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金像獎走過了39個年頭。
任何電影獎項,都會有一些滄海遺珠。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某部優秀電影沒有獲得過大獎,某個優秀演員沒有拿到過最佳演員,這種情況,在世界上所有著名電影節都普遍存在。
比如imdb評分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贖》當年沒有獲得奧斯卡任何重要獎項。
雖然這一點也不會減少經典電影的影響力,但是當年沒有獲獎,畢竟是一種巨大缺憾。
香港電影曆史上最著名的電影人,就是雙周一成。這是第一檔次的存在。周潤發拿的影帝就不用介紹了,周星馳也在2002年憑借《少林足球》拿到唯一一個影帝,雙周一成裡面就是成龍沒有。

香港電影永遠的神話雙周一成
不和雙周相比,香港電影那些有一點知名度的男演員,後來都拿過影帝了。成龍卻一直缺一座影帝獎杯,而且基本上也沒有這個可能了。這實在是一件讓人遺憾,甚至讓人替成龍抱屈的事情。
成龍為啥一直沒有拿到金像獎影帝呢?
實在是各種陰差陽錯啊。
1、早年成龍因為論資排輩遺憾錯過最佳影帝機會
香港電影金像獎創辦于1982年。
在金像獎最初的3年,因為獎項剛剛起步,早期的各種頒獎結果,還處在摸索階段,還很不成熟,沒有形成一套規範的評獎标準。
當然這也是世界上所有電影獎項都普遍存在的現象。金雞獎、金馬獎概莫如此。
具體到1982-1985年這3年間,金像獎的影帝,很像是給當時活躍在香港影壇的前輩們,一個遲到的表彰。
我們可以看前2屆的金像獎影帝。第一屆許冠文
第二屆下了金像獎曆史上唯一一次雙黃蛋,洪金寶和麥嘉共同獲得。
這3位拿到影帝,很明顯就帶有那種,給影壇大哥一種榮譽認證的意味。好比說,咱們辦個電影獎,先給前輩們過過瘾。
為什麼這麼說呢?
說到《最佳拍檔》這個系列電影,明眼人都知道男主角是許冠傑,麥嘉就是個男二号。為何男主角沒有拿到金像獎影帝,卻給了配角呢?
大家細品一下。
在這種大背景下,成龍作為當時的後輩,當然也很難和各位大哥競争了。
其實上面3位影帝獲獎者的作品,放在香港電影史上,實在說不上是什麼佳作。成龍這這2年推出的《a計劃》等電影,可以說完全不輸給《最佳拍檔》。但是嘛,要論資排輩的嘛。
2、金像獎早期已經開始偏向劇情片和文藝片
金像獎舉辦之初,除了影帝比較照顧大哥,其它獎項已經形成了偏愛劇情片和文藝片的風格。
我們看頭5屆金像獎獲獎情況。
頭2年除了影帝,獲得影後、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的作品,都是文藝片。
然後1984年梁家輝憑借《垂簾聽政》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影帝(這個記錄直到後來才被謝霆鋒打破,但是謝霆鋒獲得影帝的時代嘛......),震驚了香港影壇。
能夠讓金像獎打破論資排輩傳統,證明梁家輝的表演光芒确實難以掩蓋。
當然這也是金像獎組委會在對外宣示某種态度,以後要大力表彰劇情片和文藝片了。
方育平頭3屆拿到2次最佳導演,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之後金像獎39年的漫長曆史,一再證明了它偏愛劇情片和文藝片的傳統。除非是《英雄本色》和《無間道》這種現象級商業電影——但話說回來,《英雄本色》和《無間道》也有一定深度,不是純粹商業片——金像獎基本上都是鼓勵文藝片。
是以,作為動作巨星的成龍,後來一直被金像獎“歧視”。
3、成龍錯過了2次金像獎影帝絕佳機會
話歲這麼說,其實成龍依然有2次拿金像獎影帝的絕佳機會。
但很可惜,因為種種因素,成龍都遺憾錯過了。
成龍最接近金像獎影帝的一次,是1986年的第5屆金像獎。
應該說成龍這一次金像獎的機會真的非常大。當年金像獎前瞻,很多人也都看好成龍。
但是,隻能說真的陰差陽錯了。
《警察故事》最終拿到了最佳電影,在早年金像獎競争非常激烈的年代,一部電影很難獲得同時獲得2個以上大獎。是以成龍自然不能拿到最佳男主角了。
但《龍的心》其實也值得一個影帝。這是成龍早年少有的,以内心戲著名的電影。這部電影基本沒有動作戲,而是講述兄弟情。嚴格來說,這也是一部文藝片。
看起來,成龍是真的很想拿個影帝,是以才拍了這部電影。
可惜最終輸給了鄭則仕《何必有我》。
