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營運商為什麼總挨罵,聽聽内部員工是怎麼吐槽的

現在時代的一個主要的特征是溝通無處不在,當然,人們能夠做到無處不在的溝通,營運商功不可沒。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應的是,三大營運商的口碑幾乎是最差的,它們的每一項新措施推出以後都會受到很大的質疑,在使用者的眼裡,營運商就是暴利的公司,李總理要求的提速降費就是拔營運商的毛。那麼,事實真的是大家所想象的樣子嗎?中國移動天津公司的營銷策劃主管高健老師在通信領域浸淫将近10年,先後在業務支撐部門和市場部門核心崗位工作,作為一個内部專業人士,我們不妨聽他講講這些年營運商做過的那些事。

專家風采:

我的愛好很多,讀書、下棋、打球、詩詞、彈琴,樣樣都會一點。然而愛好廣泛卻不深入恰恰是不好的,單拿出來我的任何一樣愛好都能完虐初學者,但是稍微有些心得的人都可以完虐我。雜學廣泛可以旁征博引,但用來做學問卻是大忌,諸多領域都有涉獵固然是好,但一定要找一兩個方向深入研究。

1.您稱營運商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孔乙己”,營運商有不對的地方,也有委屈,但直到現在,營運商與手機使用者的關系仍然有些不和諧。對于這一問題您怎麼看?

這個問題從兩方面說

首先,營運商很冤

在衆多的央企中,營運商是對國家政策貫徹最積極,降價最多的。以天津移動為例,今年11月流量單價同比下降已超過56%,在如今語音短信收入大幅下降、流量獨撐大局的形勢下,這種降價絕對是下了“血本”。單隻是京津冀一體化和流量不清零兩項,天津移動單月收入影響就超過六七千萬。但使用者依然踩罵一片,無人喝彩,認為營運商是壟斷企業,暴利企業。可營運商真的壟斷麼?看看校園營銷時,三家營運商打得多熱鬧就知道了,競争的激烈程度,真不是其他行業能夠想象的。營運商也想創新,也想資費更便宜,但它同時承擔着國資委的收入名額,完不成名額就意味着國有資産流失,誰也負擔不起這樣的責任,是以營運商夾在使用者和kpi之間左右為難。周董說過,要成功先自宮,但營運商不是不敢自宮,而是不能自宮,比如最近使用者吵得最激烈的國内漫遊費,不是不能清零,但清零之後造成的幾百億乃至上千億的損失怎麼辦?這些錢營運商不是留給自己,而是要上交國家,自宮之後的窟窿誰來補。但是降價是必然趨勢,營運商隻好軟着陸,今天降一點,明天降一點,在提高使用者需求的基礎上,把價格降下去,保持總體收入平衡。比如流量,今年使用者的平均月使用流量比去年增加230%,可營運商總體收入卻跟去年基本持平,營運商辛辛苦苦的結果是使用者罵街,居民拆基站,媒體一片譴責,你說營運商冤不冤。

但另一方面,營運商也不冤

周董還說過:使用者永遠是對的。既然你做了好事,使用者還罵你,那這裡面一定有你不對的地方。營運商在使用者和kpi之間左右為難,就無法做到絕對的使用者至上。而且在讨好使用者方面,與網際網路公司相比,營運商更是一竅不通。使用者每個月吃飯多少錢?交通費多少錢?加油多少錢?煤水電氣多少錢?哪項費用都不比通信費少,怎麼每月五六十的通信費使用者卻拼命喊貴?營運商除了給使用者提供包月的業務量,還提供了什麼?幾乎什麼都沒有。營運商如果能在服務和體驗上再多下些功夫,相信即使使用者再多花五六十,也是願意的。另外,營運商的輿論經營不可謂不糟糕,早在數年前就已出現負面輿論環境,但營運商并未充分的重視,以緻如今愈演愈烈,難以挽回。現在網上敢為營運商鳴冤的基本上都是内部員工,說一句營運商的好話,感覺就像站在了使用者的對立面,營運商的錯誤被抓着不放,貢獻則被忽略不計,使用者甚至反過來說貢獻的不徹底或者沒誠意。而面對質疑,營運商什麼态度?躲!誰家公司輿論公關成這個樣子也算是奇葩了。

當然,除了營運商自身的問題,也希望廣大使用者能夠客觀公正的看待營運商,除了看到營運商的不足,也要看到它的努力和貢獻。

2.前不久,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聯合釋出了六模全網通終端白皮書,标志着雙方合作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從手機網絡制式角度來看,這一步勢必會對國内的營運商、手機廠商的市場和格局産生一定影響。您作為通信領域的專家,可以從專業角度為我們分析一下六模全網通對營運商、手機廠商造成的影響嗎?如果從宏觀角度來看,這一舉措是否會促進國内手機廠商的創新以及手機網絡制式的加速更新?

