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世紀氣勢恢宏的俄羅斯文學的源頭

作者:牛奶加雞胸肉

亞曆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1799- -1837),他是"俄國文學之父",他以自己的詩歌、小說和戲劇等作品開創了俄國文學的新時代。在俄國作家中,他的名字最早為中國讀者所知曉。在俄國文學名著中,他的小說《上尉的女兒》最早被譯成中文。

19世紀氣勢恢宏的俄羅斯文學的源頭

1799年6月6日,普希金出生在莫斯科的一個世襲貴族家庭。父親和伯父愛好文學,藏書頗豐,與文學圈内的名作家多有往來。母親是彼得大帝來自喀麥隆的養子漢尼拔的孫女,是以,普希金與非洲有着血緣聯系,與普希金一生關系密切的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就是當年伊麗莎白女皇賜給漢尼拔的領地。童年的普希金受到的是法國式的貴族家庭教育。個人的天賦、家庭的文學氛圍,以及受到擅長講述民間故事的外婆和奶媽的影響,普希金很早就對文學産生興趣,并嘗試寫詩。

19世紀氣勢恢宏的俄羅斯文學的源頭

1811年初秋至1817年初夏,普希金在彼得堡皇村學校就讀。1812年衛國戰争後出現的反對專制政體的社會思潮,校内進步教師的自由言論,以及與具有民主思想的普欣和丘赫爾别凱等同學好友的交往,對普希金的成長産生了積極影響。在皇村學校,普希金開始顯露詩歌才華。從現存的愛情詩《緻娜塔莉亞》(1813) 算起,在校期間,普希金創作了130首左右風格各異的抒情詩。1814 年,普希金在《歐羅巴通報》上首次公開發表詩篇《緻詩友》。1915 年,他在一次考試時朗誦了自己的詩作《皇村回憶》,老詩人傑爾查文對他的詩才倍加贊賞。此時的普希金已經顯露出清新優美的浪漫詩風。

19世紀氣勢恢宏的俄羅斯文學的源頭

從皇村學校畢業後,普希金進入外交部任職。後參加了一些進步社團,如“阿爾紮馬斯社”和“綠燈社”的活動,并接受了法國自由主義思想家邦·貢斯當等人的影響,思想逐漸走向成熟。1817 年至1819年間,普希金寫出了《自由頌》《緻恰達耶夫》和《鄉村》等讴歌自由,抨擊沙皇專制政體的政治抒情詩,以及《童話,聖誕歌》《你和我》等諷刺詩篇。普希金的這些公民詩歌以手抄本形式廣為傳播,激怒了沙俄政府。沙皇決定将普希金放逐到俄國南方,由南俄總督英佐夫将軍監管。

19世紀氣勢恢宏的俄羅斯文學的源頭

1820年春天,普希金來到南俄的葉卡捷琳諾斯拉夫。英佐夫待普希金不錯,不久即讓其随拉耶夫斯基将軍前往高加索和克裡米亞旅行。3個月的遊曆對他的創作産生了影響。南俄風光绮麗,風情獨特,激發了普希金的詩情,當年9月,普希金随英佐夫來到基希尼奧夫,并在那裡度過了将近3年的時光。這為他正在進行的浪漫主義叙事詩的創作提供了素材。1821年,他撰寫的《短劍》一詩曾在南社成員中流傳。他完成了叙事詩《高加索的俘虜》!(1821)和《強盜兄弟》(1822),并開始了詩體小說《葉甫蓋尼. 奧涅金》的創作。1823 年7月,普希金被調到沃龍佐夫總督手下任職,來到敖德薩。普希金在那裡的創作也頗有收獲,寫出了叙事詩《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1823)、 《茨岡》(1824) 和抒情詩《緻大海》(1824)等名篇。但是,沃龍佐夫不能容忍普希金的自由思想,沖突爆發。沃龍佐夫向外交部狀告普希金,此時警方又在普希金的一封私人信件中發現他有無神論思想。沙皇決定開除普希金公職,将其發配至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接受監管,不得随意離開。

19世紀氣勢恢宏的俄羅斯文學的源頭

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位于普斯科夫省,環境優美,但位置偏僻。在孤寂的幽禁生活中,陪伴着他的隻有當年的奶媽,普希金在《冬天的晚上》(1825)中感謝奶媽陪伴着他“度過這貧困的青春歲月”。

1826年秋,新沙皇将普希金召回莫斯科。1830年秋天,為了籌辦與岡察羅娃的婚事,普希金去波爾金諾處理财産分割之事,因當地發生霍亂疫情,他被迫滞留。在那裡, 他完成了《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最後3章,《别爾金小說集》(内含 《棺材匠》《驿站長》《射擊》《暴鳳雪》《村姑小姐》),小型悲劇《石客》等,包括叙事詩、抒情詩和意話詩等體裁的詩篇30多首,以及10多篇評論文章。其中,《驿站長》以簡潔生動的文筆描寫了鄉間驿站的十四等文官維林的不幸遭遇。小說飽含人道主義的情感,是俄國文學中第一部成功地描寫小人物的作品。後人将普希金的這一創作激情進發的時期稱為“波爾金諾之秋”。

19世紀氣勢恢宏的俄羅斯文學的源頭

1831 年冬末,普希金與岡察羅娃結婚,定居彼得堡。普希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小說創作之中,先後完成了中篇小說《杜勃羅夫斯基》(1832)和《黑桃皇後》(1833)、 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1833-1836)等作品。

19世紀氣勢恢宏的俄羅斯文學的源頭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 普希金的生活是焦躁不安的。在沙俄政府的高壓下,進步運動處于低潮,普希金與進步人士失去了聯系。他時時受到警方的監視。1833年,沙皇任命普希金為宮廷侍從,這是為了限制普希金,并把他的美貌的妻子留在宮廷。被迫與宮廷的接近,降低了他在讀者中的影響。普希金感到痛苦,曾提出辭職,但未獲準。1835 年,他撰寫的《普加喬夫暴動史》出版,進一步加深了他與沙俄政府的沖突。

19世紀氣勢恢宏的俄羅斯文學的源頭

普希金的經濟負擔越來越重,孩子的相繼出生和妻子的社交開支,都使他入不敷出。而流亡俄國的法國青年丹特士對他的妻子的追求,更激怒了普希金。1837年2月8日,普希金與丹特士決鬥,身受重傷,兩天後去世,葬于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

19世紀氣勢恢宏的俄羅斯文學的源頭

普希金的創作生涯僅23 年,涉及的體裁有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等領域,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詩歌。他是一位天才的浪漫主義詩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