作模式,而且不引入新風,不受外界空氣品質影響,具有很強的普适性,其應用範圍大大擴充。

此外,吳冬青還對如何選擇蓄冷方式進行了分析,并分享了相應的成功案例,同時對資料中心設計施工中的細節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