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前的今天,加加林成為人類曆史上首位完成太空飛行的宇航員。凱旋而歸的加加林,不僅地位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也迅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國際偶像。直到今天,加加林仍是戰鬥民族的精神偶像。那麼,為什麼是加加林承擔起了如此意義重大的曆史使命?

撰文 | 劉缪詩棋
編輯 | 金莊維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的9:07分,東方一号(vostok 1)飛船點火發射。在飛行108分鐘、繞地球一圈後,飛船按計劃降落。其中搭載的便是尤裡·阿列克謝維奇·加加林(yuri alekseyevich gagarin),享譽全球、名留史冊的“太空第一人”。
彼時,美蘇的太空競争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而這一曆史事件,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冷戰局勢。
凱旋而歸的加加林,不僅地位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被選為蘇聯最高立法機構的代表、宇航員指揮官),也迅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國際偶像。他在世界各地參與活動、發表演講,收獲衆人的仰慕和歡呼。直到今天,就好比約翰·肯尼迪之于美國人,戴安娜王妃之于英國人,對于戰鬥民族的人們而言,加加林始終象征着他們的精神高地。
你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如此意義重大的曆史使命,如此職責特殊的人物身份,為什麼偏偏是加加林?到底是什麼使得他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呢?
備受青睐的身份特質
加加林的入選,首先得益于他的飛行員身份。至于為何要從飛行員中選拔宇航員,蘇聯政府曾經有過廣泛的讨論。
飛行員具有面對“失重環境”的經驗,忠于指揮的品質以及面對困難的勇氣。但由于航天飛船完全由地面操控,實際運作過程中是“自動飛行”的狀态,是以很難說,這其中的宇航員需要掌握什麼樣的具體技能。
最終,這一決定更多地是出于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政治上講,蘇聯希望第一位宇航員是從軍隊編制中産生,而與之關系最為密切的就是空軍;從文化上講,這一太空行動是極具英雄主義色彩的,而二戰之後,飛行員這一群體,幾乎已經是“英雄主義”的代名詞了。
除了飛行員身份,加加林的政治資曆也是很大的加分項。從1959年夏的初選開始,一直到1960年,候選者人數從3471減少到347,再到206,最後剩下的20名佼佼者一同待定,進行封閉訓練。
加加林在這段訓練過程中,積極組織體育活動,編輯宇航員的時事通訊文章。鑒于他的出色表現,1960年6月16日,他在蘇聯共産黨中的職位也有了重要晉升。如果沒有這次晉升,加加林極有可能與“第一位太空人”的名号失之交臂。可以說,這簡直是他通往太空的“門票”。
此外,加加林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人,這一看起來并不重要的特質,卻是他擊敗最有力的競争對手titov的因素之一。
加加林是典型的俄羅斯年輕人長相:友善的、具有鮮明俄羅斯特征的臉,富有感染力的微笑,以及深邃的藍眼睛。
他也擁有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名字——“加加林”,而titov的名字來源于德意志(盡管他在血統上并非如此)。
此次東方一号的太空飛行任務,一旦勝利,便将是整個蘇聯的勝利,正因如此,主人公也注定會長期扮演“國家代言人”的角色。從這個角度來講,加加林身上所具有的這種完完全全的“俄羅斯屬性”,是人們所更希望看到的,也是成為一名國家英雄所需要的。
訓練階段的加加林(圖源:ap photo / tass / mattias malmer,in public domain)
出類拔萃的生理條件
據當時的參與者說,候選人初選時,考察了以下條件:整體健康(general health)、生理準備度(physical preparation)、專業适應性(professional suitability)、道德(moral and ethical characteristics)、心理條件(psychological particularities)以及身體參數(身高172-174 厘米,體重70-75千克)。
事實上,個子矮小的加加林并不符合這裡的身高限制——他的身高隻有5英尺2英寸,也就是157厘米,遠遠低于這裡的參數要求。但總之,當時的選拔人員并未因為身高因素将加加林拒之門外。
有意思的是,當篩選過程進行到最後20名佼佼者時,他們突然發現korolev (首席火箭工程師,蘇維埃太空項目總設計師)設計的航天艙實在太過狹窄,隻有那些5英尺6英寸以下(約167厘米)的人才能進入。是以,加加林的身高立刻成為了他的顯著優勢。
從體能上講,加加林的表現也不遜色。候選人訓練的其中一項是“熱量訓練”,他們需要進入一個小房間,而周圍溫度會不斷提高,直到監測器認為他們有生命危險,或者他們自己請求停止。這一訓練是為了考驗他們的身體在極端溫度下的适應能力。加加林在這一訓練中表現優異,這與他經常嘗試的俄羅斯傳統三溫暖(banya)不無關系。
此外,加加林在控制作息方面有非常強的能力。觀察人員評價說:
加加林可以毫無障礙地在白天睡覺,夜晚工作。他總是能夠非常輕松地适應新的作息計劃。如果到了休息時間,他便躺卧着,立刻沉沉睡去。不需要鬧鐘,他也能在恰到好處的時間醒來,并立刻開始工作。他就像一個機器人一樣,精準地控制着自己的身體。
而在跳傘訓練方面,加加林并不十分出色。
由于東方一号無法在返航過程中減速,優秀的跳傘技術是宇航員的必備技能。除了這一現實因素,跳傘訓練也是為了磨煉候選人承擔風險的勇氣。
加加林明白自己的跳傘技術并不是最頂尖的,但每次跳傘時,他總是自告奮勇第一個出場。在無形中,他敏銳地通過這種方式掌握了訓練節奏,也彌補了自己的技術缺陷。事實證明,觀察者們也的确對他的行為贊賞有加。
