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可提供對世界更深入的洞察,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自然巨大,然而,個人隐私如何保護?誰有權收集和處理某些資料?也是産業健康發展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我們目前的方式是詢問每一個客戶、個人是否同意搜集其個人資料,”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資料時代》一書作者,在北京出席第八屆中國雲計算大會期間向第一财經記者表示。他稱這種個人資料保護方式是“完全錯誤”的。
大資料被視為“未來的新石油”,大資料之中擁有個人、行業乃至國家現狀和如何演進的秘密,控制着邁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健康未來生活的鑰匙。在維克托看來,大資料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在于,“我們測量世界的能力、觀察世界的方式改變了。”同時,大資料整體上提升了人類社會的福利,并加速了人類生活中一切的改變。
然而,大資料時代隐私問題也日漸突出。收集和分析使用者浏覽資料,可以提高廣告效應,收集使用者位置資料,可為附近商戶引流。人們能想到的使用者行為和隐私資料,事實上都有可能在利益驅使下被多方知名或不知名團體收集。即使下載下傳一款簡單應用程式,有可能在授權時被擁有不同目的機構拿走隐私資料,用于商業或其他目的。
更大的擔憂在于,對使用者行為産生的資料彙聚而成的大資料,開采起來在技術上沒有太高門檻,但在法律上缺乏有力監管條款,使用者對個人資料擁有何種權利?個人資料如何保護?目前并沒有更清晰界定和獲得有力保護的措施。部分人士寄希望于行業自律和大資料價值觀的建立,然而,在缺少規則制約下,為利益驅使的人們敢于踐踏一切道德。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維克托也承認問題嚴重性。個人隐私失控了嗎?這位長期觀察大資料發展的作家表示,他雖然不知道中國情況,但可以告訴記者的是,“歐洲人也不知道他在幹嘛。”言下之意,個人隐私資料在歐洲也沒有得到很好保護。
“比如說醫療資料,有一些醫院依靠此類資料為病人治療,這個大資料的合理是合理,還有一些則用醫療資料提高保險公司保單,那就是不合理的。”對于收集、處理個人資料行為,維克托向記者表示,政府應做出某種程度上的規定,判定資料收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