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第四天,首次設立的文物藝術品闆塊果然成為新晉人氣打卡地。該闆塊一共申報展品178件,其中以張大千、草間彌生、莫奈、達明安·赫斯特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最受關注。張大千又特殊些,本次進博會竟然集齊了他不同時期的五幅畫作,其中兩幅頗具傳奇色彩,快來一起看看吧。
進博會開幕階段,張大千的《味江》《五亭湖》均得到了較多曝光,另外三幅作品《喬木芳晖》《驚才絕豔》以及《橫塘雨過》則相對較少關注。記者仔細逛過之後發現,此次亮相的五幅作品創作時間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不等,既有山水也有工筆,各有特色。
蘇富比帶來的《味江》是其中最罕見,也是創作時間最早的一幅。20世界40年代,張大千在蜀中生活過一段時間,根據蜀中山水創作了許多作品。《味江》作于1948年,正是這一時代的作品。
根據資料,《味江》是張大千創作的一組8幅描繪青城山山景的作品之一。這組作品包含的其他畫作還有《索橋》《離堆》《青城山》《高台山》《丈人峯》《天師洞》《老人邨》。系列作品曾收錄于1967年出版的由高嶺梅編纂的《張大千畫集》,當時皆為黑白圖版。此後,見于著錄并公開展覽的作品僅有《味江》與《老人邨》。根據公開資訊,2016年《味江》曾以估價待詢形式上拍,最終以3548萬港元成交。
另一幅頗具傳奇色彩的作品則是《驚才絕豔》,其也曾在2019年的拍賣上拍出天價,以9676萬港元成交,問鼎當時場内拍賣最高成交紀錄。從公開資訊來看,該作品從2001年到2019年,升值20多倍。
《驚才絕豔》以紅拂女為題材,題材在張大千的仕女圖中屬罕見。且後人評價公認1942年後,經曆過敦煌壁畫的熏陶,張大千繪畫功力大增,對其人物畫的服飾、人物造型與筆法均有相當提升作用。但自從1957年眼疾之後,張大千極少再畫工筆人物。由此,《驚才絕豔》創作于1953年,可謂其工筆創作巅峰時期之作。
《驚才絕豔》創作之時,張大千當時已在阿根廷居住,除偶爾出遊,其餘時間便專注繪畫。3年後,巴黎近代美術館主辦“張大千畫展”,張大千從自存精品中,細選不同題材最具代表性者61幅,此畫正是其中之一,足見它在藝術家本人心中的份量。更為名畫增加傳奇色彩的是此後作品經張大千摯友李祖萊夫婦、谪仙館遞藏,更有著名平劇演員孟小冬與此作之合影,尤為難得。
創作于1967年的《五亭湖》也有其珍貴之處。1954年張大千全家移居巴西,用了近十年的時間營造“八德園”,建造了畫家一生追求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潇湘之境。園内有山水、有樹木,鳥語花香,是大千先生“在地上畫的最大的立體的畫”。“五亭”建于一九六二年,環列“八德池”四周,賞景避雨,是園内的主要景觀。
遺憾的是1969年,因為原址處改建水庫,“八德池”沉入水底,這幅大千先生将“立體的畫”描摹在平面上的《五亭湖圖》就成了十分寶貴的曆史記錄。在成都建造的張大千藝術博物館正是将呈現五亭湖的原樣,今年建設已經進入尾聲。
同時,1969年張大千創作的《橫塘雨過》也出現在了進博會現場,時正值中秋,張大千與妻子的兄長在五亭湖小聚。該畫作也曾出現在2014年蘇富比的春季拍賣會 ,當時估價在300萬-500萬港币之間。這幅畫作也是公開資訊最少的一幅。
《喬木芳晖》是這次展出作品中創作時間最晚的一幅,作于1983年。“喬木芳晖”乃張大千常畫題材,但中年不過偶一為之,至老年才漸漸多畫。此作融彙了其擅長的高士題材與晚年至臻成熟的潑彩技法,描繪矗立參天的喬木下,有一高士孑然行走期間霎然回首駐立一刻。題識“少有道氣,終與俗違。 亂山喬木,碧苔芳晖。”出自司空圖《詩品》,形容的是“超詣”這一種類的詩歌。此句為張大千所獨鐘,道家出世意味濃厚,可想其心境。
來源: 東方網