事實上,在東方一号降落的過程中,與當時的官方描述稍有不同的是,加加林并未與飛船同時回到地面。由于東方一号在傳回過程中無法減速,加加林在距離地面7千米時就已經彈出飛船,最終借助降落傘着陸。
根據國際聯合航空會(fédération aéronautique internationale)的規定,官方認證的太空飛行必須滿足“宇航員與飛船一同降落”這一條件。正因如此,蘇聯政府對實際的降落過程緘口不言,直到1971年才承認這一事實。
但無論如何,國際聯合航空會依舊認可了這次太空飛行,加加林也成為了毋庸置疑的太空英雄。
東方一号示意圖(圖源:space.com/karl tate)
不可多得的心理條件
如果說加加林在生理條件上并沒有絕對優勢,但在心理條件方面,他赢得了所有人的青睐。簡而言之,加加林擁有充分的勇氣、自我觀察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
提及勇氣,“重壓之下的優雅(grace under pressure)”是無法被繞開的一個詞。美國作家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就寫道:courage is grace under pressure. 而書中那位與大海纏鬥半生的老人聖地亞哥,也許就是這句話最好的注解。
事實上,由于海明威的寫作核心與蘇聯精神高度契合,他的作品在赫魯曉夫的文化解凍期間被大量翻譯成俄語,也是以在蘇聯大受歡迎。尤其對宇航員訓練中心的人而言,海明威的作品構成了他們的某種精神源泉。也就是在訓練期間,加加林養成了閱讀海明威作品的習慣。
最後20位宇航員候選者中的一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aleksei leonov)回憶起1959年秋天和加加林初次相遇時的情形:當時所有人都在焦急等待着下一輪體檢,而加加林卻無比平靜地坐在沙發上閱讀《老人與海》。所謂重壓之下的優雅,也許就是如此。
另一方面,加加林的勇氣也展現為一種幽默感。當時的首席心理學家認為,最好的候選者一定是最具有幽默感的那位。在他看來,困境中的幽默感是心理穩定性的一種展現。醫學評估中提到,加加林擁有與生俱來的樂觀和幽默感。他喜歡講笑話,也同樣能敏銳地對笑話作出反應。
宇航員選拔訓練總負責人尼古拉·彼得洛維奇·卡曼(nikolai petrovich kamanin)也在日記中寫道:加加林對棋牌不感興趣,但對體育運動和诙諧笑話十分熱衷。
無論是重壓之下的優雅,還是困境中的幽默感,這些都是加加林勇氣的集中展現。
此外,自我觀察能力(self-observation)也是極其重要的考察項。
在飛船中,宇航員孤身一人,生存幾率也隻有50%。是以,他必須具備感覺自身身體和心理狀況的能力,給出詳細準确的描述,并思考得出解決問題、調整身心狀态的方法。
為此,所有的候選人都經曆了為期10到15天的“孤立訓練”。在這項訓練中,他們被關在小房間裡,不能看到任何人,但又始終被别人監視着,處于一種“被注視的孤獨”(public loneliness)的狀态。
加加林的表現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僅能夠始終保持平靜,還能展現出樂觀昂揚、毫不做作的積極形象。
進入房間之前,他選擇的書本讀物是“政治正确的”,比如經典的蘇聯作家馬雅可夫斯基和高爾基的作品,當然還有普希金的詩作以及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他和作者對話,和書中的人物講笑話,跟自己身邊出現的每一個小物件打趣,并不時哼唱歡快的歌謠。
其他候選人當然也會通過讀書來展現自己的正面形象,但他們僅僅是大聲重複書中的語句,而加加林則能夠放松地關注到自己的全部生活,讓人看到一個自然積極的人物形象。
至于人際交往能力,觀察者形容加加林有着“合群又出衆”(fill in but stand out)的特質,他永遠挂着友善的微笑,考慮缜密并且做事周到。
在進行孤立訓練之前,他提前調查了将要觀察他的人員名字以及對應的班次。是以,盡管看不見觀察人員,他也總能在他們換崗的時候,叫出他們的名字并親切問候。這給很多觀察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在結束太空任務、名聲大噪之後,他還給當時的觀察人員寄送了簽名照并緻以問候。
在這個過程中,加加林自律、自控、反應迅速,并總能調節氣氛,緩解大家的焦慮——這當然也得益于他的幽默感。在各種場合,加加林舉止得體并具有親和力,的确展現着一位“國家英雄”所應有的風度。
加加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仰賴他出衆的心理條件。而這些心理條件,與其說是成為一名優秀宇航員的必要條件,不如說是成為一名國家英雄的必要條件。
作為第一位太空人,無論任務成功與否,他的名字都會永遠被人銘記,成為整個國家甚至全人類的精神豐碑。是以,他的形象必須是積極正面的,而他的特質,也必須是國家所推崇的人物特質。
無論是加加林典型的俄羅斯長相,還是他在孤立訓練中展現出的面對公衆關注、自省慎獨的能力,抑或是做事周全、擅長交際的高情商表現,這些都預示了他的成功,也解釋了他成為一代代俄羅斯人精神偶像的原因。
(圖源:esa.int)
參考資料
[1] http://russianhistoryblog.org/2011/02/the-russian-icarus-how-gagarin-became-cosmonaut-1/
[2]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1/mar/13/yuri-gagarin-first-space-korolev
[3] https://www.space.com/16159-first-man-in-space.html
[4] https://www.space.com/11336-space-race-united-states-soviets-spaceflight-50years.html
[5] https://www.space.com/10958-soviet-vostok-space-capsule-auction.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uri_gagarin
文章頭圖及封面圖檔來源:podcasts.ceu.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