肥貓當年憑借《何必有我》獲得金像獎
《何必有我》和《龍的心》算是同類型的電影。
《何必有我》裡,鄭則仕出演了一個智障人士肥貓,劇情非常打動人心;《龍的心》裡,洪金寶也出演了一個智障哥哥,作為弟弟的成龍也照顧他,兩個人的兄弟情也非常感人。
這2部電影各有千秋,很難說哪一部更加優秀,也很難說鄭則仕的表演更甚于成龍。
如果非要說的話,我覺得還是金像獎照顧老前輩的傳統,讓成龍失去了這個機會。
這是成龍這輩子最好的拿到金像獎影帝的機會。
接下來就是周潤發橫空出世了。1987-1989這4年間,周潤發拿了3次影帝,實至名歸,誰也沒有意見。
而成龍第2次最好的金像獎影帝機會,正是在1989年。
這一次他為了圓自己影帝夢,再次拍攝了一部文藝片《奇迹》。
《奇迹》投資巨大,票房反響卻平平。如果不是為了拿獎,很難想象成龍會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據說拿到劇本的時候,嘉禾老闆何冠昌本來是反對的,但拗不過成龍,隻好讓他拍。
《奇迹》最終輸給了周潤發《阿郎的故事》,一點也不虧。
任誰都知道,《阿郎的故事》絕對是那種影視留名的真正經典。
這一次,成龍真的是運氣不好。
經此一役,成龍對金像獎影帝有點灰心喪氣,此後他很長一段時間再也沒有拍過文藝片。
4、遠走好萊塢和進軍内地市場,讓成龍失去了最後的金像獎影帝機會
屬于成龍的80年代金像獎影帝故事,到此結束。
整個90年代,金像獎愈發偏愛文藝片,王家衛和梁朝偉是90年代金像獎最耀眼的明星。
成龍一心一意去拍自己的商業電影。
當然他還有一個難兄難弟,同屬“雙周一成”的周星馳。
一個是動作巨星,一個是喜劇巨星,兩個人同樣屬于被金像獎“歧視”對象。
曾經的周星馳,也和成龍一樣,希望拿到一個金像獎影帝。但是金像獎的成見很難打破,以至于後來他在《大内密探零零發》裡面,借羅家英的口,自嘲一下
喜劇表演是什麼?“表情做作,略顯浮誇”。怎麼能拿影帝?
恐怕成龍在金像獎心目中也是如此。
90年代的金像獎沒有他們什麼事了。
如果香港電影一直像8、90年代黃金時代那樣繁榮,時不時冒出周星馳這樣的超新星,金像獎和成龍應該不會有任何聯系。
但是90年代末期香港電影沒落了。後來再也沒有什麼新人冒出。以至于21世紀之後的金像獎,不得不扶正千年綠葉張家輝、林家棟、劉青雲等人,讓他們都圓了金像獎之夢。
就是周星馳本人,憑借2001年《少林足球》拯救電影市場的巨大功勞,也拿了1次金像獎影帝。
可是,這個時候成龍跑去了好萊塢。
從1998年到2003年這幾年,成龍在好萊塢風生水起,一舉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華人電影巨星。李小龍之後最偉大的動作明星。
是以成龍又錯過了金像獎機會。
2004年他回來了,拍攝《新警察故事》。這是他最後一次接近金像獎影帝的機會。
非常可惜,如同當年《奇迹》遇上了《阿郎的故事》,這次成龍的《新警察故事》又輸給了王家衛的《2046》。
王家衛在2001年《花樣年華》之後,簡直就是全球最著名的華人導演,他隻要出手,大小獎項手到擒來。成龍輸得不冤枉。
大概是此後成龍對金像獎徹底失去了興趣。再之後成龍進軍内地市場,因為香港電影金像獎一直都以表彰“香港電影”為主。成龍此後拍攝的電影雖然是合資片,也符合入圍條件,但是比起某些更“純正”的港片來說,基本上沒有入圍金像獎的可能了。
再加上後來因為“占領中環”事件,2009年成龍出席博鳌論壇,批評香港年輕人,批評香港的某些政策,他說“我們中國人是需要管的”。
而金像獎2010年以後的調性,大家都是知道的,給《十年》這樣的電影頒獎,可以說後來的金像獎組委會和成龍之間已經是兩路人了。
那自然再也沒有獲獎可能性了。
成龍和金像獎影帝的故事徹底結束。
回顧這30多年,1980年代是成龍最有希望獲獎的時代,他也一心想獲獎,卻因為論資排輩等原因和金像獎失之交臂;1990年代新人崛起,金像獎愈發看重文藝片,加上成龍遠走好萊塢,自然更沒有了機會;2000年代之後,一衆千年綠葉都獲得金像獎影帝,成龍卻再次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獲獎。
隻能說,因緣巧合,一切都是命。
但我們要說,成龍沒有拿到金像獎影帝,不是成龍的過錯,而是金像獎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