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明區以大資料為引領培育發展新動能

“花果園的大資料産業招商有了新進展,深圳大資料管理學院和58同城貴州公司都有入駐意向,已經在商談細節了。”這幾天,我區城西片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李萬兵的手機響個不停,有忙不完的事。

站在花果園國際中心15樓,看着窗外聳立的高樓大廈、川流不息的車輛,李萬兵感慨良多:“五年來,城西片區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南明區産業更新換代的一大亮點。”

2012年4月1日,南明區城西片區經濟發展局成立。當時的城西片區,沒有一棟商務樓宇、基礎設施落後、人居環境髒亂差。随着花果園商圈的打造,城西片區迎來發展的春天。2015年,花果園商圈實作稅收2.5億元;截至今年9月,投入使用的16棟樓宇已入駐企業5993家,其中的大資料及相關産業企業417家。

城西片區的蛻變,是南明過去五年經濟社會取得顯著成績的縮影。五年來,我區堅持創新引領、先試先行,搶抓京築創新驅動區域合作的機遇,實施大資料發展戰略,在推進産業轉型更新、改善城鄉面貌等方面邁上新台階。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 經濟實力整體攀升

過去五年,我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千方百計抓經濟,努力提升綜合實力,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以品質效益為中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和産業轉型,經濟實力整體攀升。

從總量來看,我區地區生産總值接連躍上三個百億元台階,從2011年的301.6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680億元(預計數),年均增長15%;公共财政預算收入接連突破三個十億元關口,從2011年的18.61億元(老口徑)增長至2015年的43.57億元(老口徑),年均增長27.8%,2016年預計達到32億元(新口徑);固定資産投資從2011年的175.5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448億元,年均增長20.6%。

從結構來看,我區“三二一”産業占比從2011年的79.2:20.2:0.6調整為80.0:19.8:0.2,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6家,新增海譽科技等6家上市企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87.74%。2013年、2014年、2016年上半年,我區在全省增比進位綜合測評中排名第一,2014年、2015年連續入圍中國“科學發展百強區”和“投資潛力百強區”。

以大資料為引領 産業更新成效顯著

過去幾年,作為中心城區的南明,發展空間逐漸萎縮、大幅受限,支柱企業大量外遷、傳統産業後續乏力。面對重重困難,如何突破局限再謀跨越?

經過深入探索,我區意識到,結合功能核心區定位,發展新興産業、推動傳統産業轉型更新迫在眉睫,實施大資料戰略無疑是最佳選擇。

從2013年開始,我區逐漸确立以大資料為引領,建構高科技引領現代産業體系的發展思路,産業更新加速推進——

搭建花果園大資料雙創集聚區、富源居電子商務集聚區、中壩智能呼叫及服務外包集聚區“三足鼎立”的大資料産業發展格局,引入中關村北京訊鳥、江西軒通等2100餘家大資料企業,以及頤高集團貴州總部等50餘家衆創空間和孵化企業;

打造以高科技為特色的南明歐美醫藥産業園,大健康産業從無到有,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中美免疫體外診斷試劑項目、中瑞醫療器械生産線項目已建成試産,并成功引進愛爾蘭高端口腔護理産品生産項目;

發展高效集約的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培育一批以金融、會計、法律、廣告等為主題的特色商務樓宇,形成富中國際、中銀大廈、花果園國際中心等一批億元商務樓宇,全區産值突破億元的商務樓宇達到33棟,稅收突破億元的商務樓宇達到5棟。

勇擔曆史使命 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區

做打造創新型中心城市的“發動機”、貴陽率先實作基本現代化程序裡的“探路者”、以大資料為引領探索路上的“試驗田”,是市委對南明的期待,也是南明人的曆史使命。

未來幾年,我區将堅持以大資料為引領,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城市新品位,奮力建成創新型中心城市核心區,加快率先實作基本現代化。

經濟進入新常态,培育發展新動能顯得尤顯迫切。為此,我區将打造“三大平台”、推動“四大融合”,加快形成以大資料為引領的創新型中心城市核心區發展格局;突出抓好“三足鼎立”的大資料平台建設,到2020年引進、培育大資料及關聯企業4000家以上,力争上市企業達到5家,培育全國有影響力的公司20家,實作産業規模總量255億元,力争帶動就業10萬人以上。

同時,推動大資料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實作相關産業和産品向價值鍊中高端躍升——

在大資料與大健康融合方面,利用大資料手段打造智慧園區管理系統,實作園區管理的精準化、高效化、資料化,力争2020年園區産值突破百億元,稅收突破10億元;

在大資料與總部樓宇經濟融合方面,運用大資料手段整合轄區樓宇資料,引導樓宇經濟有序、健康、快速發展,確定總部樓宇總産值突破千億元、稅收突破百億元;

在大資料與現代服務業融合方面,利用大資料支援商貿、生活服務、文化旅遊等傳統行業轉型更新;

在大資料與現代農業融合方面,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模式,創新農産品銷售管道,建立服務驅動型、特色品牌營銷型等多元化的農産品電子商務體系,培育農業經濟增長新動力。

站在新起點,南明人已繪就發展藍圖,欲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