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業街舞鞋亮相進博會:霹靂舞入奧,中國選手的裝備也要跟上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宇

專業街舞鞋亮相進博會:霹靂舞入奧,中國選手的裝備也要跟上

專業街舞鞋。

一個多月前,當33歲的王文祿和20歲的商小宇在全運會的舞台上赢下曆史首枚霹靂舞項目金牌和銅牌時,這兩位代表上海隊的街舞達人,穿着的正是與其他運動員不同的專業街舞鞋。

一個多月後,當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在上海拉開大幕,這款“創造曆史”的專業街舞鞋又出現在進博會現場,成為消費品展館“體育用品及賽事專區”的一大亮點。

“街舞是一項運動,可以磨煉年輕人的運動精神,打造堅硬的運動品格。是以我們也希望能夠做一款街舞鞋,幫助熱愛街舞的年輕人,推動中國街舞的發展。”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斯凱奇中國品牌及傳播進階副總裁張睿妍表示,當街舞運動員真正擁有屬于自己項目的專業裝備,他們才能夠找到歸屬感。

而進博會就成了一個契機,不僅讓運動品牌展現他們的體育文化,更讓一些“小衆項目”能夠擁有跨界推廣和展示的舞台。

專業街舞鞋亮相進博會:霹靂舞入奧,中國選手的裝備也要跟上

進博會體育展區。

帶着專業“街舞鞋”來進博會

今年的進博會其實是第二次在消費品展館中設立“體育用品及賽事專區”。不過,對于運動品牌斯凱奇而言,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出現在進博會現場。

在第二屆進博會上,斯凱奇作為唯一一家運動品牌,出現在消費品展館中,用張睿妍進階副總裁的話說,當時身邊的其他展館都是其他領域的消費品,多少覺得很孤單。

如今,進博會連續第二年設立“體育用品及賽事專區”,也是體育在中國持續發展的證明。

而這一次,進博會又帶來了另一個“第一”——那就是第一雙在全運會赢下霹靂舞金牌的專業街舞鞋。

事實上,霹靂舞在中國的體育圈裡“登堂入室”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從青奧會到二青會,到剛剛結束的全運會,霹靂舞都是比賽項目之一。但直到這一次的全運會,代表上海出戰的霹靂舞運動員們才真正穿上了所謂的“專業街舞鞋”。

專業街舞鞋亮相進博會:霹靂舞入奧,中國選手的裝備也要跟上

張睿妍。

這其中不能被忽視的原因就是——盡管街舞成為了奧運會比賽項目,但這項曾經繁榮于“地下”的街頭運動形式,并不是一項“大衆體育”。

張睿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由于公司的年輕人文化,加上在她身邊的同僚也有中國第一批的街舞愛好者,為這項運動打造專業裝備,就成了他們在這幾年的發展方向之一。

“我們之前一直贊助街舞運動員,但是我們發現他們的裝備都磨得很快,而且普通闆鞋的穩定性不理想,是以在保證耐磨的情況下,我們加入了自己的科技,保證舒适和穩定。”

全運會首次街舞比賽的決賽,也證明了專業的街舞裝備确實能夠幫助運動員發揮出更加理想的狀态。有意思的是,通過像全運會這樣大型賽事的推廣,專業的街舞裝備也開始“破圈”。

“我們發現其實不止是喜歡街舞的年輕人會關注這些專業裝備,還有很多熱愛流行文化的年輕人,也會産生興趣。”

按照張睿妍的說法,制作出首款街舞鞋,其實是在“賭未來”,“我們也會繼續去研發更好的街舞裝備,推動中國街舞的發展。”

專業街舞鞋亮相進博會:霹靂舞入奧,中國選手的裝備也要跟上

體育也是一場科技體驗

從簽下“中國馬拉松一姐”李芷萱,幫她制作專業的跑步裝備,到組建中國的街舞全明星隊,打造首款專業的街舞鞋和街舞服裝,斯凱奇正在一步步深耕中國市場。

而當進博會“落戶”上海之後,他們又在第二年就進入了這個平台。如今,他們已經以體育産業專業委員會成員的身份第三次參與進博會。

“從第一次來到進博會到如今的第三年,我們每一年都會有一些變化。第一年我們隻是展示了部分商品,第二年我們帶來了‘黑科技’,第三年我們擴大了童裝區域,展示我們未來的發展重點。”

張睿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進博會上的學習和交流,幫助他們開闊了思路,“現在的雙減政策,讓孩子們有了更多運動的時間,是以我們也在少兒運動方面會加大投入。”

就在本次進博會的現場,一個名為laughing animal的“小怪獸”形象就是他們打造的全新ip形象,并且通過卡通形象的人設和故事,吸引少年兒童。

當然,兒童運動市場早就是各大品牌都在争相挖掘的一塊“富礦”,包括國外品牌耐克、阿迪達斯,以及國内品牌李甯、安踏和特步,都有各自的運動童裝。

正因如此,在發展兒童運動裝備之餘,品牌也希望借助進博會的契機尋找更多“破圈”的機會。

“我們在這裡看到很多行業的交流,這确實是個很好的機會”,張睿妍說這也是為什麼在推出“舒适科技公司”品牌定位的同時,斯凱奇也在進博會的現場推出了“運動鞋”租借的服務。

“逛進博會是一項體力活,我們讓展商和觀衆來體驗我們的裝備,如果覺得舒服就可以穿着逛展。”

而相比于将足弓支撐技術、記憶泡棉鞋墊和零界發泡科技帶到進博會,張睿妍坦言,運動品牌更希望“破圈”,和更多不同領域的商家合作——這其實也是進博會的核心所在。

“中國的市場很大,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很多,體育品牌能做的不僅僅是推動體育發展,還可以幫助更多人在更多領域得到更好的科技體驗。”

責任編輯:騰飛

校對:栾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