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永琚:憶趙丹先生

作者:百姓畫題

天 下 都 樂

一一憶趙丹先生

文/楊永琚(旅日畫家)

柳州以柳江為名,古代柳江稱溜水。溜水雅稱為柳水,後稱為柳江。

一千二百年前,柳州來了一位大文學家柳宗元。

柳宗元世稱“柳河東”,文采非凡,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43歲時被改貶為柳州刺史,四年後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歲。在柳州任職的四年中,他釋放奴婢、興辦學堂、開鑿水井、修葺城郭、開荒植樹、移風易俗、惠澤百姓,造福一方。在他病死柳州後的第三年,柳州地方人士按照他“館我于羅池”的遺願,在羅池旁建羅池廟以作紀念。後改名柳侯祠,并興建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表達了柳州人對柳宗元的思念。唐代就有官紳及文人墨客遊曆柳侯祠。現今更是到柳州的旅客必去瞻仰之處。

上世紀七十年代,柳州又來了一位電影大明星趙丹。

楊永琚:憶趙丹先生

趙丹先生像

趙丹,是我們這代人最為熟悉的電影明星,主演過幾十部經典電影,他塑造的林則徐、聶耳、許雲峰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中國電影世紀獎獲得者,中國電影百年史上十大男明星之一,名副其實的“電影皇帝”。

白楊說趙丹:“為人奔放、灑脫。性格坦率、愛诙諧。出言機智幽默,有時令人捧腹不已,給人以感染、以歡樂;有時又語多痛快淋漓,往往一針見血,赤誠相見……”

趙丹的名字在中國電影史可謂如雷貫耳,他電影方面的名聲過大,掩蓋了他的畫名,他原來學畫的經曆卻鮮為人知。

楊永琚:憶趙丹先生

趙丹在畫室

趙丹1930年就讀于上海美專,師從著名畫家黃賓虹、潘天壽,專攻山水畫,兼長花鳥、書法,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影事之餘創作了大量的山水花鳥畫和書法作品,常參加上海海墨畫社活動。從銀幕到畫壇,藝術活動沒有停止,一直保持創作激情。

趙丹到柳州的消息引起柳州一時轟動,各界人士都想目睹趙丹的風彩,柳州人的熱情也讓趙丹大受感動!當時安排他與夫人黃宗英住在周總理曾經住過的柳州飯店3号紅色小樓,讓他十分開心。常常倚樓沉思,回憶起周恩來總理過往對他的關愛與扶持,仿佛又聽到周總理哈哈大笑:“好!我最欣賞阿丹這豪放不羁的個性!”

楊永琚:憶趙丹先生

趙丹和周恩來總理在一起

我當時在柳州市文化館工作,算是柳州為數不多的有美術專業人員的機關,接觸外來的藝術家是自然而然的事,那段時間我看趙丹在紅色小樓裡,每天激情洋溢,鋪紙揮毫潑墨,與人暢談交流。

那個年代,電影劉三姐在國内風行一時,其影響波及東南亞甚至世界華人圈。因為電影劉三姐的背景是桂林山水,主演黃婉秋是桂林人,人們都以為劉三姐是出自桂林。其實,在電影劉三姐攝制之前,由柳州〈劉三姐〉劇本創作小組編劇的彩調劉三姐已在各地出演,反響熱烈,為世人熟知,成為中國舞台藝術的經典。劉三姐的塑像聳立于柳州魚峰山上,是柳州的城市标志。每年三月三,人們聚集在劉三姐塑像前對歌,紀念這位柳州人民心中的美麗歌仙。

楊永琚:憶趙丹先生

趙丹為楊永琚書寫劉三姐歌詞

傳說劉三姐唐代出生于廣西羅城,活躍于柳江流域。劉三姐在柳州傳歌與官府抗争,被官兵追殺,三姐不忍心鄉親為救她而受牽連,毅然從魚峰山跳入小龍潭。縱身一跳時,一條金色鯉魚從小龍潭沖出,把三姐馱住,飛上天空,成仙而去,消失于雲霄中。