聯通、電信聯合釋出六模全網通終端白皮書,個人覺得更多是無奈之舉,移動4g搶跑,使另外兩家的境遇非常尴尬,面對一個領先者,選擇聯合對抗也是情理之中。

想要真正成為4g使用者,需要三個步驟:換機換卡換套餐,這也是三大營運商近幾年最關注的工作。換卡換套餐沒有什麼門檻,營運商自己完全可以掌控,最難的是換機,因為對于使用者來講,換機成本比較高。目前市場上,同版本的移動4g手機通常比聯通、電信的4g手機便宜,這是産業成熟的表現,甚至有些版本,移動的很容易買到,聯通、電信的卻很難買到,甚至買不到,終端市場的短闆直接影響了聯通、電信的4g使用者轉化。

聯通電信聯合推出白皮書,無非是想要告訴終端廠商,對于六模手機,我們将提供政策支援或者終端補貼。但目前國内的終端廠商對于營運商的依賴已經越來越弱,營運商管道的出貨量占比已經越來越低,手機廠商的創新早已不需要營運商引導。不過營運商仍然有産業号召力,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終端廠商的産品結構産生影響。

3.國内的手機市場在最初一段時期可以稱之為“營運商時代”,手機的銷售都是與營運商挂鈎的。自從網際網路管道打開後,像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均通過自己的線上線下營銷管道進行銷售,很大程度上擺脫了營運商的束縛。但從世界市場來看,美、英等國仍然以營運商的銷售管道為主,可以說和國内的情況有較大差别,您可以從手機廠商和營運商在手機銷售管道和相關合作方式的角度,和我們談一談您的見解?

上一個問題已經說過,手機廠商的營運商管道的出貨量占比已經越來越低,手機廠商創新已經不需要營運商引導。無論從國家角度還是從終端廠商自身發展角度來說,這都是好事。唯一不愉快的可能是營運商,雖然身為營運商員工,但不能狹隘的看這個問題。

從小處着眼,以終端廠商自身發展角度看:營運商創新動力嚴重缺乏,如果終端繼續依賴營運商,那絕對是自毀前程。日本是終端對營運商依賴最嚴重的國家,導緻日本終端廠商創新能力嚴重缺乏,蘋果打入日本市場後,日本本土終端幾乎全線崩潰。中國的終端廠商發展相對于日本是健康的,2014年中國企業專利數量排名前兩位的是中興和華為,已經超過了中石化、國家電網等大型央企。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國産品牌手機的國内市場佔有率才能超過蘋果三星,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從大處着眼,以國家角度看:中國正在進行工業化轉型,相對于其他網際網路類虛拟産業,制造業應該會創造越來越多的經濟價值。美英等國的發達企業早已完成工業化改造,國内以服務産業為主,制造業大量遷到國外,經濟低迷時,國内抵抗力變弱;印度作為第三世界國家,同樣是服務業占據經濟主導地位,但是國内尚未完成工業化,導緻了産業結構畸形。相比較而言,中國目前的發展是最健康的。

4.近日,教育部發文稱,2016年所有高校都設定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這一舉措無疑是對大學生創業的鼓勵和支援。您作為一名在通訊行業浸淫近10年的“老兵”,您一定積累了豐富的職場經驗和豐富從業心得,那麼從大學生創業的角度來看,您有哪些看法和見解?

創業近年來已成為高頻用語,相對于前幾年,創業的門檻現在已經越來越低。充滿想法和激情的大學生,不妨嘗試一下,也算是青春的經曆,但一定要有理性的心态,切不可心血來潮懷着賭博的心理創業。

大家都知道,創業成功率很低,100個創業項目死99個。但創業不是買彩票,抽中那1%就是赢,那一位成功的創業者不是靠運氣才能成功的。是以從心态、經驗和知識儲備上,大學生反而不合适創業,工作幾年再創業,成功率可能更高。當然,大學生中也有很多天才和精英,這些人創業時絕不比工作過幾年的人差。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