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織密個人資訊安全網 勿讓手機變手雷

目前,由個人身份洩露而導緻的銀行卡資訊盜取、買賣等已形成黑色産業鍊。許多網際網路企業由于存在安全防範漏洞,淪為不法分子盜取使用者資訊的主要管道,給金融安全帶來重大危害和隐患。

網上購物、網銀轉賬、網上訂餐、網約打車……可謂手指一動,生活無憂。“網際網路+”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可是,在新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個人資訊洩露的風險也大大增加了。因為上述看似友善的網際網路場景,無一不需要電話、家庭位址、身份證号、工作機關等個人資訊。

近年來,網民個人資訊洩露問題嚴重。根據中國網際網路協會釋出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63.4%的網民通話記錄、網上購物記錄等網上活動資訊遭洩露;78.2%的網民個人身份資訊曾被洩露。由此而來的各種垃圾短信、推銷電話甚至詐騙電話,讓人不堪其憂。據統計,2015年,網民因個人資訊洩露、垃圾資訊、詐騙資訊等現象導緻的總體損失約805億元,人均約124元。

要讓大資料帶來的是商機而不是危機,手機不變成手雷,必須織密個人資訊安全網,築起一道“防火牆”,讓網民可以安享網絡帶來的便利和自由,也讓企業可以借助大資料實作更好的發展。

首當其沖的當然是通過立法來加強對個人資訊安全的管理。近年來,我國對于個人資訊保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将個人資訊保護作為消費者的一種權益加以确認。下月即将審議的中國首部《網絡安全法(草案)》,也對網絡營運者收集、使用公民個人資訊的目的、方式和範圍進行了明确規定。全國資訊安全标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高林日前透露,資料采集方面的國家标準目前正在報批過程中,大資料安全管理能力方面的标準制定工作也馬上要啟動。個人資訊安全保護有法可依,嚴格執法,方能杜絕與規範大資料時代的野蠻生長,保障網民的合法權益。

其次,網際網路企業要提高自律與社會責任意識。近年來,包括攜程網、12306和多家快遞官網、智聯招聘等在内的知名網站都曝出過使用者資訊洩露事件。網站安全漏洞俨然已成使用者資訊洩露的罪魁禍首。這些被洩露的個人資訊,有的被直接出賣非法獲利,有的被犯罪分子利用,從事電信詐騙、非法讨債甚至綁架勒索等犯罪活動。不僅對使用者造成傷害,也影響企業自身形象。在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企業對于網絡社會秩序的建構意義重大,必須要提高自身責任意識,堵住網絡資訊安全漏洞,起到保障網絡安全與維護網絡秩序的重要作用。

最後,網民自身也要提高個人隐私安全意識。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表明,大多數的網民安全保護意識并不強。

衆所周知,不安全的網絡環境威脅手機資訊安全,可是,僅24.4%的受訪者在不使用wifi時會關閉,僅22.4%的受訪者在不用藍牙時會關閉。而不随意點選來源不明連結的僅47%,定期殺毒的隻有49%。在現實生活中,随意丢棄帶有個人資訊的快遞包裝、銀行取款單,為了小禮物而在網上随意填寫個人資料的人也不在少數。這些行為都會大大增加了個人資訊安全的風險,不可不防。

如今,網際網路早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和工具,而是正在建構一個由線下到線上的新興的生活方式與社會秩序。在這一過程中,各種新問題層出不窮,個人資訊安全就是其中之一,如何群策群力逐一解決這些問題,也是建立安全、文明、和諧的網際網路新秩序的必要課題。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