趙丹聽了劉三姐的傳說,為我寫了一幅當時流行的劉三姐歌詞:"山中隻有藤纏樹,世上哪有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用筆蕭灑,線條幹濕相生,韻味無窮。中國書畫最能突顯書畫家的個性,趙丹性格豪放、灑脫,看他行氣運筆,收放自如,其氣質流露于紙上,書畫與其人渾然一體。

楊永琚:憶趙丹先生

當時的柳州市委書記黃雲(右四)與趙丹等藝術家們合影

與趙丹夫婦同時來柳州的,還有上海著名中國畫家應野平、富華、邱绶成、江聖華等,時任柳州市委書記的黃雲也是位書法家,很高興與這批藝術家見面和交流,并在柳江邊合影留念。柳州上司對藝術家的重視,激發了趙丹的創作熱情,他抒情暢懷 ,每日揮毫,留下許多佳作。其中一幅最大的力作《荔枝年年醉紅樓》圖,落款題寫自詠詩:“荔枝年年醉紅樓,總理丹心潤柳州。三姐傳歌明善惡,青山樹碑日月流。”抒發了他對周恩來總理深深的緬懷之情和對柳州的深切感受。

楊永琚:憶趙丹先生

趙丹作品

趙丹非常喜歡柳州,稱柳州是他的‘第二個故鄉’。他對人和藹可親,不擺大明星架子,給柳州人民留下良好的印象。他瞻仰柳宗元的紀念館柳候祠,遊覽柳宗元作詩舒懷的山水,尋訪傳說劉三姐乘金色鯉魚升天的小龍潭,興趣很濃。特别是去到新開發的都樂岩,在都樂園中乘興寫下了‘天下都樂’四個大字。字型沉雄穩健,用筆蒼勁有力,在場的人無不叫好。後來将‘天下都樂’四字镌刻于都樂岩的岩石上,表示柳州人民對這位藝術大師的懷念。無數過客暢遊都樂岩,瞻仰趙丹大師的書迹,體驗"天下都樂。"

楊永琚:憶趙丹先生

趙丹和夫人黃宗英在柳州

趙丹(1915年6月27日-1980年10月10日),原名趙鳳翺,出生于江蘇省揚州市,中國内地演員、導演、編劇,畢業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1932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琵琶春怨》,進而開始了電影生涯。1937年,主演劇情電影《十字街頭》。1939年,主演劇情電影《中華兒女》。1945年,執導了茅盾的話劇《清明前後》。1949年,憑借劇情電影《烏鴉與麻雀》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1950年,主演劇情電影《武訓傳》。1957年,主演劇情電影《海魂》。1958年,由其主演的傳記電影《林則徐》上映[8]。1965年,主演劇情電影《烈火中永生》,這是他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1980年10月10日,趙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1995年,趙丹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2005年,趙丹獲得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獎。

本文作者簡介

楊永琚:憶趙丹先生

楊永琚 (1946年12月出生)從中國桂林到日本旅居已30餘年。

旅日中國畫藝術家,師從現代著名中國花鳥畫家王雪濤先生。

1989年受邀為日本名刹長野善光寺創作《桂林之雨》等巨幅障壁畫以及1992年曾與日本近代畫壇巨匠東山魁夷同場展覽,而受到日本及中國畫壇關注。

作品多次入選中國全國美展、日本各全國展;數次受邀出訪美國及歐洲各國交流、采風及展覽,并于世界各地舉辦個展及參與團體展五十餘次。1998年獲日本總理大臣獎,2016年塔吉克斯坦大總統拉赫蒙親授國際和平藝術家獎章。

出版個人畫集多部,藝術簡介編入"中國美術年鑒"、"日本美術年鑒"等。

作品被中國華僑博物館、深圳桂林等地博物館、美術館以及日本著名寺院、政府行政樓、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日中國際美術協會會長、海外王雪濤研究會會長、(npo法人)日本國際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西北大學中國畫研究會藝術顧問、廣西師範大學客座教授等。

楊永琚:憶趙丹先生
楊永琚:憶趙丹先生

日本長野善光寺大學願壽光殿(1989)

楊永琚:憶趙丹先生

"楊永琚後援會"成員在障壁畫前合影

(長野善光寺大學願壽光殿障壁畫1989)

楊永琚:憶趙丹先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